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地环保节约用水施工工法

建筑工地环保节约用水施工工法

建筑工地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施工工法
一、前言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13个主要缺水国家之一。

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每平方米建筑施工大约用水1吨,用量大,且价格高,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3.4倍。

且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节制的使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建筑工程中对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尤为严重。

因此,研究施工过程废水的重复利用,是缓解城市供水压力、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

桂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接的万象城·时代广场工程采用了施工过程中收集水、节约用水技术,在此基础上我单位总结形成了本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
2.1 在结构施工层,通过设置拦水带及卫生间的下水导管,将施工用水及雨水逐层向下汇集。

2.2 对于已施工完的屋面及结构施工层汇集到的水,采用固定导管的方法将其汇集到地下消防池或类似结构;
2.3通过对临时道路及堆场的找坡处理,利用雨水管将水汇集到地下消防水池或类似结构。

2.4通过汇集、沉淀、过滤、加压等一套完整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使施工用水得以循环使用,节约了自来水资源,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三、适用范围
该工法适用于有裙楼与塔楼的建筑施工现场。

四、工艺原理
本工法施工时设计原理为:利用水的势能作用,将现场内所有地面及屋面按有组织排水设计,现场地面找坡适当改进,屋面及相应楼层增加水落斗和雨水管,将能收集到雨水有组织的排到水沟内,再利用存水井收集利用,以及加压水泵和消防池进行对水的汇集、沉淀、过滤、加压等,进一步对施工用水循环重复利用。

五、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
2、操作要点
2.1前期水利用系统策划
2.1.1认真审查图纸,按照具体的工程施工要求,进行现场雨水利用系统的策划。

2.1.2根据水的来源、用途以及现场情况进行水利用系统的平面布置。

包括自来水的进水点、水循环的整体走向、出水点的分布、水泵房的位置等的确定。

2.1.3结构楼层中以卫生间降板做为本层的雨水汇集点;
2.1.4屋面上以结构天沟为雨水汇集点;
2.1.5临时道路与堆场以坡向排水沟为雨水汇集点;
2.2支架制作与安装
对应管材按照规范、设计要求进行支架制作安装,应注意:
2.2.1管道安装时应设置固定件,固定件必须能够承受满流管道的重量。

固定件还应吸收管道热胀冷缩时产生的轴向应力。

2.2.2固定件应根据各种管材要求设置,位置准确,埋设平整,与管道接触紧密,不得损伤管道表面。

2.2.3管道支吊架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位置正确,埋设牢固。

2.2.4管道的支、吊架间距及设置要求要满足规范要求。

2.2.5管悬吊管的固定支架一般设置在横管的始端、末端和三通的两端及支管处。

2.3各层雨水斗安装
2.3.1应设置在楼面处降板、屋面或天沟的最低点。

2.3.2雨水斗与屋面或天沟和管路系统应可靠连接。

2.3.3要注意雨水斗内不得遗留杂物、充填物或包装材料等,清除流入短管内的密封膏,再安装其他部件,以免堵塞。

2.4管道安装:
2.4.1 雨水管道应按设计规定的位置安装,悬吊管不设坡度、要水平安装。

2.4.2 雨水立管上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检查口,检查口中心距地面1.0m。

2.4.3 雨水横管与立管、立管与排出管的连接弯头采用两个45°弯头或R≥4D的90°弯头。

2.4.4 雨水管穿过墙壁和楼板按要求设置套管。

2.4.5 安装过程中,管道及雨水斗的敞开口应采取封堵措施。

2.4.6 悬吊系统应避免穿越建筑沉降缝伸缩缝。

当因现场情况无法避免时,应根据系统管材的特点,考虑不同管材的挠度,采取相应措施。

2.5.6 雨水立管的底部弯管处,应设混凝土支墩或采取牢固的固定措施。

2.5暗埋管道安装:
2.5.1 埋地雨水管的埋没深度应在冰冻线以下,应考虑管线上部的荷载。

2.5.2 在管沟底部应铺设厚度不小于100mm的砂垫层。

2.5.3 管铺设在-般土质的管沟内铺一层厚度不小于100mm的砂垫层,在穿入检查井与井壁接触的管端部位涂刷两道粘结剂,并滚上粗砂,然后用水泥砂浆砌入,防止漏水。

2.5.4 回填应采用人工分层对称回填,不得采用机械回填。

2.6排水明沟制作:
2.6.1 排水明沟采用页岩砖砌筑,底部应铺设厚度不小于100mm砼垫层,且考虑在建筑外架以外1m处;
2.6.2 排水明沟应有一定的坡度。

2.7消防池制作
2.7.1消防池兼有三级沉淀、过滤功能,沉淀的进出口分别在不同的方向。

2.7.2消防池采用页岩砖砌筑,底部应铺设厚度不小于100mm砼垫层。

2.7.3消防池尺寸为2000*6000*1500mm
2.8安装水泵:
该水泵分进水泵和出水泵。

进水泵为放置于集水井内的潜水泵,负责将废水抽进消防池。

出水泵使用多级泵,放置于水泵房内,使用预埋螺栓或膨胀螺栓固定于设备基础上。

潜水泵数量根据集水井布置的数量进行设置。

2.9投入使用:
根据水利用系统策划中的水的来源和用途,做好水循环利用的日常性工作:
六、材料与设备
6.1材料
6.1.1材料采购
6.1.1.1、要求材料与其相应的质量保证书一同进场,以便核查。

材料员应根据GB/T19001中的有关规定,对材料进行标识,本项目材料单独堆放。

对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材料应单独归类存放。

6.1.1.2、根据规范要求对材料进行复检,复检结果合格后,方可用于加工。

6.1.2仓库管理
6.1.2.1、物资验收入库后,要根据各种物资的物理性能和数量分别加以保管,要求物资不短缺、不损坏、不变质、不混号,以确保物资的安全和帐、卡、物相符。

同时,要考虑发放、检查,提高工作效率。

6.1.2.2、要分区、分类管理,根据物资的类别,合理地规划物资存放的固定区域。

6.1.2.3、按库号、架号、层号、位号四者统一编号与帐页上的统一编号对应。

6.1.3材料代用
6.1.3.1、材料代用必须由供应部门按要求提出材料代用申请并报请项目经理审核批准后方可代用。

6.1.3.2、材料代用不得影响结构性能、承载力和平台使用安全。

6.2设备
表6.2 安装设备表
七、劳动组织
水循环利用系统整体需要人员为:水电工2人,泥工2人,日常维修管理电工1人,日常检查检修人员1人。

八、质量控制
1、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要求,正确策划设计水循环利用系统,兼顾各个水的接入点和接出点。

2、在整个水利用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试验,保证各管道不漏水,多级泵之间的转换,同时保证各出水点有水供应。

3、尤其集水井内有渣滓,潜水泵吸入口处用铁丝网包裹,防止造成堵泵,同时,定期对集水井进行清理。

4、对水利用系统定期的检修,形成检修记录。

每天对泵房内的设备进行检查,形成检查记录,贴于泵房门后,便于沟通、检查。

5、定期对现场沉淀池进行清理。

九、安全措施
1、日常检查指定专人操作,电工实行严格的持证上岗操作,并制定专门的岗位责任制
2、制定水泵房操作规程,并严格按此执行。

3、对于系统用电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要求及规定验收。

4、该系统水接入点和接出点较多,需进行定期的检查水管和水龙头的完好性,避免水的流失、浪费。

十、环保措施
1、对雨水收集、循环使用,极大的节约了水资源。

2、现场植物绿化、扬尘的洒水避免都可以使用该系统的水资源。

十一、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本用水系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构造清晰、投入设备少、操作简单、节水效果较为明显,与常规的施工现场用水相比较看而节约60%。

为整个工程和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1)对整个施工现场的用水实行集中管理,属于过程信息的可视化管理,操作方便。

(2)该系统废水利用率达到了60%,对社会的水资源有较大的节约。

(3)提高了我公司的工程管理水平,为优化现场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4)因该系统能完整地对整个现场进行辐射,因此对工程的成本、质量、安全以及进度起到积极的作用。

(5)形成企业工艺标准,积累经验,提供技术支持。

十二、应用实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