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内容摘要: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中,应注意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文中主要从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知道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大力阅读科普读物四个方面阐述科学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兴趣科学态度
《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是对科学术语基本既念的基本了解;2、是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

那么作为一线的小学科学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笔者认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一但对科学产生兴趣,那么对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是非常有益处的。

1.利用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小学生充满着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对科学现象的好奇。

他们热衷于老师的演示实验和自己小组合作的分组实验。

在课堂上,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这些有趣的颜色、气味、温度、形变、位置变化、运动状态等变化现象会对科学知识产生神秘感。

从而引发他们对科学的浓厚的兴趣。

有的学生会告诉老师:他就喜欢做科学实验。

其实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科学态度。

学生知道能够通过实验去揭示身边有趣的科学现象。

通过动手实验发现和揭开身边的未解之谜。

通过动手实验,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通过动手实验,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提出科学问题;通过动手实验,学生能够解释这个现象的真正原因;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克服探索科学的困难。

2.利用我们身边的环境,指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兴趣
笔者教学《植物》这一单元。

这一单元主要介绍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水生植物、植物的叶及其变化等知识。

我让学生分好组,每一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这是一种有意注意,这种有意观察比平时的无意观察要有意义的多。

因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有目的的带着探索的眼光去看待校园里的植物。

这比在教室里照着教科书、课件效果上要好得多。

二.着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提高儿童科学素养除了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外,主要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科学的学习中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

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猜想去进行观察、实验,去搜集相应的信息,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好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步骤,选取观察的对象和实验的器材。

教师指导学生在进行观察、实验时要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注意分工合作。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尊重客观事实,实验怎么做,得出什么结论应尊重实验事实,要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


分组探究实验与同伴共同完成某项工作中要有互相配合的精神。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组成小组进行研究。

同时也要明确组长、实验员、记录员等。

接着各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商量一下从哪几方面入手,选择什么研究方法。

学生进行研究,认真观察、做实验、做记录、进行思考、归纳交流自己的发现、完成科学实验报告。

体验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成功与乐趣。

科学态度的培养不像知识可以传授,只能是靠日积月累,细水长流地进行,并且教师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影响、感染学生。

三.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
1.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

不同的观察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适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同一个现象(问题)可用多种观察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尽己所能地积极开动自己的思维机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给孩子多种观察的方法,并启发孩子找出自己所能想到的观察方法,细致、尽心地观察。

2.指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
科学探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相似的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探究的基本过程是:学生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建立猜测和假设,其次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再者检验与评价,最后表达与交流
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研究结果。

四.大力推荐科普读物
书是人类知识的源泉。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管中的有效资源,开辟科普读物专区,供学生阅读。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培养学生向专家学习,严谨治学,深入探究的科学态度。

学生们经过一定的阅读积累,即丰富了科学眼见又学会了从书中寻找科学现象的答案,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精神。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

小学科学课作为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