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符号学视角看消费社会中的广告符号的运用

从符号学视角看消费社会中的广告符号的运用

从符号学视角看消费社会中的广告符号的运用【摘要】本文拟在参考让·鲍德里亚等国内外长久以来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消费社会的基本特点即符号消费为出发点,以可口可乐百年广告史为例解析在消费社会中广告符号的运用,从而来探讨消费社会中,广告对消费主义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为制造流行神话的手段和消费欲望的修辞,诱导消费者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

【关键词】消费社会;符号学;广告符号1 消费社会中关于符号的相关研究概述1.1 符号学的概念及相关理论1.1.1 符号学的概念首先,什么是符号?符号是符号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本文所指符号学是指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符号学。

索绪尔符号学的特点是两分法,符号体现出的是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的关系。

其中能指是包括声音或形象,而所指是由能指在人们心里引发的概念。

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完全任意的、非自然的,仅仅是习惯、约定俗成的关系。

1.1.2 广告符号的概念广告符号是符号的一种。

广告符号是利用各种变现元素(如画面、语言、音响等)传递意义的系统。

它区别于广告中使用的符号(如广告中的文字、图片、音乐、形象等等)。

广告符号涵盖的范畴更广泛,它包含了广告中使用的符号,二者不可混淆。

广告符号既有显在的、明确的意义,比如说与商品的特征、功能方面的联系,也有潜在的、模糊的意义,比如特定气质、生活哲学。

这些意义都能够在人们观看广告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其作用在于人们的心理层面。

1.1.3 广告符号的内涵与外延广告符号的内涵是指广告符号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广告主所要的意图:促进销售或提升品牌形象。

广告作为商业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盈利。

所以是否能赢得市场认同,如何赢得市场认同就是广告符号编码的基础。

而广告符号的外延包括两个方面,按照索绪尔两分法的定义,同样包括能指和所指。

广告符号的能指是指广告中被运用的可以被直接感知的元素:广告语、人物形象、声音、色调、场景等。

而广告符号中所指的内涵即是广告主针对本次广告所要发出的声音,新品上市广告、产品功能广告或是促销广告等等。

1.2 关于消费社会1.2.1 消费社会的定义消费社会是指生产相对过剩,需要鼓励消费以便维持、拉动、刺激生产。

在生产社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的物性特征、使用与实用价值.在消费社会,人们则更多关注的是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性与形象价值。

1.2.2 法国学者J·鲍德里亚对于消费文化中的符号意义研究法国学者J·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理论明显是受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影响,如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等和罗兰·巴特自《神话学》以来的一系列著作,1970年,他在《消费社会》提到:商品除了拥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还拥有符号价值。

符号价值在商品的包装和宣传阶段便以广告的形式融合在商品上。

在符号价值得以实现时,衡量它的标准是它们所带来的声誉以及它们表现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消费社会是一个广告社会,广告成为了一种新的图腾形式。

广告最大的作用在于让消费者产生某种“自恋情节”,以个性化区别于他者。

而个性化的追求则是建立在符号基础上的,即不是建立在物品或财富本身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差异的基础上。

因此,对差异的满足是消费社会中消费的直接来源。

而在工业化垄断生产的条件下,这种差异是虚拟的、不真实的。

消费商品的符号意义是先行的,广告构建了商品符号的全部认知结构,消费者的解码也无法脱离这个结构。

因此,消费是主动的,消费主体则是被动的。

在物质已经相当丰富的现代社会,单纯的以商品的物质属性为卖点的广告已经不能获得良好的广告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广告就必须为商品消费提供一种消费意义即符号价值的消费,从而发挥其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

因此在现在社会中,我们不仅消费商品的物质性,更多地是消费其符号性[1]。

2 以可口可乐百年广告史为例解析在消费社会中广告符号的运用2.1 可口可乐简介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于1886年诞生于美国,距今已有126年的历史。

这种神奇的饮料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成为“世界饮料之王”。

可口可乐的品牌成长于二战时期,可口可乐公司把可口可乐的品牌与爱国、美国精神和文化联系到一起,所以,它不仅是一种产品,也代表着一种文化精神,而且作为一个国家的品牌,既属于公司,又属于美国人民。

与顾客建立亲密的顾客关系,使顾客满意,建立顾客的品牌忠诚度是直接导致产品盈利的有效手段,因此广告传递的产品信息、品牌精神只要得到消费者的正解,当消费者接触到广告的时候能支持赞同广告中的主要信息就能引领消费者的消费忠诚。

而可口可乐公司的早期广告策略和营销策略正是重视了对品牌的重视和悉心呵护。

2.2 1886S’-1920S’可口可乐广告语侧重“能指”1886年请喝可口可乐1904年新鲜和美味1905年可口可乐-保持和恢复你的体力1906年高品质的饮品1907年可口可乐——带来精力,使你充满活力……1886年第一瓶可口可乐问世,可口可乐第一次为人所知:需要更多的人去品尝到可口可乐,“请喝可口可乐”成为其活动的主题。

之后的十几年里,虽然不时会有新的广告语出现,但依然是从产品的功能层面去宣传:解渴、好味道、清凉。

如:新鲜、美味、满意,就是可口可乐;口渴时的享受等。

这一阶段广告的诉求点在于产品自身的特质。

从符号学的意义上讲,就是注重它的“能指”,即产品的物理性质,广告中传递了更多实用以及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关的信息,这种广告策略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广告所关心的人们的最底层的针对生理上渴了就喝可口可乐的需要也不谋而合。

任何“能指”是“所指”的载体,是“所指”和“意义”的发展雏形。

2.3 1920S’-1930S’可口可乐广告语过渡到侧重“所指”1920年可口可乐——一个好东西从九个地方倒入一个杯子1922年口渴没有季节1923年口渴时的享受1926年口渴与清凉之间的距离——可口可乐1935年可口可乐——带来朋友相聚的瞬间1937年美国的欢乐时光……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可口可乐的产品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知,广告语越发趋于感性,在功能性的诉求基础之上,增添了更丰富的内含,如欢乐、友谊,充满友谊的生活,幸福的象征等。

但这时期仍是产品推广阶段,真正的品牌地位还未完全建立起来。

根据马斯洛层次理论对情感需要所述,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爱情、友情、亲情,渴望爱与被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情感,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情感需要比生理需要更为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有关系。

可口可乐公司开始试图将可口可乐与欢乐、友谊、幸福这些美好的字眼联系起来,可口可乐对消费者的感化便由简单的推出产品向“所指”转化,将它与其他美好的事物挂钩,给可口可乐赋予更感性的含义。

此时期可口可乐的广告将消费可口可乐当做与朋友同事共享美好时光的符号。

2.4 二战时期可口可乐广告语与建构“美国精神”象征符1941年工作的活力1945年充满友谊的生活,幸福的象征世界友谊俱乐部——只需5美分……二战时期是可口可乐品牌形象上升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可口可乐公司通过以5美分的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军队,并随着美军的作战而流向海外、建立海外加工厂。

可口可乐凭借这次成功的营销手段成为了美国人的首选饮料,可口可乐的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品牌形象也初见轮廓。

这一时期可口可乐的制胜之举就是这次成功的营销策略,事件营销是企业形象提升的关键契机,对于美国国内消费者而言,二战时期可口可乐塑造了爱国、民族主义的正面品牌形象。

2.5 二战后期可口可乐与美国文化内涵的融合1945年美国方式的世界性标志——可口可乐1950年沿着公路走四方1951年好客与家的选择1956年可口可乐——使美好事情更加美好,轻轻一举,带来光明1961年可口可乐,给你带来最佳状态……二战后期美国经济全面繁荣、高速发展,可口可乐的品牌也在快速成长。

可口可乐公司赋予其产品“美国方式”的内涵,可口可乐与麦当劳成为美国人生活方式的代名词。

可口可乐公司在这一时期对其品牌的打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将可乐与美国人的“友好”、“好客”、“热情”以及美国的大国形象联系在一起。

经济的发达给美国公民的民族自尊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因而这一时期可口可乐广告语中更多体现了个人最高层次的需要,鼓励人们特别是男人为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把个人能力发挥到最大程度,满足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受到最大的快乐。

2.6 经济全球化中可口可乐与全球战略1989年挡不住的感觉1993年永远是可口可乐1995年这是可口可乐1997年每刻尽可乐,可口可乐……1998年看足球,齐加油,喝可口可乐团结就是力量尽情尽畅,永远是可口可乐1989年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口可乐公司开始了可口可乐的全球布点战略,可口可乐公司开始和奥运会、体育明星合作,到了新世纪之交前后,可口可乐更进一步的细分了目标消费者群体,将目标群体锁定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群体,产品广告以运动时尚作为主调。

后工业社会,产品不断被模仿、批量生产,同质化显现已经很严重,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力,例如后起的百事可乐公司。

此时产品本身已经不能保持其独特的销售优势,产品本身的无差异或是细微差别,很难让消费者直接感知,因此广告就成为使产品、品牌和企业具有差异和个性化的介质。

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媒体的普及,消费者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普通消费者现实生活中对体育、音乐、电影的频繁触及使得消费者对明星的追捧曾登峰造级,借助明星的知名度和时代感可以给可口可乐品牌符号中注入新鲜、时尚和活力的元素。

2.7 可口可乐百年经典广告人物符号特征分析在1900年可口可乐刚刚进入药房时期的广告中,平面广告中的人物往往选取的是中产阶级以上的贵妇人作为人物形象,图片中人物身着维多利亚时代雍容华贵的礼服,姿态端庄。

广告中人物往往只有一位优雅的女性,表情单一。

而30年代以后广告中出现了男女共同休闲的画面,普通平民角色开始被当做人物符码运用到广告之中,广告中人物之间呈现出的是友好平等的人际关系,广告中男女同乐的场面,男性通常穿着工作服,并随意的戴着工作帽、卷着袖口,不同于前一时期女性高高在上的一丝不苟、规规矩矩的形象。

1941年可口可乐公司做了一副关于圣诞老人的招贴画,这幅广告招贴画显示了可口可乐圣诞老人的容貌,以经典的红色第一次为圣诞老人树立了现代的形象。

可口可乐也因为借助圣诞老人的新形象更加地深入人心。

二战时期可口可乐广告以高大的美国大兵作为广告中的主角,塑造爱好和平的品牌形象并以此赢得了大多数美国人的好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