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优化训练·第四章·第1-3节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情形如图所示,此时浙江省所处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如图是地球的内部结构圈层示意图。
由外到内依次表示( )A.地幔、地核、地壳B.地壳、地幔、地核C.地核、地壳、地幔D.地核、地幔、地壳3、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是( )A.日核、光球层、色球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太阳黑子、色球层、日冕层D.太阳黑子、耀斑、色球层4、登月一直是我国人民的愿望。
假如“嫦娥X号”登月开始了,而你就作为一名宇航员到月球上进行考察时,下面不符合实际的是( )A.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B.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被称为月海C.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表面可形成环形山D.月球表面除岩石及其碎屑外还有空气,但没有水5、登月一直是我国人民的愿望。
假如“嫦娥三号”登月的其中一名宇航员到月球上进行考察时,下面不符合实际的是()A、在月球上行走像在水中漫步一样,轻飘飘的,可以跳跃很远B、虽然是白天,但天空却像地球的晴朗黑夜一般,繁星满天C、月球上万籁俱寂,宇航员的脚步声显得震耳欲聋D、月球上的一天特别漫长,几乎是地球上的一个月6、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A.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转B.地球自东向西绕着太阳转C.地球自东向西不停地自转D.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7、下列组合中,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昼夜的交替;③太阳直射点的变化;④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冲刷严重。
能证明自转现象的组合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密切相关的是( )A.东边日出西边日落B.夏天较热冬天较冷C.初一新月十五满月D.太阳黑子时多时少9、下列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B.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C.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D.地球公转时地轴呈倾斜状态10、下列有关杆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天中杆影最短时间出现在中午B.杆影越长太阳高度越高C.一年中,中午的杆影长度在不断地变化D.杆影的朝向与太阳的位置相反11、下图中,大圆和小圆分别表示地球赤道、极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其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图是()12、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对地球没有影响B.太阳体积比地球小C.太阳是由固体组成的球体D.太阳表面温度很高13、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便可见天上有一轮红日,但其周围的景象是()A.一片天蓝色,万里晴空B.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闪烁C.一片明亮,无法看到星星D.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全不闪14、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有昼夜更替现象,但周期变长B.全球各地都是白天C.有的地方总是白天,有的地方总是黑夜D.地球上无昼夜之分15、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16、某班同学感觉近段时间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夜色也一天比一天更晚地降临了,那么这段时间地球运行的位置变化是图中的(图中涂黑部分表示黑夜)()A.a→bB.b→cC.c→dD.d→a17、我国有一口井,每年有两次太阳光线直射井底,该地的纬度是()A.30°S B.30°N C.20°S D.20°N18、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A.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B.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C.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D.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赤道19、假如地轴不倾斜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A.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是白昼12小时,黑夜12小时B.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在同一地区不会出现季节变化D.没有昼夜交替现象20、下列有关晨昏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晨昏圈与经线重合B.晨昏圈与纬线平行C.晨昏圈为白昼、黑夜的分界线D.晨线东面为黑夜,西面为白昼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21、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的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某科学家用下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________。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________。
22、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是出现在太阳________层中的太阳________,它由于比周围温度低而显得较暗。
(2)B叫日珥,它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层,该层在图中用字母________表示。
(3)太阳活动的显示形式还有耀斑和太阳风,耀斑发生在_________层。
(4)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_______年,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有一定关系。
此外,太阳活动还扰动________层。
23、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1)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球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填“白昼”或“黑夜”);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照不到太阳光,是(填“白昼”或“黑夜”)。
所以昼夜交替这一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2)该图是以地球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
24、李红同学发现:阳光照射下家里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
于是他就提出了下列问题,请帮助分析回答:(1)我们台州市的纬度是28.65ºN,则_____(填“有”或“无”)阳光直射机会。
(2)一天中...,使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25、在“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什么?”活动中,小科看到树荫下的白纸上有如图所示光斑。
这些圆形光斑是通过小孔成的像。
为什么圆形光斑呈椭圆形而不是正圆形?小科思考后终于想通了,并推断这个像在宁波的水平地面上不可能是正圆形的,一年中最接近正圆形的在(填“夏至”或“冬至”)日正午的时候。
26、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A→B→C→D绕着太阳公转。
(1)地球公转产生了现象(填“四季更替”或“昼夜交替”)。
(2)6月12日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填“A”、“B”、“C”或“D”)三、分析探究题(每空2分,共21分)27、活动材料:1米长木杆1根、卷尺一把、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
实践过程:①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
②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绘图。
③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并绘图。
观测结果:(1)图1是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
遗憾的是,他忘记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了。
请你帮助他进行区分。
图A是(冬、夏)季测绘的。
(2)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
(3)拓展延伸:若图A、图B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同一时间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
(4)原理应用: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2)。
请你分析:①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冬、夏)季的光照情况。
②我国楼间距南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运动。
28、小军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凸凹不平的,如图甲所示。
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
小军同学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
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的细沙的盘子和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乙所示。
经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由1、2、3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 有关。
(2)由 三组数据可得:“月坑”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
(3)“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月坑”的深度 。
(4)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问题提出另外一个猜想: 。
实验序号 质量m/g 体积V/cm 3 下落高度h/cm 坑的深度d/mm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4 20 2.5 70 11.3 5 20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七下科学·优化训练·第四章·第1-3节测试卷参考答案21、答案:(1)碰撞说(2)环形山(或月坑)22、答案:(1)光球黑子(2)色球C(3)色球(4)11电离23.答案:(1)白昼黑夜地球自转(2)N 地球按逆时针方向自转24、答案:(1)无(2)地球自转25、答案:太阳夏至26、答案:四季更替 B27、答案:(1)冬(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不同(3)B(4)①冬②公转28、答案:(1)下落高度(2)3、6、7(3)越浅(4)月坑深度是否和月球引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