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四个阶段进行了阐释,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素质教育培养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这个时代赋予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
研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过程。
具体而言,这一过程有四个阶段构成。
第一是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
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
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
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
基本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
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一教训提醒人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
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
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
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
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发情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
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
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
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
句有关键词语。
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阶段。
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程度。
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上文论及的“基本理论”,我们便可引导学生确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
根据上述第一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确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
文章阅读,首先要确定文体,接着须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内容。
以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为例,须以记叙部分的内容理解为基础,以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理解为根本。
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
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
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
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
这方面的操作,可根据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
形式特点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点是如何有利于内容表达的。
根据第二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指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即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
第四是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巩固阶段,即基本训练阶段。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基本训练。
所谓“基本”,是指训练量要适中,训练题要精选,这一点在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
训练量要适中,太少不足以巩固阅读能力,不足以提高阅读的熟练程度;太多则滥,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事与愿违。
要做到训练量适中,我们就必须精心制作或选择训练题。
在高一、高二的现代文阅读教学阶段,我们紧扣课本编制测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
第一步,教师示范,向学生示范:如何将深广的“基本知识”和文章阅读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充分运用于现代文阅读的具体过程中。
第二步,找来难度不大的课文,对学生彻底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自读具体课文。
在这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因人而异的点拨。
最后,我们便开始实施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三步:适当选编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外阅读材料。
学生阅读解答时要真正消化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要熟练运用基本方法;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要着重分析三个“基本”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实践证明,高中阶段如能对学生进行这三个层次的基本训练,他们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能够得到真正培养的,他们的现代文阅读水平是能够得到较大提高的。
综上所述,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训练为核心和主体,因为这四个“基本”的综合体正是现代文阅读基本能力的重要内涵。
所以,现代文阅读教学如能狠抓这四大“基本”,是一定能达到真正培养阅读能力和不断提高阅读水平这一目标的。
【摘要】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开始将人文意识和时代情感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但是现阶段高中语文考试中现代文阅读是学习比较容易丢分的内容,为此,文章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内容为例,分析如何提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成绩。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方法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语文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通过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但是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实现。
为此,需要高中语文教师改变语文教学思想、语文教学方法,调动一切因素提升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明确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有效实施语文教学和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效果,为此需要教师明确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具体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语文阅读教学生本原则。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认识到教学对象的行为主体是高中生,目标的确定要仅仅围绕高中学的学习需要,比如在《荷塘月色》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有一点是“教师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教师和学生通过对话或者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作者创作的情怀”。
在《雷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有一点是“通过课文绘制的故事情节发展进一步把握戏剧冲突。
”二、语文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一信息加工教学策略现代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价值是通过课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加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感知,即现代文阅读教学重要任务是培养和提升学生选择、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为此要求教师在信息处理加工中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
现代文阅读文本内容较长,想要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需要快速阅读文本信息,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阅读信息供学生细细品味和鉴赏。
比如高中人教版必修小说单元安排了三篇小说,这三篇小说的文章篇幅都很长,其中《边城》主要选择了小说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内容,一共21节。
为了透过这21节内容了解翠翠、傩送、天宝的人物特点,感受到湘西文化内涵,教师需要先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从中选择有用的信息高度概括小说的内容。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信息加工教学方式,确定“用200字概括小说内容”、“找到文章描写环境、人物心理和对话的句子”两个教学目标。
二思考和阅读结合的教学策略思考和阅读结合的教学策略适合篇幅较小的散文和诗歌阅读教学,针对篇幅长的现代文阅读教师可以选择文选的一部分应用思考和阅读结合的教学策略。
其中阅读和思考结合教学策略中的读指的是对文章内容和精确语句的感知,从而感受作者创作的情感。
思考是指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和语言特色。
以《沁园春・长沙》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在两分钟时间内阅读全词,了解词的上阕和下阕所写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上阕和下阕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出上阕是写景,下阕是抒情。
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全词内容之后,教师选择出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词汇“独”、“尽染”、“竞”等,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深入理解这些词语的内涵,谈谈自己对这些词语用意的理解。
这种教学安排体现了思考和阅读结合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了解词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字句的推敲进一步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对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教学策略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实现了多样化发展,要求语文教师要为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营造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
其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新型学习方式,具体要求教师结合现代文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实际,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各个小组的学术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在一般情况下,比较简单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需要学生进行分组自主学习,而对于一些有一定理解难度的语文教学内容则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比如在学习《祝福》的时候,对于主旨的理解,学生受个人经历的限制无法深入理解小说主旨,遇到了阅读难点。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祥林嫂的死应该谁来负责?”之后学生经过小组探究得出了是封建社会导致了祥林嫂的死,加强了对小说主旨的理解。
再比如《荷塘月色》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但是学生受年纪的限定对人、事的思考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加上学生对鲁迅那个时代了解不够,在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
为此,教师需要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在学生基本了解《荷塘月色》内容之后,教师提问学生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了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教师为不同小组的学习提供不同学者关于这篇文章的评论,让学生划出文章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结合学者的研究把握文章的内涵主旨。
四体验教学策略一切知识都来自于感知,学习的体验也是学习过程的一种体现,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让教师更好的实现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具体表现为通过一定情境的创设来还原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