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

单模光纤单模光纤(SingleModeFiber):中心玻璃芯很细(芯径一般为9或10μm),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

因此,其模间色散很小,适用于远程通讯,但还存在着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这样单模光纤对光源的谱宽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即谱宽要窄,稳定性要好。

后来又发现在1.31μm波长处,单模光纤的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一为正、一为负,大小也正好相等。

这样,1.31μm波长区就成了光纤通信的一个很理想的工作窗口,也是现在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工作波段1.31μm常规单模光纤的主要参数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T在G652建议中确定的,因此这种光纤又称G652光纤。

目录光纤简介光纤分类1.G.652单模光纤2.G.653单模光纤3.G.655单模光纤几种光纤的主要区别常用的G.652、G655单模光纤的参数对比研制历程特性参数光纤波长应用情况1.产品选用指南2.施工、安装要点展开光纤简介光纤分类1.G.652单模光纤2.G.653单模光纤3.G.655单模光纤几种光纤的主要区别常用的G.652、G655单模光纤的参数对比研制历程特性参数光纤波长应用情况1.产品选用指南2.施工、安装要点展开光纤简介"单模光纤"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一般v小于2.405时,光纤中单模光纤就只有一个波峰通过,故称为单模光纤,它的芯子很细,约为3一10微米,模式色散很小.影响光纤传输带宽度的主要因素是各种色散,而以模式色散最为重要,单模光纤的色散小,故能把光以很宽的频带传输很长距离。

单模光纤具备10 micron的芯直径,可容许单模光束传输,可减除频宽及振模色散(Modal dispersion)的限制,但由于单模光纤芯径太小,较难控制光束传输,故需要极为昂贵的激光作为光源体,而单模光缆的主要限制在于材料色散(Material dispersion),单模光缆主要利用激光才能获得高频宽,而由于LED会发放大量不同频宽的光源,所以材料色散要求非常重要。

单模光纤相比于多模光纤可支持更长传输距离,在100Mbps的以太网以至1G千兆网,单模光纤都可支持超过5000m的传输距离。

从成本角度考虑,由于光端机非常昂贵,故采用单模光纤的成本会比多模光纤电缆的成本高。

单模光纤(SingleModeFiber, SMF)折射率分布和突变型光纤相似,纤芯直径只有8~10 μm,光线以直线形状沿纤芯中心轴线方向传播。

因为这种光纤只能传输一个模式(两个偏振态简并),所以称为单模光纤,其信号畸变很小。

光纤分类G.652单模光纤满足ITU-T.G.652要求的单模光纤,常称为非色散位移光纤,其零色散位于1.3um窗口低损耗区,工作波长为1310nm(损耗为0.36dB/km)。

我国已敷设的光纤光缆绝大多数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是这类光纤。

随着光纤光缆工业和半导体激光技术的成功推进,光纤线路的工作波长可转移到更低损耗(0.22dB/km)的1550nm光纤窗口。

G.653单模光纤满足ITU-T.G.653要求的单模光纤,常称色散位移光纤(DSF=Dispersion Shifled Fiber),其零色散波长移位到损耗极低的1550nm处。

这种光纤在有些国家,特别在日本被推广使用,我国京九干线上也有所采纳。

美国AT&T早期发现DSF的严重不足,在1550nm附近低色散区存在有害的四波混频等光纤非线性效应,阻碍光纤放大器在1550nm窗口的应用。

但在日本,将色散补偿技术*用于G.653单模光纤线路,仍可解决问题,而且未见有日本的G.655光纤,似属个谜。

G.655单模光纤满足ITU-T.G.655要求的单模光纤,常称非零色散位移光纤或NZDSF (=NonZero Dispersion Shifted Fiber)。

属于色散位移光纤,不过在1550nm 处色散不是零值(按ITU-T.G.655规定,在波长1530-1565nm范围对应的色散值为0.1-6.0ps/nm*km),用以平衡四波混频等非线性效应。

商品光纤有如AT&T的TrueWave光纤,Corning的SMF-LS光纤(其零色散波长典型值为1567.5nm,零色散典型值为0.07ps/nm2*km)以及Corning的LEAF光纤。

我国的"大宝实"光纤等。

几种光纤的主要区别这些都是ITU给光纤规定的标准种类:G.651是多模光纤。

G.652是常规单模光纤,零色散点在1300nm,现在分G. 652A、B、C、D几种,主要的区别在于PMD。

G. 652光纤的特点是当工作波长在1300nm 时,光纤色散很小,系统的传输距离只受损耗限制。

色散小等优点,是远距离大容量通信系统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

至1982年5月进行了研究工作的第二阶段。

以上海科大与上海石英玻璃厂协作,得到了电子23所的支持和合作。

于1982年5月由上海市科委主持了由中国9个单位24名专家参加的鉴定工作。

鉴定委员会认为,“此次单模光纤科研工作是基础性和开拓行的,不仅填补了中国在这个重要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是以较快的速度赶上国际水平。

” 特性参数①衰耗系数a:其规定与物理含义与多模光纤完全相同,在此不多叙述。

②色散系数D(λ):我们已经知道,光纤的色散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模式色散、材料色散与波导色散。

而对于单模光纤而言,由于实现了单模传输所以不存在模式色散的问题,故其色散主要表现为材料色散与波导色散(统称模内色散)。

综合考虑单模光纤的材料色散与波导色散,统称色散系数。

色散系数可以这样理解:每公里的光纤由于单位谱宽所引起的脉冲展宽值。

因此,L公里光纤由色散引起的脉冲展宽值为:σ=δλ·D(λ)·L(2.17)其中:δλ为光源谱宽σ为根均方展宽值色散系数越小越好。

光纤的色散系数越小,就意味着其带宽系数越大即传输容量越大。

例如CCITT建议在波长1.31微米处单模光纤的色散系数应小于3.5ps/km.nm。

经过计算,其带宽系数在25000MHz·km以上,是多模光纤的60多倍(多模光纤的带宽系数一般在1000MHz·km以下)。

③模场直径d:模场直径表征单模光纤集中光能量的程度。

由于单模光纤中只有基模在进行传输,因此粗略地讲,模场直径就是在单模光纤的接收端面上基模光斑的直径(实际上基模光单模光纤斑并没有明显的边界)。

可以极其粗略地认为(很不严格的说法),模场直径d和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相近。

④截止波长λc:我们知道,当光纤的归一化频率V小于其归一化截止频率Vc时,才能实现单模传输,即在光纤中仅有基模在传输,其余的高次模全部截止。

也就是说,除了光纤的参量如纤芯半径,数值孔径必须满足一定条件外,要实现单模传输还必须使光波波长大于某个数值,即λ≥λc,这个数值就叫做单模光纤的截止波长。

因此,截止波长λc的含义是,能使光纤实现单模传输的最小工作光波波长。

也就是说,尽管其它条件皆满足,但如果光波波长不大于单模光纤的截止波长,仍不可能实现单模传输。

5、回损---ReturnLoss:反射损耗又称为回波损耗,它是指出光端,后向反射光相对输入光的比率的分贝数,回波损耗愈大愈好,以减少反射光对光源和系统的影响。

单模传输设备所采用的光器件是LD,通常按波长可分为1310nm和1550nm两个波长,按输出功率可分为普通LD、高功率LD、DFB-LD(分布反馈光器件)。

单模光纤传输所用的光纤最普遍的是G.652,其线径为9微米。

光纤波长1310nm波长的光在G.652光纤上传输时,决定其传输距离限制的是衰减因数;因为在1310nm波长下,光纤的材料色散与结构色散相互抵消总的色散为0,在1310nm波长上有微小振幅的光信号能够实现宽频带传输。

1550nm波长的光在G.652光纤上传输时衰减因数很小,单纯从衰减因数考虑,1550nm波长的光在相同的光功率下传输的距离大于1310nm波长的光下的传输的距离,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单模光纤带宽B与色散因数D 的关系为:B=132.5/(Dl*D*L)GHz其中L为光纤的长度,Dl为谱线宽度,对于1550nm波长的光,其色散因数如表3为20ps/(nm.km),假设其光谱宽度等于1nm,传输距离为L=50公里,则有:B=132.5/(D*L)GHz=132.5MHz应用情况由于现在的光纤多采用塑料做纤芯。

成本已经很低了。

例如市场上出售的四芯单模光纤就只有2~3元/米而单模/多模光纤收发器的价格也在300~500之间。

所以它的应用成本很低。

,过去我们在建设网络时的传统观念是局域网只用双绞线,只有高速连接互联网时才用到光纤,有些企业或是厂矿局域网的范围很大,而且对网络稳定性要求更高,在这里我们就建议使用光纤了,使用光纤的成本不比使用达标的超五类双绞线高多少。

而且不必担心雷击,不用考虑局域网的有效距离,大家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参考使用。

相关阅读:《光纤连网离你不远,实例讲解光纤局域网应用》产品选用指南单模光纤的芯线标称直径规格为(8~10)μm/125μm。

规格(芯数)有2、4、6、8、12、16、20、24、36、48、60、72、84、96芯等。

线缆外护层材料有普通型;普通阻燃性;低烟无卤型;低烟无卤阻燃型。

当用户对系统有保密要求,不允许信号往外发射时,或系统发射指标不能满足规定时,应采用屏蔽铜芯对绞电缆和屏蔽配线设备,或采用光缆系统。

施工、安装要点由于光纤的纤芯是石英玻璃的,极易弄断,因此在施工弯曲时,决不允许超过最小的弯曲半径。

其次,光纤的抗拉强度比电缆小,因此在操作光缆时,不允许超过各种类型光缆抗拉强度。

在光缆敷设好以后,在设备间和楼层配线间将光缆捆接在一起,然后才进行光纤连接。

可以利用光纤端接装置(OUT)、光纤耦合器、光纤连接器面板来建立模组化的连接。

当敷设光缆工作完成,以及在应有的位置上建立互连模组以后,就可以将光纤连接器加到光纤末端上,并建立光纤连接。

其他参见《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和《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 89:97中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