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环境管理立法机构
负责拟定并提出环境与资源方面的法律草案和有关的 其他议案,审议和环境与资源有关的议案,协助全国 人大常委会进行资源环境方面法律执行的监督等。
该委员会的设立,使环境与资源保护在国家的最高权 力机关有了专门的负责机构,对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 护有着重要意义。
1983年12月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 本阶段:陆续颁布了各种环保法规,环境立法取得进展 ,是环境管理逐步向法制管理方向发展。
三、发展阶段(1989-1995)
1989年4月第三次全国环保会议,推出新的五项环境管 理制度:环保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 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 限期治理制度。
目前中国已制定的环境保护技术政策主要有:国家科学技术委员 会颁布的《中国技术政策:环境保护》蓝皮书,困务院环境保护委员 会颁布的《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及《关于防治大气污染 的技术政策规定》等。
三、中国环境管理的机构体系
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环境管理行政机构体系 – 14个职能司(厅、局) – 11个派出机构 • 6个环境督察中心 • 5个核与辐射安全督察站 – 省级环保局的机构设置与国家环保部基本对应,地、市简 化,乡设办。
(一)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二)环境保护(管理)的基本政策
1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的 政策
a.把环境保护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之中——先决条件。(五年计划)
b.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相结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 本保证。(环境规划)
c.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
• “老三项”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规定所有建设项目,在 建设前对该项目可能造 成的影响进行科学论证 评价,提出治理方案,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避免盲目建设对环境的 损害。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类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 对象:
• 规划:报批前环评、专家评审、公众参与,重大者 需回顾。
• 建设项目 – 分类管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 评价工作资质:单位与人员
– 范围:中国领域、海域内的建设项目及市以上规划。
2. “三同时”制度
• 指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 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项目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防 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制度。
(一)起步阶段(1973~1983年)
• 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73.8.5~8.20)的召开背景
1 大连湾污染事件—第一声警钟
2 北京鱼污染事件—第一次治理
3
c.72年6.5~6.16,联合国人-环会议— 中国环保事业的序幕
(一)起步阶段(1973~1983年)
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环保32字方针:全 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 、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国家明令禁止的“ 十五小”、“新五 小”重污染企业
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
有色金属冶炼及矿山开发、钢铁加 工、电石、铁合金、焦炭、垃圾焚 烧及发电、制浆、化工、造纸、电 镀、印染、酿造、味精、柠檬酸、 酶制剂、酵母等污染较重的建设项 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由省级 或地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 责审批,不得简化手续,下放审批 权限。
的产生——关键。(环评严格把关)
2
“谁污染、 谁治理”的 政策
污染者付费——污染者负担
3
强化环境管 理的政策
强化环境管理措施,加强环境立法和执 法,健全管理机构和制度
1.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
1、小造纸。2、小制革。3、 两高一资项目
小染料。4、土炼焦。5、土 炼硫。6、土炼砷。7、土炼 汞。8、土炼铅锌。9、土炼 油。10、土选金。11、小农 药。12、小电镀。13、土法 石棉制品。14、放射性制品。 15、小漂染。16、小水泥。 17、小火电。18、小炼油。 19、小煤矿。20小钢铁。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等。 本阶段:环保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化阶段(1996-2005)
1996年7月:第四次全国环保会议。 1998年6月设置正部级国家环保总局;11月国务院颁
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003年9月《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
五、转型提高阶段(2006至今)
2006年2月,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008年年3月27日, 环境保护部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2009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
例》, 自2009年10月1日起 正式施行。 “十一五”期间实施了污染源普查
二、中国环境管理体系
1973年11月提出“三同时”要求。 1974年12月国务院成立环保领导小组。 这一阶段:国家法制建设薄弱、环境立法一片空白。
二、创建阶段(1979-1988)
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明 确规定了老三项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 度、征收排污费制度。
1980年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标准等。
国家明令禁止 或限制的产业
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 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被列入产能 过剩和重复建设限制行业。
2.环境保护的技术政策
• 指以特定的行业或领域为对象,在行业环境保护政策许可 范围内,引导企业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和污染防治 技术的政策。
环保技术政策是技术指导性文件,不是行政管理规定,在实施中 不具有强制性,只供有关单位作为自律性依据,或制定污染防治对策 的导向性依据。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四章
(一)起步阶段(1972~1978年)
中国的环境管理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以观 察员身份出席了1972年(6.5-6.16)联合国在斯德 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之后,中国便开始 了任务艰巨而又卓有成效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
c.72年6.5~6.16,联合国人-环会议— 中国环保事业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