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计算书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计算书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基本资料
某工程截流设计流量Q=4150 m3/s,相应下游水位为39.51m,采用单戗立堵进占,河床底部高程30m,戗堤顶部高程是44m,戗堤端部边坡系数n=1,龙口宽度220m,合龙中戗堤渗透流量Q s0=220m3/s,合龙口的渗流量可近似按如下公式计算,Qs= Q s00
z(Z为上下游落差,Z0 为合龙闭气前
/z
最终上下游落差),请设计该工程在河床在无护底情况下的截流设计。

已知上游水位~下泄流量关系如下:
截流设计是施工导流设计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过程比较复杂,一般有多种设计方法,本次设计针对立堵截流。

一般设计步骤分为:戗堤设计及截流水力分区设计,本次设计只涉及截流水力计算。

截流的水力计算中龙口流速的确定一般有图解法和三曲线法两种。

以下采用三曲线法设计。

截流设计流量的确定,通常按频率法确定,也即根据已选定的截流时段,采用该时段内一定频率的某种特征流量值作为设计流量。

一般地,多采用5%~10%的月平均或者旬平均流量作为设计标准。

二、计算过程含附图(三曲线法)
无护底时绘制V~Z 和V~B 曲线
步骤:1、作Q~Z 关系曲线,将已知的泄流水位Q d ~△H 上转化为Q d ~Z 关系,
并做Q d ~Z 曲线;
其中:Qs= Q s0 0/z z =22023.3/z ;
Q d 可根据Z 值在Q d ~Z 曲线上查得;
由Q 0=Q+Q d +Q s 绘制龙口流量与下游落差Q~Z 关系曲线,曲线由以
下表格绘制:
2、计算Z B 和Z C
(1)、B 点为非淹没流梯形断面与三角形断面分界点。

Z B =2
2241ϕαϕg +(224αn Q g )2/5
-h s
其中,α为断面动能修正系数,常取1.0;
ψ为流量系数,为0.85—0.95;此时取0.91; n 为戗堤端部边坡系数,取n=1; h s =39.51-30=9.51m ;
g 取9.81m/s 2;
先假设Q=450m 3/s,带入上面公式求得Z B ,再分别假设Q 值求Z B 。

将以上数据绘成Q~Z B 曲线,与Q~Z 曲线交于一点。

交点坐标为(Z B ,Q )=(2.73,598.54) 即为所求,则Z B =2.73m 。

(2)C 点为三角形断面分界点。

Z C =2
21ϕg (224αn Q g )
2/5
先假设Q=400 m 3/s,带入上面公式求得Z c ,再分别假设Q 值求Z c 。

将以上数据绘成Q~ Z C 曲线,与Q~Z 曲线交于一点。

交点坐标为(Z C ,Q )=(2.74,548.96) 即为所求,则Z C =2.74m. 由于Z B <Z C
综上所述,可知当无护底时,只需计算
V 1、V 3。

3、求V 1、V 3。

(1)gZ
V 21ϕ
=,其中,ϕ取0.91。

假设不同的Z 值,求出其相应的
V 1值,再作V 1~Z 曲线。

计算过程列为下表:
(2)求V 3:5
1
223)4(n
Q g V α=。

假设不同的Z 值,求出其相应的V 3值,再作
V 3~Z 曲线。

计算过程列为下表:
根据以上两个表格计算所得结果可绘制V 1~Z 和V 3~Z 曲线。

绘制结果如下图所示:
最终可得曲线即为无护底时的V~Z 曲线。

由图可知:V max =6.79m/s 。

4、作V ~B 曲线:
(1)梯形断面淹没流: B s s nH nh V h Q
B 21+-=
(2)梯形断面非淹没流: B nH b B 2+=
其中b=2
2222)21(1)
](1)41)[(1(y Z h y y n s αϕαϕ+-+-+-
(3)三角形断面淹没流:)(21
nV Q h H n B s B +-= (4)三角形断面非淹没流:
])2(441)([25
/12
222gn Q Z h H n B s B ααϕαϕ+++-= 其中,戗堤高度H B =44-30=14m ,Z B =2.73m
以下列表进行计算:
根据以上数据绘制B~V1和B~V3曲线如下:
5、确定抛投块体半径d。

抛石截流计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抛投体的尺寸和重量,而抛投块的稳定计算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是伊兹巴仕公式,则根据不同流速分区确定块体半径:
V=K
γγ
γ-
s
gd
2式中:V为水流流速,m/s;
K为综合稳定系数,取1.2;
g为重力加速度,取9.81m/s2
γs为石块容重,取18KN/m3;
γ为水的容重,取10 KN/m3;
V1为梯形淹没流的速度,V3为三角形非淹没流的速度。

具体见表如下表:
则可绘制B~d曲线如下所示:
由以上可知,当出现最大流速V max =6.79m/s 时,抛投块体最大半径d max =γ
γγ
-s g 21(V/K )2=1.48m 。

三、成果分析
立堵法截流是将截流材料,从龙口一端向另一端或从两端向中间抛投进占,逐渐束窄龙口,直至全部拦断。

截流水力计算的目的是确定龙口诸水力参数的变化规律,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确定截流过程中龙口各水力参数,如流量Q 、落差Z 及流速V 的变化规律;(2)由此确定截流材料的尺寸、重量或相应的数量等。

截流设计流量的确定,通常按频率法确定,也即根据已选定的截流时段,采用该时段内一定频率的某种特征流量值作为设计流量。

一般地,多采用5%~10%的月平均或者旬平均流量作为设计标准。

截流设计流量Q 0由龙口流
量Q、分流量Q d、戗堤渗透流量Q s和上游河槽中的调蓄流量Q ac组成。

如Q ac不计算,则可得到Q0=Q+Q d+Q。

随着截流戗堤的进占,龙口逐渐被束窄,因此分流建筑物和龙口的泄流量是变化的,但二者之和恒等于截流设计流量。

其变化规律是:截流开始时,大部分截流设计流量经由龙口泄流,随着截流戗堤的进占,龙口断面不断缩小,上游水位不断上升。

当上游水位高出泄水建筑物以后,经由龙口的泄流量越来越小,而经由分流建筑物的泄流量则越来越大。

龙口合龙闭气以后,截流设计流量全部由分流建筑物泄流。

截流过程中龙口各水力参数的变化规律可参考Q d~Z曲线、龙口流量与下游落差Q~Z关系曲线、Q~Z B曲线与Q~Z曲线相交、Q~ Z C曲线与Q~Z 曲线相交、V~Z曲线、B~V1和B~V3曲线等,可以得出流速分区主要有梯形淹没流和三角形非淹没流,且无护底时最大流速为6.79m/s;而在确定抛投体的尺寸和重量时,其稳定计算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是伊兹巴什公式,根据各分段落差Z与Z B的大小,确定立堵截流时各分段的截流材料抵抗水流冲动的流速,反过来求出各分段的抛投体的相应粒径。

由B~d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合龙时龙口宽度的逐渐减小,抛投块体的粒径逐渐增大,当增大到最大值1.48m以后,粒径随着龙口变窄也会逐渐减小。

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题目:截流水力计算
老师:孙开畅老师
学生:邓启敏(水工方向)
学号:2006101219
时间:2010年1月13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