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弊: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压力越加沉重;虽然从2000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扩招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速度的考研人数数量的增长,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
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打算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1.加剧了竞争,打乱了本科教学秩序。
“考研热”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加剧了学生的竞争压力。
很多大三的学生提前参战,实施考研计划,摒弃一切与考研无关的活动,整天忙于考研功课的学习。
此外考研生还要忙于了解和联系招研的学校和导师,自然使正常的本科教学秩序被打乱,大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都被应付了事。
很多考研生利用参加毕业实习的时间去参加考研辅导班,这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因此正常的本科教学制度必然受到冲击。
不仅如此,一些大学生如同高考一般专事考研,为了能够自由秉烛夜读,避开学校不同意学生外租的规定,学校的住宿费照交,个人却外出租房,这也增加了学校住宿管理的难度。
2.考研动机过于功利,备考过程应试化。
许多人为学位而不是为学问来考研,有些人把考研当作通往成功的捷径,备考过程应试化,只靠突击复习,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即使考上研究生也只能在专业研究的边缘徘徊。
由于考研目的不明确、不端正,导致考研虽“热”但学术却“冷”,未能水涨船高地随着考研人数和录取名额的增多而相应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层次。
3.扩招致使培养质量的下降。
考研热带来了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快速增长,一些学校利用时下人们考研的热情,或出于保硕士点、博士点的考虑,或为了提高本校、本学院、本系的研究生比例,不顾社会需求,盲目扩招,而相应的培养条件和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科研经费不足,学习生活条件差。
在有限的师资力量下,有的专业一个导师名下的硕士、博士生竟有十几到二十几人不等,甚至出现了三年内见到导师的次数屈指可数,有的导师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学生,谁是他的学生等严重现象。
导师负担过重,无暇对研究生加强指导,这也造成了研究生质量的下降。
4.加剧了研究生就业难题的解决。
很多人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就业水平,然而研究生扩招后带来的必然社会问题就是学历贬值,就业仍旧是个难题。
社会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重心逐步上移,这使很多研究生从事原本一个本科生足够胜任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
5.“考研热”带来的其它社会影响。
研究生教育的大众化形成了颇为壮观的“考研产业”。
考研热的升温使得“考研经济”过于繁荣。
很多高校为此出考研辅导书、大办考研辅导班以创收。
更严重的是,考研热在目前的情形下,势必将会带来新的腐败阶层。
很多考生考前联系导师、请客送礼,以求得到导师的指点,而这种应试前的指点,隐藏着很多的腐败隐患研究生教育专业性强,可塑性相对较差。
我国当前的本科教育强调打通基础,弱化专业,而研究生则是按照专业培养的,从一开始就有明显的专业和方向划分。
与大学生相比,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深度和技能熟练程度等方面优势明显,由于深入一个领域,研究生对其他领域进行学习的兴趣和精力都不足,使得研究生的可塑性比不上本科生。
研究生教育的专业细化和深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生就业面变窄。
研究生阶段要直面论文压力。
一般来说,学校、导师对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有要求,毕业论文更要面对严格的外审和盲审,做得不好随时有延期毕业的可能。
研究生面临的经济压力、年龄压力和婚育压力也很大,身为学生,与同龄的走上社会的人相比,他们的成家立业的梦想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才能实现。
在此期间,随着就业形势和需求的变化,机会成本也会不断加大。
本科毕业直接读研,与社会接触比较少,对市场需求没有直接、深刻的体会,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在学习上往往会继续沿用应试教育的思维习惯,忽视能力培养和资本积累,也不懂得根据社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塑造自己,为日后就业积攒更多资本。
考研要考虑的三个成本:首先是经济成本。
如果考得上,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也不是小数字,如果一次考不上,还要考第2次,第3次,成本更惊人。
考研意味着还得继续花父母的钱。
即使不用交学费甚至可以做点兼职赚生活费,也无法补贴家用其次是时间成本。
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他们更注重实际能力、实践经验和可塑性,因此一个新踏上社会的研究生并不一定比有着三年经验的本科生有太多优势。
最后是机会成本。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以某高校的小王和小赵做比较,小王选择考研,放弃了找工作的黄金时段,而小赵选择了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
三年后小赵的薪水达到5000元,而没有工作经验的小王在研究生毕业后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份5000元以上月薪的工作。
考研弊和就业利1 考研要没日没夜的复习,像高三般紧张的生活。
而且不像高考那样有老师督促,考研完全得靠自觉;不像高三时那样目标明确——考个好分数上个好大学,考研的决心可能会动摇。
担心自己无法坚持走完考研这条路。
2读研究学不到知识。
二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一眨眼就过去了,很难学到什么东西。
很多研究生读研期间把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游戏和韩剧上。
3现在的研究生贬值。
社会不停的在变,硕士毕业一样很难找工作。
何况本科生毕业后工作两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而这些实践经验比硕士生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有用。
4研究生毕业就得二十六七岁,属于大龄青年了。
到那时还是光棍一条,老爸老妈和奶奶估计都急死了。
就业的好处:对于工科学生,工科是实践性的学科,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进的一般都是一些公司企业,而不是什么行政部门,而企业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能力。
一个工科的学生问一位研发部的博士“你们更迷恋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他的回答是:“我不管你什么本科研究生,要的是你的潜力,你们刚进来时都是一张白纸,都是同一个水平线。
”至少他代表着部分企业的想法,我们需要的是能力,不是书本的理论知识,要亲自实践,动手才能掌握。
企业更看中的是工作经验,因为他们要的是效益,不是高学历,他们更愿意你一进来就能为他们赚大把大把的money,只要你能给他创效益,就给你高薪,管你什么学历,而不是好心人似的培养你,给你高工资,等把你培养成出色的人才时,你走了,找更好的公司去了,为什么现在好多公司要几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所以一开始,不要一味追求多高的薪水(当然越高越好),而是你的能力,谁也抢不走的。
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即使研究生要求和本科生一样的工资,企业也愿意要本科生,因为,某些职位要本科生就够了,本科生知足,塌实干去了,而研究生呢,心高,浮躁,还容易跳槽。
选择考研,意味着你要放弃大三下,大四上,最重要的专业课,应该知道为考研逃课的是常事,可你知道专业课多重要吗,等你工作了,遇到问题问别人,谁理你,你说不定明天裁员人家就该让你卷被子走了,不要抱怨人家,换成是你,你也会这样的,什么叫竞争?你强我就弱。
考研,有些地方是很有用,比如说行政,高校,学历是第一道门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到这些地方工作。
既然选择考研,就坚持走下去,大家都希望有个好结果,可是如果考不上,该怎么办,也许你会说,再考一年,可那不在是高考,有人在固定的教室里,而是你在大学附近租个房子,一个人,苦读一年,有多少人可以承受的了,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每一个考过研的人都是不容易的,都是值得敬佩的,其实,如果考研后真的肯定能有高待遇,那付出多大的努力,也是值得的,可现实呢,如果你是国防生,那考研会百利无一害,因为他们本科毕业就是连级待遇,研究生毕业就是营级待遇,那是肯定的,可你是国防生吗?还有一类,就是学理科的,他们是理论研究,以后去的一般是研究所,高校,所以考研深造是很值得的,还有一类,就是专业很难找工作的,没办法,只能考研,也是可以理解,对于工科的,一般还是比较好找的,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工作还是很不错的,所以要考就考名牌,要不就工作,要不就保研。
在考研的路上,9-12月份是关键期,可那时,身边好多同学找到工作的无忧无虑的玩,而自己还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你会动摇吗?你要有足够的坚强和勇气,去抵住身边的诱惑。
就业理由归纳:最简单的理由:考研太苦。
最有眼光的理由: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充电,不断放电的过程,不能够总是处于同一种状态。
在经历了十几年的读书生活以后,走向社会实践一番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最现实的理由:有过工作经验后,学习比目前的直升会更有针对性,与现实更贴近。
最有经济头脑的理由:考研是需要成本的,即使能够上研,还是要付出机会成本,因为两三年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而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是一样的。
最无奈的理由:有一大笔上大学的欠款要还,而考研需要更多的投资。
2、考研理由归纳:最直接的理由:为了高学历,容易找到好工作,本科生的薪水太少了,一个月薪水还买不到一平方米的房子。
专科生供大于求,本科生供需持平,研究生供不应求,这是今年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谁都看得出来,如今研究生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
而且,拿到硕士文凭,便等于有了一块进入大城市工作的敲门砖。
为了日后选择工作的自由,牺牲眼前的这点自由算什么?最有挑战性的理由:考研只是一种尝试。
最现实的理由:学校级别不高,自己平时表现平平,本科生找工作难,考研积累资本。
最没有主见的理由:考研已成为一种潮流,别人都考,我也跟着考。
最避世的理由:找工作难,社会复杂,通过考研继续享受校园生活校园里舒适安逸的日子过惯了,哪里忍受得了找工作的纷乱复杂,悲悲喜喜。
大学生就业难又是不可否认的现实。
既然年龄尚小,不如考研,既能得到更高层次的学历,又能逃避严峻的就业形势,多过几年逍遥自在的校园生活。
1.学术追求。
对所学专业由入门到入迷,觉得大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因而考研,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这是研究生的本来含义,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考研动机。
2.无奈之举。
梅小姐本科毕业以后选择了“漂”在北京,户口被“打”回原籍。
不久,她便在北京恋爱结婚,本来并不在意的户口问题成了婆婆家接纳她的一个障碍。
考研,也许是取得北京市户口相对最容易的一条途径。
3.改换专业。
小林从大学二年级便开始准备考研,考研辅导书陪伴了他整整3年。
因为他上了一个冷门专业,就业前景不好。
考研可以带给他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4为未来增加一个筹码。
人才高消费是未来的趋势,今天的人才市场上还是本科毕业生在“扛大头”,也许明天就会演变成硕士学历者的天下,还是趁着年轻,多拿一个学历在手里,未来更有保障。
5.升职发展。
高学历者更容易得到提拔,不能说这是百分百的规律,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一些试图工作充电两不误的人选择了读在职研究生,另外一些有魄力的人则干脆去考研。
6.回归校园。
已经工作了4年的赵先生3个月前辞了职,全力以赴准备考研。
他说,大学毕业后几年来的职场打拼让他感到累极了,他想暂时躲回到校园里,让身心都得到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