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总结
1、在山区的谷口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

在山区地势较陡,河流或季节性的洪水在山区内水流速度很快,侵蚀作用剧烈,携带着大量砾石和泥沙。

但当水流流出谷口时,地势突然变得平缓,水道也变得开阔,因而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使得水流所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下来,就形成了洪积扇或冲积扇。

由多个冲积扇或洪积扇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

总结: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

2、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形成的堆积地貌
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而侧蚀作用较强。

由于河道弯曲,使得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当洪水季节到来时,河漫滩被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总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3、在河流的入海口形成的堆积地貌
河流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当河流入海时,如果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总结:水下坡度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连接形成三角洲平原。

案例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
入海的约有12亿吨。

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
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

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
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
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活动题
从黄淮海平原的资料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从地貌构成上分析,黄淮海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利与弊。

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河流共同冲积而成。

河流的堆积作用对黄淮海平原的组成具有决定性的
影响。

平原的西部地区,是由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倾
斜平原以东,是由各河的冲积物质组成的冲积低平原;渤海之滨则是
地势很低的滨海平原。

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
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

在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
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

洼地的面积一般不超过50平方千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