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4、落实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年福利事业,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发展适度普惠型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规范80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并随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发放标准,建立自然增长机制。
(二)老年医疗卫生保健
1、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建设。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注重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和农村倾斜,加强老年病医院、老年康复中心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老年人基本医疗、康复护理、卫生保健、健康监测等服务。积极探索社区卫生家庭式服务,建立以三级综合医院为龙头,专科医院、护理院和康复医院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城区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健全以区级以上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三、主要任务
(一)老年社会保障
1、落实养老保险制度。严格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年金制度。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办形式多样的商业养老保险,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2、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工作,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适当扩大老年人大额门诊特殊病种报销范围,稳步提高老年人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全面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的转移续接和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结算工作,解决老年人异地就医费用报销问题。
截至x年底,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7.4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15%。其中60-69岁老年人口4万人,70-79岁老年人口2.4万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万人。“x”期间,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不断加大,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未来几年是我区建设“x中心、第一城区、善治x”的关键阶段,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各级单位、各有关部门要正确处理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制度、物质、文化、组织、精神等方面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各项准备,切实保障老年家庭和老年人基本生活,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优先发展护理康复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服务组织、民办养老机构开展护理康复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老年康复护理服务。新建一所以长期护理、康复和临终关怀为主要功能的专业性养老护理院,全区养老护理床位数占高龄和失能老年人总数的比例达到10%以上,新建、改建、扩建的养老机构中护理床位占总床位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6、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教育、在职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专业养老护理服务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四)老年人权益保障
1、加强老年人维权法律援助和社会监督。加强各级法律援助站建设,建立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网络,拓展法律援助渠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完善法律援助服务机制,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社会监督机制。以区老年法律援助中心为基础,街镇要设立老年人权益维护岗,居村要设立法律服务网点。设立“老龄法庭”,开展“社区巡回法庭”、法律援助进社区活动。对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解答、优先指派”,在“应援尽援”的基础上,对困难老人进一步放宽受理条件,扩充援助事项。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x精神,适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完善老龄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环境,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确保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2、积极开展老年疾病预防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为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全健康档案,每年组织老年人做常规检查,开展免费看中医服务。开展老年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综合干预,加强老年多发病研究工作,提供疾病预防、心理和精神健康、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老年常见病的早期发现率达到50%、治疗率达到60%。
3、落实老年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分类施保,对经济困难老人实行优先优惠救助。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确保因各类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得到及时救助。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城市“三无”老人,低保、五保和低收入家庭等经济困难老人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加大经济困难老人参加医疗保障个人缴费部分的补助力度,全面推行医疗救助即时结算,提高医疗救助效率。提高高龄困难老人医疗救助比例,70岁以上老人、重点优抚对象在原救助标准基础上提高10%,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保障能力实现100%。推行院户挂钩,实行敬老院5S管理,供养标准稳步提高。
5、坚持统筹兼顾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着眼全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合理布局,关注特殊老年群体,扎实推进城乡老龄工作一体化建设。推动老年群体同其他社会群体之间、不同老年群体之间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坚持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加强社会道德宣传工作,努力在社会中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加大老龄法制工作力度,用法律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完善养老服务
1、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按照有规范名称、有信息平台、有服务场所、有工作制度、有工作队伍、有工作职责的“六有”要求,在街镇、x社区、居村建设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紧急救援、保健康复、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城区新建小区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要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规定,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按照每百户不少于30平方米交付,低于1000户的按照300平方米交付,其中一楼面积要占总面积的50%。;已建成的居住区没有养老服务设施的,要逐步采取租赁、购买或利用闲置设施改建等方式进行完善。在城市,全面建立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在农村,80%的街镇建立有养老服务设施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床位数达到100张以上。全区70%敬老院改造提升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使其具备五保供养、社会救助、自费寄养、居家养老、医疗康复、文化娱乐六大功能。
2、开展老年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利用社区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把普法宣传教育与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结合起来。街镇、居村要建立老年法律宣传阵地,在“敬老月”和“法律宣传日”等活动期间组织老年普法宣讲活动,组织社会媒体进行活动报道,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3、发展老年保健事业。卫生服务机构要广泛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在居村建立宣传阵地,加强老年人运动健身和心理健康意识宣传。积极开展高龄、空巢、长期患病等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老年性痴呆、抑郁等老年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率达到60%、干预率达到80%,有条件的社区可以聘请有资质的专业社工或心理咨询师提供咨询服务。每年为社区老年人家庭成员举办2次专项培训,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精神关爱和心理支持作用。
3、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发挥政府在老龄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老龄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养老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普惠化、均等化、社会化。
4、坚持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巩固和支持家庭养老;营造浓厚的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多举措发展社会养老,积极探索并实践具有x特色的养老模式。
(三)基本原则
1、坚持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紧紧围绕“x中心、第一城区、善治x”的建设目标,确立老龄事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促进我区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2、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老年人切身利益作为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当前突出的老龄问题和应对人口老龄化长期挑战作为老龄事业发展的全局策略,着力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5、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做好养老服务机构等级注册、日常检查和监督管理工作。养老服务机构必须具备建设、消防、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的验收报告或者审查意见书,并在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养老机构要建立安全组织网络,明确安全责任人,落实养老机构安全责任主体、部门安全监管、街镇属地管理和“一岗双责”等责任制。管理部门以及养老机构所在地街镇、x社区、居村每年要到养老机构进行安全检查,最大程度避免发生责任事故。
2、完善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完善为老服务网络,以社区为依托,整合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社区卫生中心以及其他社会资源,建立完善全覆盖的为老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区、街(镇)、居(村)三级服务信息网络,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3、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加大社会筹集和财政投入力度,增加养老机构床位供应量,切实提高床位使用率和服务水平,满足“三无”老年人、失能老年人、贫困老年人、空巢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专业照料服务需求。认真落实有关养老机构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认真落实养老设施布局规划,采取新建、改扩建、购置等方式,建成1所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全区养老机构床位达到每千名老人40张以上,其中城市养老机构中,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所占比重达到60%以上。
6、大力培育社会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中;鼓励各级结合实际,积极探建设。推进生活环境设施无障碍化建设,创建“老年人宜居社区”。
8、加强老年社会管理工作。各街道、镇、x社区要建立老龄工作委员会,所有村居要建立老年协会;所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社区要成立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由专业社工进行指导,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低龄、健康老年人口的20%。
4、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城市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全覆盖,完善为老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全区养老机构床位达到每千名老人40张以上,其中城市养老机构中,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所占比例达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