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第七届师范生讲课比赛
化学化工学院2014级化学师范二班黄小雪
“原电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授课内容选自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原电池”。
在高中化学中关于原电池的内容有两部分,分别是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以及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
本节课作为必修内容中的一部分,在高中的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是对高一上册氧化还原,电子得失等知识综合运用的承接,也是对必修四中原电池,电解池知识学习的一个启发,同时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高一下册的学生,学生在必修一中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的基础等知识,
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一一“反应中有电子的得失”有较好的认识;在初中物理中也学习了电学最基础的知识,在知识层次上达到了可以学习电化学的基础,在知识的理解掌握上也较容易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原电池的本质,知道不同能量间可进行转化;
(2) 初步掌握原电池工作原理;
(3) 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及原电池中电子的流向;
(4) 初步掌握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处理实验结果,由具体的实验现象形成抽象的结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顾“火力发电”的过程,了解能量的一系列转化;
⑵ 通过探究实验,模拟电池内部的工作情况,分析并归纳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通过对比实验,认识到原电池在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加深对原电池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合作探究对于化学学习和进行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2)充分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形成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本质及工作原理
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学习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课程导入好了,同学们,我们准备上课了,上课前老师
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都有手机吧,说不
定有的同学正盯着呢。
问:那我们在刷刷微博,看看视频后手机没电
了可怎么办?
问:那同学们知道电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吗?换
句话说,我国最主要的发电方式是什么呢?
问:那同学们能否结合这张图片,告诉老师,
火力发电涉及到哪些能量变化呢?可以和周围
的同学讨论一下
化学能(内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板书)
评价:回答的很准确,请坐
同学们看,我们的火力发电,从化学能(内
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多步的反应,中间
肯定有大量的能量消耗,这就不符合
我们绿色化学节能减排的理念了,那我们
可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呢?如果可以,
又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转化
呢?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学习的内容一原
电池(板书)
听从教师情景,思考并回答相
应问题。
答:有
答:充电
答:火力发电
答:化学能(内能)--热能机械
能电能
联系化学与生
活,吸引学生注
意力,贯
彻绿色化学的理
念
说到原电池,大家并不了解,那如果是电池
呢,是不是就觉得亲切可爱多了呀!事实上
呀,两者虽然名字不冋,可他们的本质和工作
原理是一样一样儿的,下面我们
就通过模拟电池的工作环境来进行原电池的探
究学习。
今天实验所选用的药品有锌片、铜片、和稀硫
酸。
冋:有锌,有铜还有酸,同学们会想到什
听从教师讲解,思考实验的现
象及成因,回答问题。
答:金属活动顺序表
么呀?答: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为理论知识
氢, 铜汞银铂金提供实验证
好那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答: 能,锌与稀硫酸反应。
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问:那我们这三种物质能否发生什么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兴趣,感受化
实验探究呢?学实验的魅
力
那具体的情况是如何呢,口说无凭,实验
现象展示为证。
老师这里准备有已经打磨光亮的锌答: 锌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和铜片了(也就是除去氧化层的金属片上没有气泡产生
片),现在老师将它们同时放入稀硫酸中请同
学们仔细观察现象。
答: 正确的
这说明我们刚刚的说法是
接下来老师要变一个“魔术”,让铜片上也能
产生气泡,冋学们相不相信老师可以做到。
答: 相信/不相信
口说无凭,实验为证。
老师只需将锌片与
答: 铜片上也有气泡产生了铜片接触,同学们来观察一下
答: 想
问:那同学们想知道这个“魔术”成功的原因
是什么吗?那就好好听听老师的魔术揭秘
吧。
听从教师讲解,思考实验的我们步步来。
现象及成因,并回答相应问
知识讲解问:首先将锌片插入稀硫酸(绘制示意图)
产生气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怎样的,同
题。
要点突出学们会不会写?答: 会
那好你们说我来写
Zn+2H=Zn2++f (板书)答: Zn+2H=Zn2++H>
问:那这是一个什么反应呢?答: 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
应
冋:氧化还原的六子口诀是?
答: 升失氧,降得还
冋:这得失的是什么东西?
答: 电子
结合我们的离子方程式,我们可知,
Zn-2e- =Zn2+(板书)
2H++2e=H2 (板书)培养学生团
知识讲解要点突出锌片上气泡的产生是因为溶液中的氢离子得
电子变成了氢气
问:铜片上也产生了气泡,说明什么问题
呢?
回答正确,那这电子从何而来。
同学们可以
结合刚刚的两个实验思考一下。
回答的很棒,同学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很强
呀!也就是说发生了电子的转移。
问: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在物理中,有了
电子的定向移动会产生什么呢?
问:电子是从什么极流向什么极呢?所以锌
片应该是原电池的(板书:负极)
问:铜片是原电池的(板书:正极)
冋:物理中检验电流的仪器是
可老师现在没有电流计只有发光二极管。
问:我们可以怎么操作,产生什么现象也可
以说明有电流产生呢?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
一下。
老师的想法和同学们的是不谋而合,老师
这里已经将我们的导线与发光二极管连接好
了,接下来便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请同学们
仔细观察。
连接导线与金属片
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啊?
问: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有电流产生是不是就说明我们的(化学能)
就转化为(电能)了。
刚刚大家好像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锌片与
铜片接触或者导线连接时,锌片上还有大量
气泡产生,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我们的电子
只有部分转移了?
答: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铜片处也
得电子产生了氢气
答:从锌片上转移来的
答:电流
答:负极流向正极
答:负极
答:正极
答:电流计
答:将锌片,铜片与小灯泡串
联,如果发光二极管发光了就说
明确实是有电流产生了。
答:现象:发光二极管发光了
答:结论:有电流产生
答: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思考教师
问题,听从教师讲解。
结一致,利用
现有条件进行
合作探究的意
识与能力
不纯,含有较多的碳、铜等杂质,使其内部形成多个小原电池,反应,放出气泡。
如果是纯净的锌片与铜相连,其上是不产
生气泡的。
好了,那我们现在能否给我们的原电池下一个定义了。
定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板书)
而刚刚的实验探究就是我们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了。
答:原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以上便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全部内容听从教师讲解,回顾知识,
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做好相应的笔记
知识梳理
(原电池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课堂小结
问:现在同学们明白老师“魔术“的奥秘答: 明白了。
梳理知识点,让学生的脑
了吗?海中有一个完
整的知识问:那同学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来解决课前脉络,巩固教
所提出的问题。
好我们一起来看答: 能学成果。
问:化学能能否直接转化为电能;答: 能
问:以什么方式?答: 通过原电池的氧化还原
反应
至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条件,就作为我们今
天的课后思考任务,我们下节课再来实践探
究。
其实同学们都可以看到,我们的实验材料帮助学生养
金属片,酸溶液都是来源于生活,产生的成良好的科
电能又是服务于生活。
希望同学们可以睁学素养,形成
大我们blingbling 的眼睛去发现我们的正确的化学
结束语生活中东西的价值,实现绿色化学,让化学真
正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理念。
七、板书设计(见图片)
八、教学反思(预设)
通过教学,本人觉得本次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2、通过问答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和实验探究,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课上学生也积极配合,课堂氛围良好;
3、语言和思路的处理也是清晰流畅,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能有一些思维的扩展。
失败之处在于:
1、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致使学生回答耗时过长;
2、发光二极管未发光或实验现象不明显,只是学生不能通过正确的实验现象去得出相应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