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术室发展史及全期护理

手术室发展史及全期护理


方法
措施:术前方式(宣教),可减轻术前疼痛 实施:护理程序
心理指导:缓解术前焦虑抑郁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
病人自我控制能力,使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最佳状态
护患沟通目的:建立有效的护患关系,得到患者的信任、理解和配

沟通方式(语言和非语言)
语言沟通技巧: 学会倾听以表达对患者的尊重 使患者舒适但避免过分的情绪投 入 向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 澄清能给予和不能给予的帮助
10%的产妇死于产褥热
通过洗手
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
纳妇产科医院见习医生
第一代:创世纪简易型手术室 自然条件下感染率高
1886年细菌的发现 蒸汽灭菌法的诞生 1887年洗手发的建立 1890年灭菌橡胶手套的使用 1897年口罩的使用
1898年手术衣的使用
第二代:分散型手术室
专门建造非封闭性 有供暖、通风设施
机能障碍(听力、视力、精神、肢体)
体型、身高、体重
生化、病毒学检查
手术护理
病人核对 病人保护 病人的保温护理 输血输液 手术物品清点 手术护理记录 特殊病人的护理
手术病人的核对
核对内容
核对时间
核对方法
核对内容
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识别号码(身分证号/ 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 式、药物过敏史、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用药、 皮肤情况等
医疗记录和护理记录的客观使描述必须一致
不能互相替代记录或签名 护理记录签字人必须具有护士执照
护理记录的内容和方式
内容:术前护理、手术病人核对、术中护理记录、 手术物品清点,复苏室观察记录、术后护理
方式:纸质和电子版
特殊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预防呼吸道感染 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避免不良刺激、使用镇静剂 饮食指导:限制钠盐摄入,清淡饮食,禁烟酒 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避免因剧烈活动增加耗氧量,加重心脏负
核对内容:病人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核对原则
三确:正确的病人 正确的手术部位 正确的手术方式
六核:访视病人时
接手术病人时
手术病人到达手术室等候区时
手术病人进入手术时
麻醉开始前
手术开始时
病人皮肤完整性的保护
预防各种压疮、电外科设备及消毒液的灼伤
手术病人的保温护理
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增加伤口感染率 影响凝血功能 影响机体代谢 增加心血管并发症 延缓术后恢复
手术室发展史及全期护理
曾科
手术室发展史
1846年,美国麻省总医 院齿科医生演示在乙醚麻 醉下实施无痛拔牙术,地 点:图书馆的阶梯教室, 拉开手术室发展史的序幕
科学技术推动手术室的发展
1846年,麻醉技术发展推动了 手术学的建立,产生了手术室
1886年,细菌的发现建立了蒸汽灭菌发,发展了灭菌技术
护理程序步骤
评价
实施 计划 诊断 评估
术前护理(术前访视)
病人身体(生理)准备
病人心理准备
术前评估
身体(生理)准备
常规术前准备:调节机体功能、皮肤准备、肠道准备等 心理准备 目的:有效缓解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对手术的应激反应,使麻 醉和手术顺利进行 应激源:手术;本身疾病或损伤;术前检查与治疗;新环境和生活 方式的改变;担心麻醉和手术的效果等 目标:减轻或消除患者不安、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 应对能力,顺利接受麻醉和手术 途经:建立护患之间的信赖关系,减轻应激源的刺激
非要语言沟通技巧:
表情:热情、富于同情心、善解人意的微笑
目光:热情诚恳、亲切、鼓励
触摸:医疗性接触(手臂和肩)可使不安
的人平静下来,感到安慰
术前心理指导:
即通过向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减轻术前负面 情绪,使病人的应激反应得到及时疏导和缓冲
术前评估
皮肤情况(弹性、完整性,过敏史) 周围血管情况(弹性,充盈度)
延伸。手术室全期护理旨在通过手术前、中、后期的各项专业及持
续性的护理活动,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谢谢聆听 欢迎交流
低体温延长住院时间
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手术室低温环境 手术室环境的温度通常控制在22至24℃ 麻醉剂的应用 麻醉剂有扩张血管、抑制体温调节的作用 麻醉时采用机械通气吸入干冷气体等,也会引起体温下降 皮肤保温作用的散失 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完整的皮肤具有天然的屏障作用 输液和输血 手术过程中病人输入大量的与手术室温度相同的液体和血液
相对集中 功能独立
能应对各种手术需求
建筑设计、仪器、用户均有特定的要求
数字一体化手术间
杂交手术间
机器人手术间
达芬奇系统
手术室全期护理的概念
手术室全期护理是指护理人员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针对病人存 在的健康问题和需要,提供病人在手术前、中、后期的各项专业及 持续性的护理活动 手术前期:指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到将病人安置到手术台为止 手术中期:指从病人安置在手术台准备手术到手术结束转至恢复室 手术后期:指从病人进入恢复室转入病房或其他单位,直至病人完 全恢复
1887年,外科洗手法的建立,发展了无 菌技术
1890年,灭菌橡胶手 套在手术中的使用
1897年,手术中使用口罩
至今已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
1898年,灭菌手 术衣的使用,进 一步推动了手术 学的进展
1966年,洁净技术推动
了手术建筑学的发展
洗一下自己的手
伊格纳兹*塞梅尔维斯,1818 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维也
护理程序的概念
护理程序是指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的身心 需要,恢复或增进护理对象的健康为目标,运 用系统方法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 理是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 护理程序四要素:人、环境、健康、护理 护理对象—身体、心理、社会整体的人 护理目的-整体的人处在最佳协调状态以促进 健康 护理途径-创造适于恢复后保持健康的环境
术后护理(术后访视)
手术后2-3天巡回护士应到病房随访病人,及时了解病人手术后伤 口愈合的情况、皮肤的完整性及病人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
征求反馈意见
手术室的全期护理要求手术室护理工作不仅仅局限在手术室内,它 延伸到手术的前后。手术室护士走到病房对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术 后随访。手术室护士的服务对象、地域、时间、关注层面等都大大
预防术中低温的综合保温措施
调节室温 保暖(加温毯、暖风机) 输注液加温 冲洗液加温
加温设备
术中输血输液的护理
输血输液护理
无菌操作 查对制度 三查八对
输液输血
速度、空气
不良反应
及时处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输液反应
发热反应
空气栓塞
静脉炎
急性肺水肿
输血反应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手术护理记录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
规定:护理记录是病历的组成 部分,护士对病人的护理过程 应做到客观记录,病人有权复 印病历及医院应为病人提供病 历复印或复制服务。
护理记录书写规范
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 字迹清晰、工整、标点符号正确 不得涂改原字迹(刮、粘、涂)
字间行间不得有空格或空行,不能在已完成的记录上进行补充或更改
使用事实信息明确记录

减少生理刺激:在麻醉状态下放置尿管、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控制输液或输血的量和速度,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术后苏醒期保持呼吸道通畅和保暖
麻醉恢复期防止病人坠床,约束带固定,加床栏,专人看护
加强皮肤管理,预防压床疮,加强各种管道的护理 备好各种抢救设备、药品及物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
情变化
有消毒技术
感染率明显下降 分散在各个病房 1937年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 现代模式的手术室
第三代:集中型手术室
建筑分区保护密闭的手术室 感染率稳定降低 1963年中央型手术室在美国诞生 1966年美国巴顿纪念医院建立 第一个层流净化手术室
1969年英国卫生部推荐的污物回收型手术室
第四代:洁净手术室
核对时间
访视病人时 接病人时 病人到达手术室等候区时 病人进入手术间时 麻醉开始前
手术开始时
核对方法
核查病人腕带、接送单、病历 清醒病人:自述姓名、手术部位、 手术名称 非清醒病人:与家属、护士、麻
醉医师、手术医师朗读核对
手术安全核查表
目的:避免手术错误,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核对时间:手术开始时(切皮前) 核对执行人:主刀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