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黄河颂课件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黄河颂课件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黄河颂》课件1 (新版)新人教版
导入课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 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 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曾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为祖国 而战斗。
自然地理篇
欣赏黄河
黄河的基本走向
黄河源头景观 注: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黄 河 上 游 景 观
黄河中游景观
落日
芦花
黄河 凌汛
注:浮冰下泻造成凌汛
达日黄河
历史文化篇
仰韶遗址
大汶口遗址
黄河古渡
碛口 大 禹 渡
西夏 王陵
黄帝 陵
鹳雀楼
龙门石窟
找出下列读音或字形错误的红字:
diǎn •山巅
哺育
狂澜
赞歌
屏嶂 lán 浊流
气魄
劈成
澎湃 发源 滋长 宛转
pǔ zhàn
zhàng
zhú
pò
pì
péng yuán zī
wǎn
解释词语
狂澜: 山巅: 哺育: 滋长:
大波浪 山顶 喂养
生长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达到 了彼岸。这象征我们伟大的名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 得辉煌的胜利。文章结构绘黄河颂黄河望惊涛澎湃
浊流婉转
力劈中原
中华民族的摇篮
颂
中华民族的屏障
千万条铁的臂膀
抒壮志
增发 强扬 民民 族族 观精 念神
今天学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 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 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 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 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 强国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白《将进酒》 ——李白《赠裴十四》
1.练一练 (l)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气魄 ( ) 澎湃 ( ) 浊流 ( ) 宛转 ( ) 屏障 ( ) 哺育 ( ) 滋长 ( ) (2)辨析下列形似字并组词。 1巅 颠 滇 2魄 槐 傀 魂 3澜 谰 斓 4障 嶂樟 彰 (3)结合句薏,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 1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
风 土 民 俗 篇
黄河纤夫
黄河故道民俗——斗羊
兰州羊皮筏子
安塞腰鼓
闹春秧歌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通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4、理解诗文的内涵 5、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你认为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
②赞颂黄河的贡献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本文从那几个方面 赞颂黄河的精神?
• 自然特点 • 地理特点 • 历史贡献
文章分析 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望——劈成南北两面
“望……劈成南北两面”是如何写的?
近镜头
→
俯瞰
→
→ 纵向
横向
→
特写 全景 南北 两岸
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 么特点 ?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的气魄
保护我们的黄河—— 我们的母亲河!
断流的黄河
干涸的河床
被污染的黄河
拓展练习:
1、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是 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世界触手可及
2、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问题探究
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2.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
字?
颂
3.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
望
三次。“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分为三个层次。
问题探究 4.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 5.全诗从表三达个了方作面者:怎①样黄的河思养想育感了情中?华民族。②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③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 6.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黄河是 摇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孕育了中华文化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是 屏障
侧重黄河保卫了 中华民族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 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 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 别是
《黄河船夫曲》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水谣》 《保卫黄河》
《黄河颂》 《黄河对口曲》 《黄河怨》 《怒吼吧!黄河》
创作目的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 达什么情感?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激励中华儿女学习黄河 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的心灵世界。
❖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 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 》、《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 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 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
象征了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堂小结
同学们,先辈们用血汗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你们珍惜短暂而宝贵的 学习生活,热爱生活,热爱我们的祖国。
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三方面
黄河养育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中华民族
根据“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划分层次并能概括大意
序曲 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 望黄河——颂黄河 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课文的结构 第一节 朗诵词
第二节 歌词
民族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赞歌
①黄河的自然、 地理特点
•近镜头特写 •俯瞰全景的总写 •纵向描写黄河流向 •黄河的动态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 华民族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自主、合作、探究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 2、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颂”
3、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本诗首尾呼应,但序曲部分重点在“黄河”上,尾声部分重点在“中华儿女”上。
考考你 有关黄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 6300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 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贯穿九 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 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3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2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荡,向南北两岸,仃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2.阅读理解测评 (l)文章题目为 “河颂”。,作者从哪几方面歌颂了黄河? (2)在诗歌的主体部分,为什么要写一段 "望黄河"的内容? (3)诗歌的第一节和第三节各有什么作用?
(4)你知道哪些赞颂黄河的诗歌?请至少写出三句。
4、朗读“序曲”和“尾声”,品味诗文内涵。 5、请同学思考“主体”部分:可以分成几部分?重点在哪里?我们可以把它们概括为什么?
两部分
绘黄河 颂黄河
6、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绘黄河”部分所写的内容及其作用。
从三方面实写黄河之景,表现颂歌气势,为“颂黄河”蓄势。 7、朗读“颂黄河”部分,思考:诗人从几方面来歌颂黄河?
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 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 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 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 1938年末,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 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 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 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 等为人们所传唱。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几次?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把从“啊!黄河”到“发 扬滋长”分成三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