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南旅游业概况海南岛-中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
海南岛处于亚洲太平洋经济圈的中部,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
全岛面积约为万平方公里,人口为700万,其中有黎、苗、回等少数民族约120多万人。
海南岛与美国夏威夷处在同一纬度,在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可以开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圣地的旅游资源,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
岛内有已成为中国十大空港之一的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环岛高速公路,遍布全省的高星级酒店等现代化设施,为人们提供了高档次的食品、住、行、游、购、娱旅游条件。
自从我省建省办特区以来,旅游业的发展迅速,成为海南省各个行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从1987年接待人数总量万人次,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到2004年接待人数总量万人次,亿元的旅游总收入,17年间接待人数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了倍和将近100倍(上述统计资料来源与海南省旅游局统计数据库)。
旅游业成为了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也是海南人民最值得骄傲的行业。
1、旅游管理机构概况海南省除直属海南省政府管理的省旅游局外,还有17家市县旅游局。
有受理国内外旅游者及旅游经营机构对旅游服务质量投诉的省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
有海南省旅游行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全省综合性旅游行业社会团体——海南省旅游协会。
2、旅行社概况经国家旅游局和海南省旅游局审批注册的现有旅行社 158 家。
其中国际旅行社 40 家、国内 118 家。
3、景区景点概况经海南省旅游局评定的现有景区景点 52 个。
其中4A级 5 个、3A级 1 个、2A级 1 个,其他为待批的景区景点。
(A级景区简介请参看附录)4、酒店概况经国家旅游局和海南省旅游局评定的全省星级饭店 220 家。
其中五星级饭店 11 家、四星级饭店 40 家、三星级饭店 98 家、二星级饭店 62 家、一星级饭店9家。
除星级酒店外,还有诸多待批的酒店、度假村、旅游会馆。
(星级酒店名录请参看附录)5、旅游购物产业概况目前海南旅游购物主要以海南土特产为主,如以椰子为原料的各类食物以及饰物、咖啡、茶。
珍珠以及其相关商品的销售也是海南旅游购物的主要项目。
除此之外还有与其他城市旅游购物相类似的产品。
6、交通概况形成了以“三纵四横”为主干架,高速公路为主动脉的格局。
全省公路通车里程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00公里。
目前,全省拥有海口、三亚两个4E级标准的大型机场,开通航线384条,其中国内航线条363条,国际航线21条。
目前在旅游局数据库登记的规模化的旅游营运汽车公司有18家。
二、海南旅游市场经济指标统计根据海南省旅游局统计信息,本省从1987年开始由政府部门主管规模化地统计海南旅游市场经济指标,下面系笔者从省旅游局统计数据库中所得到的原始资料、数据,以及数据分析。
(总表可参看附页,由于省旅游局数据库出错2002年度统计数据没有收集)图1、接待过夜人数合计折线图图表分析:从1987年开始接待人数总量万人次到2004年接待人数总量万人次17年间接待人数总量增长了倍,从图表曲线来看其中1992年到1998年的增幅是最大的,这也是海南旅游业起步以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图2、海南旅游业历年收入折线图图表分析:从1987年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到2004年亿元的旅游总收入,17年间接待人数总量增长了将近100倍。
特别是1992年到1993年,旅游收入成爆炸式增长,1992年的旅游总收入为亿,1993年暴涨到亿。
1994年到2000年的增涨趋势较九十年代初期快,2000年后的增长趋势再次较1994年到2000年段加快,海南旅游业步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道路。
图1和图2的综合分析:综合两图分析,可以得知海南省的旅游业从开始成长的现在经历的17年,所有的经济指标每一年都在增长,没有一年出现亏损和萎缩,即使是SARS的对整个国家的旅游业的冲击,也没有危及海南旅游业的增长。
从1987年到1992年5年间,旅游总收入和游客人数增长的斜率趋于相似,所以人均旅游消费的金额也呈平缓。
从1992年起海南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两个变量的增涨速率同时加快,但两个变量的增涨高峰出现了分差。
旅游总收入的增涨高峰出现1992-1994年这一时间段,这段时间人均的旅游消费金额急剧提高,导致行业利润业急剧提升,许多相关企业迅速成长,企业数量也急剧膨胀,这成为了今后海南旅游业出现严重弊病的一个重要根源。
当旅游产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在旅游总收入经过喷井似的增长的同时,1995年开始,到海南来旅游的人数的增长率也开始大幅度的的提升。
从1998年开始旅游总收入和游客人数增长的斜率又趋于相似的情况,直到现在。
两个变量的增涨高峰出现分差,必定会引起一系列的产业内的经济问题,1992-1994年的旅游总收入的成倍数增长所带来的问题就是现在本省旅游市场问题丛丛的重要伏笔。
图3、历年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折线图图表分析:旅游饭店的客房开房率在九十年代初期海南省的旅游业刚刚起步的时候超过65%,到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后的不足60%。
数据充分说明的当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酒店业的竞争也随之激烈,但是本省的酒店的客房开房率也始终没有没有低过45%的警戒线。
所以本省的酒店业虽然竞争激烈,但还是处于一个良性竞争的循环里面。
三、海南旅游业所存在问题海南旅游业从起步到现在经历了17年,走过了风风雨雨,直到现在创造了在17年里各项的经济指标每一年都在增长,没有一年出现亏损和萎缩,即使是SARS的对整个国家的旅游业的冲击,也没有危及海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但在海南旅游业蓬勃发展的17个年头中,行业内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
笔者将在下文向大家阐述这诸多弊端和问题的症结所在。
“馅饼”与“填坑团”"只需付往返机票钱,就可以住三星级酒店,吃免费大餐,坐豪华旅游车,畅游海南4-5天……"这听起来简直像天上掉馅饼!如此诱人的旅游广告在全国各地都能轻易找到,这就是目前甚为流行的"零团费"和"负团费",然而游客对于低价并不买帐。
12月2日,海南导游、旅游车司机代表与省长的一次对话,揭开了“馅饼”背后的秘密——“填坑团”这一怪异的经营模式。
但现在,这一模式已走到了悬崖边。
对话12月2日,海南省副省长陈成与导游、旅游车司机的代表在海口戏院进行的一次对话,或许将改变海南旅游的格局。
当天上午11时20分,12名导游代表和8名司机代表,前往戏院旁边的一个会议室,与副省长陈成见面。
代表们向省政府提出了整顿海南旅游市场、减轻旅游车税费负担等16条意见。
一位与会代表回忆,“陈省长主要讲了三点,一是大家的意愿都是好的;二是能解决的问题尽快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建立对话通道;三是导游和旅游车司机的问题,旅游局和交通厅分开讨论。
”下午2时10分左右,省旅游局领导与导游代表对话后一起回到戏院,导游代表上台逐一宣读了省旅游局的12条解决意见。
聚集了近千名导游、司机的戏院,开始出现掌声。
大约下午3时30分,司机代表也回到戏院,宣读了省交通厅的4条意见。
随着对话双方的散去,关于海南旅游走出困局的讨论却刚刚开始。
不堪重负的旅游车司机促成上述对话的,无疑是不堪重负的旅游车司机。
采访中,受访者坦言相告,现在一个导游,尽管收入大不如前,但一个月收入至少仍有几千元,而海口市人均月薪700多元,导游仍然是高收入阶层(此话是针对当时的情况所讲的,但是据受访者所反映,目前导游的处境也是很不利的,他坦言目前导游出团十个团中有八个是出现亏损的),“尽管导游现在收入没以前高了,有怨气,但更有怨气的是旅游车司机,因为觉得活不下去了。
”接受我们采访的旅游公司负责人向我们讲述了关于旅游车司机的车子是如何营运的。
王师傅开的是一辆33座中通旅游车,他以前每月需交7出团5个,与导游分账后,毛收入万元,油钱花去3400元,11月林师傅的利润为3160元。
王师傅的车2001年所购,车价26万元,8年期的旅游车牌照12万元,合计38万元,如果平摊到每个月,成本将近4000元。
如此一算下来,每月是一个亏损局面。
林师傅告诉我们因为他是一次性付款购车,现在尚能维持,而最惨的是按揭购买大金龙豪华旅游车的那些车主。
粗略一算,每月开支就达2万多元。
事实上,在旅游产业链条中处于低端的司机,个人的投入与风险也最大,尤其是旅行社和导游现在不愿预付车资,转而拉司机“赌博”之后,司机的处境越来越不利。
注:(日前旅游局成立旅游车辆调度中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不利处境,原来司机出车的收入系与导游收入分成,成立旅游车辆调度中心,旅游车司机不在参与旅行团收入分成,汽车租赁费用由调度中心定制与收取,旅游车主跟司机可不必担心出车的成本不能回收)“填坑团”和狗急跳墙的导游在上述对话中,司机和导游们提交的1意见,第一条就是“坚决查处旅行社违规实行零团费、负团费的行为”。
那么何谓“填坑团”“填坑团”就是游客在报名参加旅游的时候,他所交纳的旅游费(团费)经过层层苛扣以后,再交到导游手上,已经不够支付客人在这次旅行中的吃、住、行、门票及相关费用,而产生了“零团费”、“负团费”,而导游则需要从游客身上赚一笔钱填满开支,让后的收入才是利润的这种现象我们就称之为“填坑团”。
受访者给我们举了个例子:福州的客人在福州报名,他所交的钱是1480元,除去相关的附加费用,机票、机建费、燃油费等共1080元,剩下的400元再转经层层苛扣,最终交到导游手中仅有210元左右,而这210元根本就不够支付游客在海南岛的吃、住、行、门票等费用。
这中间的成本是400元左右,差价就有190元,其间产生的这个“坑”就叫做“零团费”或“负团费”。
受访者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这就是“填坑团”这一畸变而又不合法规的经营模式。
所谓“填坑团”,就是出自于那些“零团费”和“负团费”到海南来旅游的旅游团,导游首先需要从游客身上赚一笔钱填满开支,让后的收入才是利润。
而这些钱如何重游客身上赚的呢其中手法因导游而异又因游客而异,手法不尽其数。
受访者总结了几点,“一是安排大量自费景点,二是安排大量购物点,三是到了某地停车向游客收钱并威胁如收不到钱就不开车。
(当受访者向笔者将到这点时不禁感慨万分,其实并非其愿意,实在时为了饭碗,人性也是倍受煎熬的。
对于导游来讲,游客其实并没有付款,没有收入又哪来的服务呢)”导游要想方设法让客人在海南境内多多消费,多多购物。
比方说,参加自费项目和景点:兴隆,三亚,人妖,潜水,海鲜等。
而其中产生的利润才能拿来把“坑”填平。
在“坑”填平后才会和司机有所分成。
在较早以前的分成利润还是蛮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