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调查报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担负着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目前,我国的青少年人数约为3.2亿人,占总人口数的23.89%。
中发[2004]8号文件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培养和教育好青少年,引导其健康成长,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其意义十分深远。
然而,目前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大量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致使青少年健康指数呈下降趋势,十分值得相关部门的关注。
我们大洼县教育局关工委特就此对我县部分青少年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做调查报告如下:一、调查目的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希望能够通过调查引起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关注,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制定相关政策。
使广大青少年尽可能地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正确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及其危害(一)网吧与游戏厅的诱惑网吧和游戏厅是家长和老师恨之入骨的社会毒瘤,是侵噬学生美好心灵的地狱。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在青少年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据调查,在上网的学生中,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占10%,他们以玩“在线游戏”为主。
中学生占25%,以“暴力游戏”或“聊天”为主。
部分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之中,表现出明显的网络痴症,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
个别青少年因迷恋上网,无心学习,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网上交友,亦是潜伏着极大的危险性。
经调查了解到,我县有一名高中女生通过网络聊天,和网友见面后消失3天,在家长、亲戚、同学的四处打探之下,终于找到,尽管安然无恙,但着实让家长、亲人、老师虚惊一场,而且还耽误了自身的学习。
此外,游戏厅尽管数量大减但仍有屡禁不止或变相地出现现象。
他们以每小时2角钱的价格,吸引了一些游手好闲、又来钱不易的少年儿童。
不仅对青少年的视力、身心都有着严重的影响,而且让个别青少年痴迷于此,懒于劳动、学习,荒废了学业。
(二)吸烟成瘾拒了解,青少年吸烟的比例不亚于青少年玩网络游戏与聊天的比例。
大部分上网的青少年都有吸烟习惯。
在吸烟的青少年中,不仅有男生,也有一部分女生。
虽然女生在调查中所占比重并不大,但是依然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遏制,女生的吸烟人数比例仍然有上升的可能性。
因为女生吸烟出乎家长的意料,往往容易“瞒天过海”。
青少年初次吸烟年龄渐小,有的受访者在12岁就已经嗜烟成瘾。
调查结果不禁另人汗颜。
吸烟的危害不只是青少年所了解的会引起肺部疾病,其实专家研究吸烟还会诱发心脏病、眼病以及妇科疾病等。
另外,青少年因为吸烟需要用钱,在父母不给的情况下,就向人借甚至因此采用非正常手段,这极易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三)油炸、烧烤等垃圾食品的侵蚀市场、街道边,卖油炸食品的摊主总是忙得不亦乐乎。
随着夏季的到来,卖烧烤的更是彼彼皆是。
经调查98%的青少年吃过油炸、烧烤和一些烹化的食品。
50%以上的青少年酷爱油炸、烧烤食品。
尤其是羊肉串、鸡心、鸡骨架等烧烤食品和街边的炸香肠、炸“豆腐皮”、炸土豆串等油炸食品十分受青少年的青睐。
但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历时3年的研究结果,称吃烧烤等同吸烟的毒性。
更有研究表明,1个烤鸡腿等同于60支香烟的毒性。
专家解释说,人们如果经常食用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
此外,据近年美国一项权威研究结果显示,食用过多的烧煮熏烤太过的肉食将受到寄生虫等疾病的威胁,甚至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视力,造成眼睛近视。
(四)同学之间“生日宴”的攀比过生日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可是经了解得知有许多青少年过生日竟也要大摆宴席,否则就觉得没“面子”。
他们一般去“冰吧”、小吃部等地庆祝,最低消费在20元以上,消费百元左右的屡见不鲜;“讲究”一些的去较有档次的饭店活动,消费水平达500元左右,甚至更多。
给别人过生日的同学,常常因赠送礼物,愁眉不展。
当过生日的人接过一个比一个更贵重的礼物时,心中也是非但没有应该出现的喜悦,却更多了忧愁和烦恼。
表面上是热热闹闹的庆祝,部分人却在暗自较劲儿、互相攀比,欢畅的生日聚会,还有可能引来小摩擦。
这种不符合青少年行为的生日聚会和无节制的攀比,让青少年过早地步入了纷繁复杂的社会,染上了一些不良之习。
他们忽视了父母挣钱的艰辛,许多本应认真学习的大好时光就这样悄然流逝。
个别变质的生日聚会不只是高消费,而且还为青少年吸烟、酗酒开辟了机会,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五)不健康书籍、“动漫”的腐蚀书籍是青少年汲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一本好书不啻为一个优秀的人生导师,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反之,一本充满糟粕的不良书籍无异于一剂毒害心灵的毒药,对青少年的成长将造成负面影响。
然而现在市场上流通的青少年图书质量良莠不齐,存在粗制滥造、色情暴力、错字连篇等现象。
眼下,一种“恐怖文化”正悄然在一些校园流行,阴森冒烟的白骨,龇牙咧嘴的厉鬼……这些连大人看了都毛骨悚然的图片,却成了不少中小学生的口袋书。
这些书往往冠以诸如“极度心寒”、“魂飞魄散”、“零点尖叫”之类的名字,将闹鬼情节与学校或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令人读后不寒而栗。
一些非正规的图书市场或摊点上“露点”美女漫画,答案稀奇古怪、违反常识的少儿读物,算命、预测类的图书不少,严重污染了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拒了解,有85%的中小学生空闲时间喜欢看电视和书籍,大部分青少年对外国动画片情有独钟。
许多电影电视制造商、发行商以赚钱为目的,部分节目充斥色情、暴力、凶杀和低级趣味,对思想尚未定型,生理、心理发育尚未健全的少年儿童产生了非常坏的影响,有些少年犯就是刻意模仿影视中他们崇拜的“英雄”而误入歧途的。
西方国家的犯罪研究学者提出了“色情暴力渲染论”,认为未成年人性犯罪是由于受到带有色情暴力内容的影视、书刊的影响而效仿的结果。
(六)二级毒品的吸引目前,国家在查禁毒品、打击贩毒方面加大了力度,但禁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更为严重的是,青少年在吸毒者中的比例居高不下,并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据了解,在我县流行着一种叫“可非”的疑似二级毒品,呈液体状,其包装瓶高约十厘米,其外表酷似小儿止咳糖浆的包装瓶。
目前一瓶售价为五、六十元。
饮用“可非”的青少年是以防治感冒等病为由而购买的,男、女生均有,他们喝完“可非”,用雪碧、可乐等饮料冲下,毫不隐蔽。
近3%的青少年对此乐此不疲,这种现象极其危险,决不能让星星之火燎原。
专家指出,长期吸毒可以使吸毒者沉湎于虚幻的自我体验中而不能自拔,丧失对人际交往的兴趣,丧失对生活的热爱,在精神上越来越堕落,成为毒品的奴隶。
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学习对他们来说再也没有意义,支撑他们空空驱壳的唯一目的便是设法获得毒品。
毒品扭曲了人的灵魂。
使上瘾者人格低下,丧失了人起码的尊严,甚至走上贩毒,抢劫、杀人等犯罪道路。
不仅危害家庭和社会,甚至出现残害亲人的家庭悲剧。
三、分析青少年受上述不良因素影响的主要原因拒了解,寒、暑假是青少年受网络游戏、游戏厅打游戏和吸烟等不良因素影响的高峰期。
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教育的不当,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高压型”的家庭奉行棍棒政策,在这种高压下,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这样的孩子一旦犯罪,便会凶恶地报复社会,危害性极大;“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单亲型”的家庭由于家庭结构不健全,使青少年缺乏正常的家教氛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的转型、体制转轨和开放程度的扩大,青少年受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缺乏精神支柱和主流思潮,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健康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们发现在浓重的利益趋使下,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正在经济、政治、文化、人际关系中逐渐弱化和失缺。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学校教育的偏向。
个别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造成不少学生思想品德“滑坡”。
另外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还不足,有的学校和老师甚至对这部分学生采取“放任”式教学,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过早地流入社会。
(四)综治合力的不强。
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约束,食品卫生、饮食摊点、占道经营、文化图书等管理分属不同部门负责,没有形成综合治理合力。
在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上往往是一阵风,突出时有一定效果,特殊阶段一过,又容易死灰复燃。
(五)青少年自身素质的不足。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萌芽发展使其产生强烈逆反心理,再加上对社会的不甚了解,自我控制能力、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弱,往往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建议(一)注重家庭教育比起安逸的生活,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家长的关心。
作为家长,应为孩子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共同解决青春期的各种问题和烦恼,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有可以交流倾诉的对象。
另外,要发掘孩子真正的兴趣并进行培养,用兴趣活动、户外活动、家庭交流活动占据他们上网玩网络游戏的时间。
此外,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与同龄人的交流创造环境,而且还要多和学校联系,从多方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尽早发现不良问题,并正确引导其健康成长。
“以身作则”是家长最有利的武器。
(二)积极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关心流动人口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下岗职工家庭等特殊群体子女的教育,建立、健全社会支出保障机制,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努力做好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救助、保护工作。
(三)努力加强法制保障,整和全社会力量《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政府要加大对这两个法律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力度,继续强化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建立预防和挽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现机制、预防机制、挽救机制和再犯预防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人称:21世纪是一个心理学的世纪,21世纪不允许心理学的文盲存在!心理素质对于21世纪的人才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