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虽有嘉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虽有嘉肴》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教学相长(节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曰:教学相长也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_与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道理。

4 .(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比继而引入“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_________ ”这个结论。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

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1.①Zh I;味美②Zh a ng;增加,促进③虽,SU 1; 即使;道理,d a o;道理④k U n;困惑,理解不透2.① 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

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二、2017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题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0-13题【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②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③,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 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④,黑而长,眼如远视, 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 过了一段时间。

④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 写的琴曲名。

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⑵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12.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分)A. 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 甲文谈了 “教学相长”的观点, 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A. 其此之谓乎B. 弗学,不知其善也 丘未得其为人也。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C.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D. 学而不思则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丘得其为人,黑而长 (3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13.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

(3分)答案:10.B(B项的两个“学”都是“学习”之意。

A项中的“其”字第一个是表示推测的语气;第二个是代词。

C项中的“反”字第一个是“反语”之意,第二个通“返”;D项中的“而”字第一个表示转折,第二个表并列关系。

)11.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

⑵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

12.D (他并没有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而是不愿在学习上浅尝辄止)13.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领会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学然后之知不足。

”三、2017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释】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③知困,然后能自强也④故曰:教学相长也⑤非问无以广识⑥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2)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标出停顿。

(每句标一处)①教然后知困②君子学必好问(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学半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和【乙】论述了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的关系。

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甲】文:【乙】文:。

答案:10.( 1)①美味的②好处③勉励自己④促进⑤增加⑥ 有时(2)①教/然后知困②君子学/必好问(3)①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②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四、2017年六盘水市中考题阅读古文,完成11-15题(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 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 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 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 规。

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中(Zh Cng )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輮(r cu ):通 “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

④参: 通“叁”,多次。

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⑴不知其旨也()⑵然后能自强也( ) ⑶学不可以已()⑷故木受绳则直(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4)教与学 学与问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甲文:实践出真知乙文:我分)辍耕之垄上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虽有槁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分)其此之谓乎?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4. 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 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分)15 .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分) 答案:11. ( 4分,每小题1分)⑴甘美⑵勉励⑶停止⑷所以,因此12. ( 2 分)C13. ( 4分,每小题2分)⑴《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 道理吧!⑵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A. 輮使之然也 B. 不知其善也 C. 虽有嘉肴 D. 学而不思则罔 13.翻译下列句子( ⑴《兑命》曰:“学学半 (2 (414.(2分)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15.( 4 分)五、(2016永州改编)阅读《虽有嘉肴》一文,完成1〜4题。

(15 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不知其旨也(甘美)⑵虽有至道(道理)⑶然后能自强也(勉励)⑷学学半(教)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学习上热心帮助别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B.文章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接着论述教与学的重要性及辩证关系,最后才归纳出“教学相长”这个中心。

C.“学学半”运用引用论证,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 的观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本文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自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解析】B项文中用的是类比手法,将“嘉肴的美味”与“道理的好处”进行类比,并没有用比喻手法,表述错误。

故选 B 项。

4. “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4 分)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的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

【解析】“教学相长”是指“‘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学学半”是指“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从这里可以看出,它们都是论述“教”和“学”之间的关系。

从论述的角度分析,“教学相长”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论述的,而“学学半”只是从“教”这一个方面来论述,这是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二者的关系可依据对全文的理解来回答,“教学相长”是全文的中心,“学学半”是为了突出这个中心而引用的,因此二者是主从关系。

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