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家庭教育指导——欧阳俊杰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是个人成长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子女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和深厚的感情,对学生成长影响巨大。
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大量的实践证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学生就能全面发展;班主任善于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身心就会健康发展,学习成绩也会明显进步。
第一节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意义一、现代教育对家庭教育的要求现代化的教育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孩子的家庭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现代化的特征。
重视养成教育,重视以文明礼仪和社会公德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培养,用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和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教育子女,培养他们具有积极地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孩子的智能开发,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持续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重视养与教的和谐统一,激励孩子的成长动机,重视孩子的自我教育。
(二)家庭教育对教育现代化的作用。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在引导孩子社会化,形成自我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其次,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
学校教育的效率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家庭对学校充分的了解和信任;儿童的和谐发展需要学校和家庭教育相互补充;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需要家庭教育更多的配合和支持;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标志。
、二、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家庭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
1·社会转型导致的家庭教育问题。
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对学生价值观形成有直接和巨大的影响。
社会环境复杂,社会成员的不同社会心理,可能使孩子成长中面临安全问题。
而社会贫富差距,使不同家庭都面临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培养其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问题。
2·独生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缺陷。
独生子女的家庭普遍面临着教育生态失衡:孩子的生活技能缺失,家庭的道德教育缺失,孩子成长中的伙伴影响缺失。
3·网络时代对家庭教育的新要求。
家长需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能和上网技术;需要提高对孩子计算机使用的控制能力;家长需要对孩子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时代更需要丰富家庭的真实生活,加强亲子沟通。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1·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
2·简单传统的教育方式。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们往往急于求成,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缺乏理性,从而导致家庭教育出现急功近利、杀鸡取卵式的偏差。
如:专制粗暴、盲目攀比、溺爱娇宠、放任自流等常见的错误家庭教育方式。
3·狭窄表象的教育内容。
多数家庭教育内容往往是单一的、狭窄的、枯燥乏味的。
教育过程中往往重身体素质,轻心理;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孩子多元化智能无法挖掘、发挥出来。
4·功利现实的教育目标。
很多家庭的教育,功利性与现实性极强。
很多家长从家庭角度出发,希望孩子个人成才成人,却较少提到孩子作为社会一员,理当争做国家栋梁,多作贡献,以社会更美好为自己的最高理想。
其次,急功近利的出发点多,长远考虑少。
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以眼前现实生活、物质利益为“诱饵”,以孩子全力以赴地学习为目标,以考上好大学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而忽略了应以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这一终极目标。
再次,表现为情感意味浓,理性色彩淡。
家长不忍让孩子吃苦,一味迁就容忍孩子的错误。
使孩子丧失了面对挫折,自我调节心理、自我成长的教育机会。
这消减了学校教育的力度,也使得社会的潜在教育功能难以得到真正发挥。
三、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指导家庭教育针对以上存在的家庭教育误区,班主任有必要对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提高教子水平,而且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大教育观,把家庭视为重要的学校教育资源。
中小学班主任是学校的“首席教师”,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他们与学生、家长接触多,对学生、家长了解更深。
学生及家长对班主任也更为崇敬、信赖,班主任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
大量的、经常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主要依靠班主任的创造性工作,他们当仁不让地成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中坚力量。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有在教育观念、目标、内容和要求等方面都能保持一致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班主任要了解学生,教好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家庭,重视家庭教育指导。
第二节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原则一、家庭教育指导对班主任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班主任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二)家庭教育指导要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家庭教育指导要敢于突破和创新。
二、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任务。
(一)引导家长树立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观念。
(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1·帮助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帮助家长坚持实事求是的家庭教育原则。
3·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三)引导家长遵循基本规律,改进教育方式和内容。
1·纠正家庭教育中不协调的倾向。
2·帮助家长认识教育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3·帮助家长学会理解和尊重子女。
4·帮助家长学会正确引导、科学教育。
(四)鼓励家长学习育人知识。
1·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
2·帮助家长为孩子创造爱学习的环境。
3·科学地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
(五)帮助家长克服心理误区。
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四、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原则。
(一)真诚和奉献是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前提。
(二)要充分尊重家长。
(三)要善于与家长沟通。
(四)要讲究指导的语言艺术。
第三节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策略一、班主任开展家庭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差异。
(二)指导两代人共同成长。
1·引导家长成长。
策略有三点:一是宣传学校的教育工作,让家长在了解学校工作的基础上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在理解学校教育思想和方法后,使二者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协调起来。
二是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分歧,消除误解,取长避短。
三是引导家长加强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家长学校、心理咨询与报告等形式,结合学生实际讲述一些案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一些理论,讲授一些方法技巧,使家长获得启发,在家庭教育行为中避免失误,提高质量。
2·引导学生成长。
(1)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并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补救措施来纠正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做法,同时,使学生理解父母苦心,理智地对待父母的期望,合理接受父母的教育,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2)坚持学校教育阵地,不迁就学生家庭教育现状,以正确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学生,提高学生对家庭教育误区的免疫力,让学生理解教育行为,懂得如何与父母沟通关于家庭教育的话题。
(3)促进学生与家长互动。
通过个别交流、班会等形式鼓励学生与父母多沟通,并以家庭作业等形式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家庭教育行为中,并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分类指导,对“症”下药,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衔接。
1·了解本班学生的家庭情况。
如:家庭职业类别、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自然结构等。
2·分类指导家庭教育。
(1)对“配合型”家长:班主任要注意多与其沟通,多交流观点和看法,消除他们的疑虑,让他们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多与子女沟通,与孩子交朋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适当让他们多娱乐,开阔视野。
(2)对“放任型”家长:应认真分析家长放任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对待。
(3)对“护短型”家长:要斟酌易于他们接受的语言,忌用刺激性语言。
(4)对经济困难型家长:重在进行鼓励,同时,要让家长对孩子的成长积极鼓励,克服子女的自卑心理,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学习。
(5)对积极富裕型家长:重在以理服人,让家长心服口服地配合班主任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6)对单亲家庭家长:重在加强沟通,缩短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体会到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在此基础上,与家长一起进行商讨,有针对性地提出转化学生的计划和方案。
总之,班主任在指导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调动各个层次和不同类型家长的积极性,激发家长学习家教理论的兴趣和热情,端正家教指导思想,改进家教方法,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取长补短,拾遗补缺,协调统一,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基本方式一、家访班主任要认真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形成关于该生的整体印象,从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对其进行教育。
通过家访,班主任还可以向家长宣传学校和班级的教育计划,听取他们的意见,争取他们的帮助,与家长共同研究制订教育学生的措施和方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力量协调一致,有机配合。
二、学生家长会(一)明确开家长会的目的。
1·了解学生家长及家庭情况。
2·相互交流学生表现情况。
3·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办好家长学校;注意典型引路;把学生心声反馈给家长;阐明、宣传有关政策,增加理解,消除隔阂、误会。
(三)要适时、科学地召开家长会。
1·家长会要内容充实,有针对性。
2·家长会要艺术、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情况。
3·家长会的召开要定时定点,适时有度。
三、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基本途径,通过系统的培训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和正确方法。
四、家长参与集体活动可以优化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渠道,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力度。
具体方式有:1·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校会、主题班会。
2·组织家长参加学校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
3·开展家教征文活动,推动家长学习家教理论。
4·组织各种各样的家庭文化建设竞赛,促进家庭文化建设,提升家庭文化品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5·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把家长委员会作为班级教育的重要力量,经常向家长委员会通报班级情况,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帮助分析,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此外,班主任还应当积极探索适合本班、适合自身情况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争取家庭教育与学校班级教育协调,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