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新会计准则中专项应付款和政府补助区别的思考

关于新会计准则中专项应付款和政府补助区别的思考

关于新会计准则中专项应付款和政府补助区别的思考
推荐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2711“专项应付款”科目使用说明明确:“科目核算企业取得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第二条规定明确:“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因此,“专项应付款”属于国家拨入有指定用途的权益性资本的投入;“政府补助”属于国家对企业资产性和收益性的补贴。

专项应付款是国家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享有企业所有权,国家与企业之间是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

而国家拨入的投资补助等专项拨款中,相关文件规定作为“资本公积”处理的,也属于资本投入的性质。

但是,政府的资本性投入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均不属于政府补助。

所以,对国家拨付给企业的资金,企业应根据相关文件规定的用途进行有关会计处理:
(1)政府给予企业的无偿拨付即政府补助;
(2)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作为“专项应付款”核算;
(3)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若属于第(1)项,则应作为政府补助来处理,即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以及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以后再按相关规定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若属于第(2)项,则应计入“专项应付款”科目,工程项目完工所形成的长期资产部分,转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未形成长期资产而需要核销的部分,应冲销“在建工程”等科目,需要返还的拨款结余,通过“银行存款”上交;
若属于第(3)项,则必须按照所有者权益核算的有关规定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