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钱塘湖春行》学案 (5)(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钱塘湖春行》学案 (5)(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钱塘湖春行》学习案例
学习目标
1.了解白居易,掌握与其有关的文学知识
2.巩固有关律诗的知识,积累诗文
3.体会作者在诗中表露的不同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 在多次诵读中透解作者在诗中表露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1.对比探究《钱塘湖春行》与《长安春》的异同
学法指导
温故知新法阅读分析法比较探究法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因他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故世称“”。

二、整体阅读,层层分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终。

题目以“” 为着眼点,诗中写出了西湖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最后两句中的“”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颈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三、深入研读,揣摩诗句
3.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4. 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最爱湖东行不足()
四、用心体会,把握情感
5.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 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6.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
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五、阅读提升,比较探究
长安春
唐·白居易
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

8.“青门柳枝软无力”一句用了什么修辞?“东风”是什么意思
9.这首诗也是白居易写的,你看看他写的是城里的春天还是城外的春天?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请写下

10.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作者的心情?所以在他眼里柳枝是软无力的。

11.作者为什么要喝酒,又不想从醉酒中醒过来呢?
12.这两首诗的素材及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六、课外练笔,捕捉灵感
请以“我眼中的春”为话题,写200字的小作文。

参考答案
1.《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乐天香山居士元白
2.孤山寺;白沙堤;春;早春喜悦三四对仗
3.“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即可。

4. ①向阳的树②不够
5.C 6.D 8.拟人春风9.城里的春娇气,经不起寒流;城外的春顽强,最具生命力。

.10.“愁”11.因为他不想看到城里被寒流打过的的乏软无力的柳枝,只有喝醉酒了才能不再看到它们。

.
12.同为写早春自己所见之景的七言诗,但一为赞城外春之生机,表露出一种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一为讽城内春之乏软无力,表现出对经不起风霜的城柳的失望与无奈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