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介入围手术期管理
防治:1.球囊扩张前1min静推阿托品0.5mg
2.解除狭窄即可,不求完美。
围手术期低血压:多由刺激颈动脉窦,或
窦性心动过缓所致。 阿托品提升心率,生脉,大量输液,短期使用
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 收缩压控制在100mmHg以上 一般术后1-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
术后高血压:可发生过度灌注,或脑出血
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左右。 可有尼莫同控制。
一般早期及时发现,复查头颅CT和MRI可见脑 组织肿胀,早期采用激素冲击治疗。
局部血肿形成 穿刺点出血 腹膜后出血 假性动脉瘤 动静脉瘘 血管夹层形成 下肢缺血、血栓形成 感染
原因:1、穿刺点过高
2、导丝或导管损伤髂动脉
表现:低血压、下腹部疼痛、腹部膨隆
治疗:停用抗凝、去肝素化、补液、输血、
重度:心律失常、低血压、严重支气管哮喘、喉头水 肿、肺水肿、癫痫发作、造影剂脑病、甚至死亡。
一般离子型造影剂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0.2%, 非离子型发生率0.04%。
轻度:观察,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中度:皮下或静脉肾上腺素、异丙嗪、激素, 哮喘者吸氧、支气管扩张剂。
重症:上述外,快速补液、气管切开呼吸支持 治疗等。
可能原因:造影剂对神经的细胞毒性作用,造 影剂化学毒性使血脑屏障短暂性破坏,造影剂 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其通透性增加, 碘海醇直接扩散到皮质,导致短暂性脑细胞水 肿,从而引发皮质盲和肢体瘫痪、抽搐等。
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多为短暂、可逆性,可表 现为皮质盲,肢体偏瘫、四肢抽搐,头颅CT 检查均可见手术侧脑组织肿胀明显。
心动过缓 心动暂停 低血压 心肌梗死 充血性心衰 肾功能衰竭
脑梗死 TIA 过度灌注综合征 意识丧失 脑出血 癫痫发作 一过性认知障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脑血管痉挛:多见于动作粗暴导致导管或
导丝的刺激,偶有造影剂刺激;更多见于脑血 管介入手术中。
首先要教会患者做体位训练和生活技能培 训。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 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 教会患者术中配合造影时的呼吸方法:深 吸气,憋气不动,呼气,反复练习直至患 者掌握。
术后患者又需要保持强迫体位,因此,术 前1-2d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便、饮水、进 食、伸髋平卧位及翻身法等训练,嘱患者 多食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甜汤、鸡蛋, 防止便秘和肠胀气;教会患者术后咳嗽、 排便时需用手按压伤口,避免腹压增加, 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鉴别:血管痉挛、保护装置和支架内血栓
处理:轻者不引起明细官腔狭窄,无明细造 影剂滞留;血流受影响额外抗凝;重者需 支架植入。
支架内或保护伞内血栓形成
原因:支架展开不充分、结构异常、存在形成血 栓的诱因;阿司匹林抵抗或波立维慢代谢型。
处理:抽吸导管抽吸 抗凝 溶栓
动脉穿孔或破裂
少见,多见于颈动脉
可出现下肢水肿或压痛,严重时可发生供血不 足盗血。 彩超可明确。 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需封闭治疗。
导管扭转 导管及导丝折断 导管内血栓形成 气体栓子 肾周血肿
血管痉挛 颈外动脉闭塞(分支动脉) 动脉内膜夹层 动脉穿通 支架内血栓形成 保护伞内血栓形成 支架远端成角 支架展开不够
(四)临床路径评价与反馈
实施小组每月常规统计病种评价相关指标 的数据,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 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 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根据质量改进建议制定质量改进方案并及时 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谢 谢!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是电子计算机处理技术与X线血管造影术相结合的产 物。基本原理是电子计算机将血管造影的X线影像信 息经过数字化减影处理再转化成血管图像。
DSA 显示的是造影剂充盈的血管管腔的空间结构,目 前被公认为血管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术中球囊压迫、外科手术。
胸壁血肿
原因:股动脉低位穿刺,年龄>70岁,糖尿 病,肥胖女性等。
表现:在数天后有穿刺部位疼痛感、触诊 有包块,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
一般行超声探查寻找瘤口。 治疗:定位压迫
股动脉与股静脉之间形成瘘管。 穿刺点过高、过低、偏内侧、反复穿刺 一般术后数天出现来回性血管杂音,静脉扩张
术前抗血小板治疗
其次术前抗血小板,术前3-5天口服肠溶阿司 匹林100mg/d,波立维75mg/d,术前2小时以 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尼莫地平针微量泵泵 入(3ml/h),缓解脑血管痉挛,防止血小板在 粥样斑块上沉积,并促使已生成的血栓溶解, 清除血管内血栓,减少术中血栓脱落,并注 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介入术后护理
补液:促进造影剂排泄 饮食护理:术后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
的排泄。病情允许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食 物,忌油腻硬固刺激性食物。
术后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其次术前抗血小板,术前3-5天口服肠溶阿司 匹林100mg/d,波立维75mg/d,术前2小时以 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尼莫地平针微量泵泵 入(3ml/h),缓解脑血管痉挛,防止血小板在 粥样斑块上沉积,并促使已生成的血栓溶解, 清除血管内血栓,减少术中血栓脱落,并注 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颈动脉分叉处明显钙化、大块斑块、严重狭窄 避免过度扩张。
血管破裂
原因:颅内血管解剖学特点;支架选择过大; 球扩支架的球囊扩张压力过大、过快;操作过 程动作粗暴,推进导管导丝的动作不当。
预防:支架选择、扩张压力谨慎、避免导丝突 然过度移动、小心谨慎。
穿支动脉闭塞或再狭窄
部位:大脑中动脉M1段、基底动脉
1.对碘过敏者(需经过脱敏治疗后进行,或使用不含碘的造影剂);金属 和造影器材过敏
2.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3.严重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 4.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5.生命体征难以维持的。 6.未能控制的高血压。 7.全身感染未控制或穿刺部位局部感染。
注意事项: 1.一般认为血肌酐≤250umol/L(1mg/dL=88.41umol/L)的患者脑血管
迷走反射
一般发生在拔鞘时及拔鞘后加压包扎时 血压下降、心率下降,出冷、苍白、四肢湿冷等休
克症状。 特别时高龄、心功能不全,女性多见。 拔鞘前上心电监护,阿托品,补充血容量。
颈动脉窦反应:颈内动脉起始部在球囊扩张
或支架植入时对血管的牵拉和扩张,刺激压力感 受器,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可导致低血压、 心动过缓、甚至心跳骤停,有时可进一步导致充 血性心衰或心梗。
介入术后护理
股动脉穿刺点局部护理: 穿刺点手压15-20分钟,再用动脉压迫带6小
时,嘱病人穿刺侧肢体伸直,平卧6-8小时, 制动24小时,避免用力咳嗽。 观察股动脉穿刺处有无皮下血肿或出血,敷 料加压包扎是否完好,有无渗出。 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下肢皮温肤色情况, 60分钟1次,连续6次。如足背动脉减弱,观 察足趾及甲床颜色有无发绀或皮温下降。
肝素化首次剂量每公斤体重2/3mg,一小时后再 给半量,二小时后再加1/4量,以后每隔一小时 追加前次剂量的半量,若减到10mg时,每隔一小 时给予10mg。(1mg=125IU,2ml/12500IU)
造影结束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1.5mg可对抗 1mg肝素。
1.造影剂相关并发症 2.穿刺点并发症 3.治疗局部并发症 4.系统性并发症 5.终末器官并发症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瘘、烟雾病、盗血综合征、外伤性脑血管损伤等 3.怀疑有静脉性脑血管病者 4.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筛查 5.头面部富血管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 6.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
肿瘤的定型 7.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侧支循
环代偿和周围解剖关系。 8.头力下降 电生理反应-QT间期延长、血压心率下降。 过敏样反应 肾功能异常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血液系统反应-影响凝血功能
轻度:颜面潮红、多汗,阵发性皮肤瘙痒、鼻粘膜分 泌物增多
中度:恶心、头痛、头面部水肿、腹痛、轻度支气管 哮喘、呼吸困难、心悸
造影是安全的,但要控制造影剂量。 2.PLT ≤80×10^9/L的患者,即使凝血指标正常,也不建议行脑血管
造影。 3.服华法林的患者,造影数天前应停用,改用肝素抗凝。
入院宣教 完善检查 心理疏导
(1)、过度紧张的患者可适当应用镇静剂。 (2)、术前6小时禁饮食 (3)、备皮 (4)、碘剂过敏试验 (5)、左上肢置入静脉留置针 (6)、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桡动脉、足背 动脉搏动强度及双足皮温 (7)、术前30分钟排空大小便
脑血管介入围手术期管理
宜昌市二医院神经内科 郑永强
2018.1.19
大脑的能量供应只能依靠血糖,自己没有能量储 存. 故其重量约为体重的2%, 血供却占心输出 17%(平均750ml/min); 氧气消耗的20%(平均 46ml/min)
双重供血体系,并以Willis环为基础,建立较广 泛的侧枝循环.
表现为规律而对称类似波浪形的局部血管的不规 则状,严重者可出现血管完全闭塞。
往往易被误认为动脉硬化性狭窄。
痉挛时间过长时可造成脑缺血或卒中的发生。
回撤导管,导丝,严重者罂粟碱或硝酸甘油
缺血性卒中
多由术中血管壁斑块或导管壁上血栓形成,少 部分由气体栓塞所致。
处理:肝素化 弓上造影 严防管道的气泡
脑梗死或TIA:
术后查体,注意新发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意识 改变或癫痫发作。 原因:血管受损、栓子脱落、血压过低等
脑出血:基本上都是灾难性的
术后头痛、意识改变 复查头颅CT 危险因素:治疗血管为次全闭塞、过度抗凝 和抗血小板、血压控制不良、新近发生的脑 梗死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