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管理制度(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管理制度(通用版)1.总则1.1.为确保污水处理生产工艺的正常运行,保证出水水质、污泥处理效果、最终实现达标排放,特制定《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管理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运行、技术人员(包括聘用的临时工作人员)。
2.生产调度制度2.1.污水处理的一切工艺生产活动均以调度指令为依据,任何人不得违背调度指令,擅自进行设备开关,改变参数等工艺调节行为。
2.2.生产调度必须对本公司的生产调度工作切实负责(调度室设在生产技术科)。
调度员应以中控室、化验室、运行科提供的运行数据和生产信息为依据,不准许出现因高度失误而导致出水水质不正常的现象。
2.3.生产调度在提出指令前必须询问清楚设备的运转情况,保证指令的正确。
2.4.生产调度发出生产调度指令后,运行科、中控室操作人员必须在15分钟内完成该指令。
2.5.涉及到停水进水、开关鼓风机等重大情况,调度室下达指令前必须报请分管领导批准。
2.6.中控室在设备故障15分钟内必须通知调度室和运行科,操作人员应在15分钟内做出反应,并将排除故障结果告知调度室和中控室。
2.7.各岗位技术负责人和运行值班人员在发觉调度指令存在错误时,应立即报告调度进行更正。
2.8.夜班和节假日期间遇到工艺、设备不正常情况,可以请示值班负责人,由值班负责人做出决定。
2.9.调度员和值班人员遇到不能解决的情况,必须在15分钟内通知分管经理。
3.生产报表制度3.1.污水处理生产报表是污水处理公司生产结果的书面体现,它为公司的生产调度、工艺调整、设备维修保养提供依据,是各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
3.2.报表内容有设备运行数据、工艺运行数据。
3.3.当班人员详细真实地按表格填写设备运行数据、工艺运行数据。
3.4.填制表格完毕后,制表人签名,报送生产技术科。
3.5.下夜班人员交完报表后方可离岗(白班委托夜班代交,并交待抄表情况)。
4.构筑物维护保养制度4.1.每季度对污水处理所有构筑物全面检查一次,其他时间,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上报生产技术科。
4.2.生产技术科发现构筑物结构受到损害后,应立即上报公司领导,并制订相应的维修措施,及时进行维修。
4.3.对墙砖及表皮脱落的构筑物随时发现随时修复。
4.4.每月对污水处理各车间门窗检查一次,对损坏的门窗及玻璃及时修补。
4.5.构筑物内的照明设备由使用部门负责,随时发现,随时维修;进水、排水管道每季度全面检修一次。
4.6.雨季来临之前(五月)检查各车间房屋是否漏雨,并及时修复。
4.7.以上工作由生产技术科牵头负责。
5.设备管理制度5.1.固定资产的管理5.1.1.凡单台机电设备原购置价值(包括设备的出厂价值、运杂费、安装费等)在5,0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应列为固定资产。
5.1.2.凡列为固定资产的设备,设备技术员按《设备统一分类及编号目录》,统一进行分类编号,并建立设备台帐。
5.1.3.在已列入固定资产的设备中,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将直接影响正常生产的大型设备作为公司的主要生产设备。
5.1.4.新增设备和自制专机安装验收后,需填写“新增设备验收鉴定移交单”,财务部门提供设备购置原价,方能列入设备固定资产台帐。
5.1.5.设备材料的台账,每年应与财务部门的设备资产台帐核对一次;每年对公司生产设备进行一次清点,做到帐帐相符,帐帐统一。
5.1.6.设备档案内容包括:出厂合格证、装箱单、开箱验收单、验收鉴定移交单、事故报告单、封存启封单、大修记录、定期保养单、改装、改造技术资料、设备移装单、设备完好普查记录单、精度检验单等。
5.1.7.凡属设备上的一切附属部件、附件、工具、部门和个人不得任意拆除移用和改装。
材料员负责建立工具附件卡,一份归档,一份由操作者负责保存。
操作者变动时,办理工具附件的交接手续。
5.2.新增设备的开箱验收及移交生产5.2.1.新到设备开箱验收,由生产技术科会同安装、使用部门共同参加。
按设备装箱单逐一清点主机、辅机、随机附件、工具、技术文件等,并填写“设备开箱验收单”。
若验收不合格,运行科科负责查询。
5.2.2.开箱清点后,随机附件及工具由使用部门的操作者保管,随机备件由备件库负责保管,技术文件由运行科统一整理归档,使用说明书由档案室负责保管。
5.2.3.新设备的安装,原则上由运行科负责。
制订安装方案后,组织进行调试,空运转试验,负荷试验及精度复验。
调试合格后,填写“新增设备验收鉴定移交单”,办理移交手续。
5.2.3.未经验收移交的新增设备不得投入使用。
移交投产使用的设备应收集整理初期使用阶段情况,并进行分析总结,作好信息反馈。
设计、制度缺陷及质量问题,由运行科负责与制造单位联系解决,安装中存在问题由运行科解决。
5.2.4.“开箱验收单”、“验收鉴定移交单”应填写清楚整齐,有关人员的签证齐全,主要生产设备的验收移交工作,除有关部门参加外,应有分管设备领导参加。
5.3.设备事故的处理及分析5.3.1.凡设备因非正常损坏,而造成停产或降低效能或精度者,均为设备事故。
修复费用在500-1万元以内,或因设备事故造成公司供电中断10-30分钟为一般设备事故;修复费用1万元以上或因设备事故使公司电力供应中断30分钟以上者为重大设备事故;修复费用50万元以上或由于设备事故造成停产三天以上,车间停产一周以上者为特大设备事故。
5.3.2.凡因人为原因,如违反操作规程、维护保养不当等原因致使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者属责任事故;凡因设备制造质量不良,或检修、安装不当造成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者属质量事故;凡因遭受自然灾害致使设备损坏停产或效能降低者属自然事故。
5.3.3.设备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严格保护现场,逐级上报。
5.3.4.一般设备事故由发生事故部门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根据三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进行调查分析,在二日内发生事故部门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报送运行科签署意见,由分管领导批示后归档。
5.3.5.主要生产设备的事故及重大设备事故发生后,使用部门应立即报告运行科和分管领导,由设备使用部门主持,会同分管领导、运行科、各有关科室人员一起参加事故分析,作出处理决定。
凡属重大事故,运行科应在一日内报告分管领导,并在十日内写出事故情况及分析报告,报送上级主管部门,所填“设备事故报告单”报送上级主管部门一份备查。
5.3.6.对事故责任者,根据事故情节,按照公司管理制度进行处罚。
5.4.设备的改装和改造5.4.1.设备的改装,由使用部门或运行科填写“设备改装申请书”,并附改装、改造方案和图纸,经运行科、生产技术科审查,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
5.4.2.设备的改装设计制造、结合大修进行的技术改造由运行科负责。
改装或技术改造后,由改装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试车验收,一切技术文件由运行科负责归档。
5.4.3.结合大修的技术改造,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后实施。
5.4.4.运行科负责的技术改造,并提出论证分析。
5.4.5.设备改装后性能、用途发生改变时,设备的分、编号应随之改变,并重新调整帐卡。
5.5.设备的报废、更新、购置5.5.1.列入固定资产的生产设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申请报废:5.5.1.1.超过使用期或经过三次大修,主要结构陈旧,精度低劣,生产效率低而且不能改装和修复,设备效能已达不到最低工作要求的设备。
5.5.1.2.未到使用年限但不能迁移的设备。
因建筑物改造工艺布置改变必须拆毁者。
5.5.1.3.因事故或其他灾害,使设备遭到严惩损坏且无修复价值者。
5.5.1.4.绝缘老化、磁路失效,性能低劣且无修复价值者。
5.5.1.5.腐蚀过甚,继续使用发生危险且无修复者。
5.5.2.设备报废审批通讯权限5.5.2.1.符合报废条件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运行科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鉴定后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审批表”,报分管领导审核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5.5.2.2.设备未经正式批准报废前,不得拆卸、挪用零部件和自行处理,经正式批准报废后,可做外调或将可利用的零部件回收后,作为原材料废料处理,处理或外调所得价款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费用。
5.5.2.3.设备经正式批准报废后,注销该设备的卡片和在设备台帐中的编号以及其它有关资料,并转财务注销资产。
5.5.3.设备更新的原则5.5.3.1.已到或超过使用役龄的;5.5.3.2.大修过三次以上的;5.5.3.3.精度、性能难以恢复,修复又不经济的,结构简单,技术落后,制造质量差,效率低的;5.5.3.4.能耗高,又有新的型号可代替的,故障较多其它方面原因。
5.5.3.5.更新时由本部门提出申请,报运行科。
运行科根据历史普查资料和工艺上的要求,提出更新设备清单,经分管领导批准后纳入年度技术更新改造计划中执行。
5.5.3.6.更新设备到货,安装、移交等手续与新增设备同。
5.5.4.设备选型的原则5.5.4.1.考虑现有机型的统一,备件供应方便;5.5.4.2.设备技术先进、可靠、维修性好、价格合理;耗能低;质量好,制造厂家就近。
5.5.4.3.设备选型前,先进行市场调查,收集信息,然后根据上述原则进行对比分析,由运行科决定后报分管领导批准,由材料员统一采购。
5.6.主要生产设备管理5.6.1.操作工人必须是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的生产工人,并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5.6.2.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做到定人定机,实行使用维护保养责任制,对多人操作的设备(或机组),建立机长负责制,指定专人负责,统一指挥协同操作。
5.6.3.技术操作规程、检修规程和维护保养规则准确全面。
5.6.4.设备润滑必须严格实行“五定”。
如采用代用油或新用品油时必须化验后,经设备技术员同意,分管领导批准后再予使用。
5.6.5.严格按规程使用设备,严禁超负荷规范使用设备。
发生意外情况,保护现场,及时报告运行科和生产技术科,以便妥善处理。
5.6.6.必须正确使用安全限位装置,不得随意拆除或不用。
5.6.7.维护保养应以操作工作为主,维修人员配合要遵照说明书的规定,不得随意拆卸部件,以避免影响设备的精度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