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成绩
食品分析测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牛奶中的总灰分在牛奶中的含量是恒定的,一般在
0.68%~0.74%之间,平均值非常接近0.70%。
若掺水,
灰分降低。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4—2010)规定了食品中
灰分的测定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除淀粉及其衍生物之外的食品中灰分含量的测定。
3.食品中灰分的测定,一般选择灰化温度在
500~550 ℃之间,在马弗炉中灼烧2~5小时。
之后,等温度降到_200_℃左右,方可取出,放入干燥器中。
冷却30分钟后,称量。
4.维生素可以根据它们的溶解性分为两大类。
维生素A、
D、E属于_脂_溶性维生素,均__不溶__(易溶/不溶)于
水,___易溶___(易溶/不溶)于有机溶剂。
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属于_水_溶性维生素,均___易溶___(易溶/不溶)于水,不溶(易溶/不溶)于有机溶剂。
5.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D对酸不稳定,
维生素 E 对酸稳定。
6.酒精中如果含有醛类,通常用__银镜__反应来检查。
7.维生素B1又叫硫胺素或抗神经炎素;维生素B2
又叫核黄素。
这两种维生素均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8.维生素C又叫做抗坏血酸。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形式
的维生素C,分别是:还原型抗坏血酸和脱氢型抗坏血酸。
9.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只适用于透明鱼油、
维生素A浓缩产物等纯度较高的试样。
10.三氯化锑腐蚀性强,不能沾在手上,三氯化锑遇水生
成白色沉淀.因此用过的仪器要先用稀盐酸浸泡后再清洗。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测定食品中的灰分时,一般控制灼烧后灰分为____。
(C)
A. 0~10mg
B. 5~100mg
C. 10~100mg
D. 100mg以上
2.在人体内,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储存于____中。
( B )
A. 肌肉
B. 肝脏
C. 血液
D. 肠胃
3.水溶性维生素在____介质中稳定。
( A )
A. 酸性
B. 碱性
C. 中性和偏碱性
D. 中性和偏酸性
4.维生素A在氯仿溶液中与三氯化锑试剂作用,产生不
稳定的蓝色物质,比色法测定时,必须在____秒内完成测定。
(B)
A. 2
B. 6
C. 10
D. 20
5.维生素A测定常用的方法有____。
(ABCD)
A. 三氯化锑比色法
B. 紫外分光光度法
C. 荧光分析法
D. 液相色谱法
6.维生素C通常采用________直接提取。
(ABC)
A. 偏磷酸-醋酸
B. 草酸-醋酸
C. 草酸
D. 稀盐酸
7.维生素测定中的标准分析方法有____。
(AB)
A. 紫外法
B. 荧光法
C. 化学法
D. 色谱法
8.维生素B2的测定,常用的两种方法是____。
(BD)
A. 紫外法
B. 荧光法
C. HPLC法
D. 微生物法
9.测定食品中的灰分时,下列可盛放样品用于高温灼烧
的有____。
(ABCD)
A. 素烧瓷坩埚
B. 石英坩埚
C. 铝箔杯
D. 铂坩埚
10.测定食品中的灰分时,恒重是指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
超过____。
( C)
A. 0.2mg
B. 0.3mg
C. 0.5mg
D. 3mg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2分)
1.面粉中的精度高,则灰分就高。
(×)
2.食品中的总灰分即为食品中存在的的无机盐的准确含量。
(×)
3.高温灼烧后,一定要等到坩埚中的残灰呈白色或浅灰色时,才
算灰化完全。
(×)
4.水溶性灰分反映的是可溶性的钾、钠、钙、镁等的氧化物和盐
类的含量。
(√)
5.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很低,但不可或缺,主要生理作用是给
体内提供能量。
(×)
6.水溶性维生素及其代谢产物不易排出,通常可储存在人体的某
些器官中。
(×)
7.在食物中,维生素常与脂类共存。
所以,测定维生素时,要除
去脂类,避免其干扰测定。
(√)
8.胡萝卜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有色蔬菜和水果中的天然色素,也
叫做维生素A原。
(×)
9.维生素的检测分析过程,大部分要求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
10.自然界中存在的两种形式的维生素C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
11.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需要加入合适的指示剂来判断滴定
终点。
(×)
四、简答题(共31分)
1.食品理化检验中将灰分分为哪几类?(4分)
答:按溶解性分类:
(1)总灰分;(2) 水溶性灰分;(3) 水不溶性灰分;(4) 酸不溶性灰分。
2.对难灰化的样品,可采取哪些方法来加速灰化?(6
分)
答:(1)改变操作方法。
(2)添加灰化助剂。
(3)添加过氧化镁、碳酸钙等惰性不熔物质。
3.什么叫做维生素A原?测定维生素A原常用的方法有哪些?(至少写出2种)(5分)
答:(1)在植物中不含已形成的维生素A,在黄、绿、红色植物中含有类
胡萝卜素,其中一部分可在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的类胡萝卜素称为维生素A 原,如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等。
(或答:在分子结构中含有β一紫罗宁残基的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故称为维生素A原。
(2)常用的方法有纸层析、柱层析和薄层层析法(分光光度法、HPLC法等)。
(答对2种即可)
4.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时,通常应进行哪些前处理过程?操作时,需要注意什么?(8分)
答: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时,通常:
(1)先用皂化法处理样品,水洗去除类脂物。
(2)对于某些液体试样或含脂肪量低、脂溶性维生素含量较高的样品,可以先用有机溶剂抽提,然后皂化,再提取。
(3)然后用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维生素(不皂化物),浓缩后溶于适当的溶剂中测定。
或答:
(1)皂化样品;(2)水洗去除类脂物;(3)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维生素(不皂化物);(4)浓缩(5)溶于适当的溶剂测定。
注意事项(以下写对2条即得分):
(1)在皂化和浓缩时,为防止维生素的氧化分解,常加入抗氧化剂(如焦性没食子酸,抗坏血酸等)。
(2)对于那些对光敏感的维生素,分析操作一般需要在避光条件下进行。
(3)对于A、D、E共存的样品,或杂质含量高的样品,在皂化提取后,还需进行层析分离。
5.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写出四种以上)(8分)答:(1)碘量法
(2)2,6—二氯靛酚滴定法
(3)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4)荧光法
(5)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