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写作》参考课件

《新闻写作》参考课件

4、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 境。
5、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 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
前,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 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 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消息的要素
何时 when 何人 who 何故 why
何地 where 何事 what
新闻
特点:新、真、语言准确精炼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结语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狭义:指消息。 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内容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新闻的特点 及时性 报道迅速及时。
哈尔滨一位老人声讨日军罪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 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 国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 1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 教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 步增加到4亿元。单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 30%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
渐加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 失学。
免费教科书惠及贫困生
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新 ▪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闻 ▪ 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 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的 ▪ 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 五 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
一步扩展)
简洁性 语言简明扼要。
新闻的结构
1、标题(分为:正题、引题、副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5、结语。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 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
思想内容。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
毛主人席民朱解总放司军令正的以命自令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结语)
拟写这则新闻标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 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成撼动人心的 精神力量。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奔赴灾区,指 挥抗震救灾。济南军区救援部队14日凌晨即徒 步开进灾区……这场灾难,让每一个中国人都 心手相牵、骨肉相连。
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
找出消息的导语
英国《独立报》5月l0日报道:2008年奥运, 中国准备以最佳的面貌迎接世界。从l00万名报 名者中筛选出来的7万名奥运会志愿者和3万名残 奥会志愿者正在中国各地接受培训,争取在奥运 会期间,当50万外国人以及200万中国各地游客 来到北京时,能展现出中国的最佳面貌。他们将 在这个为迎接奥运会几乎重新翻修的北京城中开 展志愿工作。中国为奥运会斥资约200亿英镑, 许多旧街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熠熠生辉的新 奥运场馆。
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 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 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
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 (主体)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个 ▪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 ▪ 结语——新闻结尾 构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
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导语)
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2、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 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 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导语的要求: 一是要 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3、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 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 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 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 作,但仍然要先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2008年奥运,中国准备以最佳的面貌迎接世界。
概括新闻内容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 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 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 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汪松教授获爱丁堡科学奖
概括新闻内容
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九个月,行程数千里, 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上挂满了写着 日军罪行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 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 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 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他 踏上了声讨日军罪行之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