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

辨析病句之“结构混乱”考点指要(本文发表于2007年《语文学习报》湖南高考版第35期)【考纲要求】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

能“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考试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是语言应用表达能力强的一种表现,也是属于纯洁语言一类的考点,一直是语文高考的必考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本考点湖南卷主要立足于考查“辨析病句”这个方面,在这一考点上,湖南高考卷中是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放在Ⅰ卷考查。

【应试储备】考生要想在考场上准确解答辨析结构混乱病句的试题,就有必要储备一些相关知识。

一、句子结构混乱的语病特点:句子结构混乱,一般也称句式杂糅。

它是指一句话两种结构形式纠缠不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造成结构混乱的病句类型。

即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结果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义纠缠,这样的语病就叫杂糅。

出现杂糅语病,往往是组织语言时,先选用一种说法,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又换成了另一种说法,结果两种说法套接在一起,形成了一副似是而非的面目,半截是这种结构,半截是那种结构。

句式杂糅无论是“共时杂糅”还是“历时杂糅”,在表达格式上都是使用了多个句式,而每一个句式都不完整,这从后文所举的试题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高考语法病句的试题,一般句子都比较长,语病比较隐蔽,须要仔细辨别才能发现。

二、结构混乱病句的主要类型:结构混乱的语病主要有五种:举棋不定、中途变向、藕断丝连、反客为主、结构含混。

现详细解说和指导如下:1、举棋不定举棋不定,是指对某些固定的惯用的造句格式,既想用这种,又想用那种,把两种本来不能结合在一起的格式,硬是混在一起使用,故而也可以称作“格式混杂”。

例如:①我们一定要在高考中打个翻身仗不可。

解析:①句是一般陈述句与“非……不可”的格式混用。

可改为“我们非在高考中打个翻身仗不可。

”或改成“我们一定要在高考中打个翻身仗。

”②多年来曾被旧婚姻制度压迫蹂躏下的妇女也觉悟起来。

解析:②句是被动句式与“在……下”的格式混杂使用。

可将“下”去掉,使用被动句式;或把“被”改成“在”,使用“在……下”的固定格式。

2、中途变向(中途易辙)中途变向。

是指在比较复杂的单句中,一件事没有交代完,,就又来交代第二件事,结果就出现了两个没有必要同时并存的主语,使句子结构出现了混乱的毛病。

指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高三学生针对即将到来的高考,班主任作了关于认真复习、沉着迎考的动员报告,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解析:①句中有两个主语,即“高三学生”和“班主任”。

两主语并存造成句子结构混乱。

应删去“高三学生”这个主语,即把“针对”出现在句首,做句首状语。

②医院护士小李,当她演小品《过年》出现在舞台上时,她的母亲在台下乐得前仰后合。

解析:②句也有两个主语,应把“当”字放在句首,“当”字后的“她”字删去。

3、藕断丝连(前后牵连)藕断丝连,是指本应用两个句子来表达的两件事,硬将其变成一个句子凑在一起;或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把前后两句连成一句。

故又称为“前后牵连”,其实前一句话结构已完整,不应该再把它的最后部分用做另一部分的开头。

例如:①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解析:①句把“大家有……感觉”和“(这种感觉)是颇难形容的”硬凑在一起。

应把“有”改为“的”;或把“颇难形容的”移到“有”后,去掉“是”。

②这次郴州市骨干教师短训班的学员,除市内几所名校的教师外,还有来自各县一中等15所中学的教师也参加了学习。

解析:“来自各县一中等15所中学的教师”在前部分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但加上“也参加了学习”部分,又使它做了后部分的主语,句子结构乱了。

去掉“也参加了学习”即可,因后部分没有要突出的内容。

4、反客为主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2004湖南)解析:“为配制……主要原料”后本应接上“也是……都离开不了的”,“都离不开它”的主语当为“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与前面的主语(柠檬醛)不一样,造成结构混乱。

②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

解析:“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一气呵成。

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不少”或“歼灭的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主语也成了“匪军”,句子就连贯了。

5、结构含混结构含混,是指分句间的意义没有什么关系或联系不紧,以及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例如:①我沿着小路走着,两旁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

春风吹来。

是一丛丛五颜六色的野花。

解析:①句中第一、二分句有联系,但同三、四两个分句连不起来。

应改为“我迎着春风,沿着小路走着,路旁是一丛丛五颜六色的野花和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

”②据说兰花具有“幽芳自赏”的美德,不管他人看它与否;并且极不愿意被人移植到城市里。

解析:②句中两个分句间的关系应是条件关系,句中错用了条件关系的并列关联词“并且”。

应把“不管------并且”改为“不管------都”。

三、辨析病句基本方法: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逻辑分析法、造句类比法和规律标志法。

1.语感审读法: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

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

审读分析时应放慢速度,用一种审视的眼光去看待语句。

这是凭语言的直觉来进行分析作出判断的寻找语病的方法。

要正确使用这种方法,必须靠平时大量阅读积累,只有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读物,才能逐步建立起敏锐的语感来。

2.筋脉梳理法: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

3.逻辑分析法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

以上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

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

)4.造句类比法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看不出来,就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常用的句子,作比较,仿写句有问题,就说明原句有问题了,这就是造句类比法。

如:这个经验值得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比较复杂,先压缩简化为“这值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我们的学习。

我们发现所造的句子与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可见原句中的“的”也要删去。

)5.特征辨析法每个病句都有自己的特征,抓住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辨析,能较快地诊断语病。

有并列成分的句子,并列成分可能犯意义重复或次序不当的毛病,并列概念间往往有交叉包含关系;有多个否定词的句子,可能会出现否定不当的错误;有“能否”“是否”“优劣”“好坏”“该不该”“要不要”等词语的句子,可能出现一面与两面不对应的错误;介词结构在句首的句子,可能出现介词结构掩盖主语的错误。

做题时,可根据这类句子的特征,顺藤摸瓜,准确快速地找到症结所在。

辨析病句,要抓要点,形成正确的思路和辨析方法。

简单地说,其实就是:找出规律!通过大量做题,我们要逐渐明确一个概念,即“什么是可以被接受的句子”,明确了这个问题,也就找到了语感。

当然,这要求我们有从语法和语意两个层面上来看这个问题。

【考题预测】从2004年起,各省高考实现单独命题,这一年命题者也首次将“语法性错误”的病句与“语意性错误”病句分开命题。

之后,两类语病题就交互出现在每套试卷之中。

实践证明,这样明显降低了难度,有利于考生答题。

目前各省市尚以“语法性错误”命题为主,“语意性错误”只有几套试卷涉及。

(《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类病句中,有四类属于语法性病句,这是侧重于语法性病句辨析的命题依据。

)鉴于此,我们认为湖南考生在复习时,应把重点放在训练“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这一类“语法性错误”的病句上,其中尤其要重视“结构混乱”语病。

至于“表意不明与不合逻辑”这—类“语意性错误”的病句,也可适当训练。

《考试大纲》对上述结构混乱病句的考查,注重的是学生的语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从近年的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形式有:判断句子是否有结构语病;判断对于病句分析的选项是否正确;这些要点在平时就必须逐条领会并在实际考查中认真执行,千万不可粗枝大叶。

从近三年湖南高考(04-06年)语病题来看,我们可以大致归纳出已考题型及命题特点:1、题型较固定。

病句辨析题,位置在第一卷,每年必考。

题型一般要求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侧重于辨析语法性错误的病句。

四个选项中除了一个正确答案,其余三个错误项,一般为两个是语法性病句,一个为其他病句。

3、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

高考试题中的病句,极少是命题者自己编拟的,多来自报刊,也有学生作文中的病句。

这就决定了病句的语意材料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大而至于国际上的重大事件,如美国在海湾地区的行为,日本的对外政策,俄罗斯的改革,小而至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学生的校园生活,都有涉及。

【典型题例】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加选择地读书,这种现象在青年中普遍存在,现在是帮助他们解决怎样读书的方法的问题的时候了。

B.高等教育产业化运作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圆大学梦,又可以筹措更多资金,帮高校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困难。

C.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D.作为喊了多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沙人,如今却要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最起码的社会公德做起,确实有点难为情。

【解析】 A项杂糅,或改为“……解决怎样读书的问题的时候了”,或改为“……解决读书方法的问题的时候了”;B项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双刃剑”比喻包括好坏两个方面,文中只有好的方面;C项结构混乱,“被授予优质产品称号”的应该是“产品”。

【答案】D2.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语病不同的一项 ( )A这项任务很艰巨,它要求承担者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胜任。

B二十一世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C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其他语文工作者。

D大型国营企业发生的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企业内控机制缺失、监督管理不严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