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精心整理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等。

,装》川先生文集》。

2、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确凿záo 菜畦qí积攒zǎn 攒一起cuán 收敛liǎn 脑髓nǎosuí
鉴赏jiàn蝉蜕tuì骊歌lí
花圃pǔ木屐jī环谒yè淹没mó讪笑shàn嫉妒jì人迹罕至hǎn 人声鼎沸dǐng鸡毛掸子dǎn来势汹汹xiōng恭恭敬敬gōng兴高采烈liè荒草萋萋qī泯然众人mǐn阳光普照pǔ不期而遇qī
3

我都能实现这个梦想,成为一只“天鹅”。

实质上是教育人意志要坚强,要有美的追求和向往。

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对一位少女真诚的劝慰,表达了诗人相信未来定会更加美好的坚定信念,这是一首这里抒情诗。

⑤《未选择的路》同样是一首这里抒情诗,表明了诗人不畏辛劳的追
求事业的人生态度;对已选择、已走过的路坚定不移和无所追悔。

⑥《伤仲永》一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一个人天资聪明不足为奇,没有后天的教育和勤奋学习,“天资聪明”的人也只能成为众人。

二、
1
3
4
5
6
7
8
9、不使学使: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
11、泯然众人矣完全
12、贤于材人远矣比
13、则其受于者不至也承受
14、伤仲永哀伤、叹息
15、养父母赡养
16、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17
18
19
20
21
22
1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
7
8
9、
1
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

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又指什么?指
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
4
1.
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
;。

他有天资,像这样的才能,不进行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常人。

今天那些没有天赋的,本来就是常人,又不进行后天教育,恐怕边常人也不如吧!)
道理: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二熟读全文,参照以下示例,注意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余闻之也/久。

1.
2.
3.
述观点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发言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简练。

限定时间,是要求迅速思考、快速组织语言。

要启发学生从方仲永的事例中提炼观点,不拘一格。

三、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