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档案保管期限1、银行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一)永久保管的会计档案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2、资本金、股金及股权明细3、挂失登记及补发凭单收据4、会计档案保管及销毁清册5、存、贷款开销户记录6、机构变动交接清册7、有权机关查询、冻结及扣划书8、账销案存记录9、房屋购建的契据(包括土地证、基建批准书、竣工报告、购建房屋契约、征税收据和申请书等)10、银行认为应永久保管的其他会计资料(二)保管15年的会计档案1、会计凭证及附件2、总账及明细核算资料3、中期财务会计报告4、重要单证和重要印章的领发、保管和缴销记录5、会计人员及会计档案移交清册6、银行认为应保管15年的其他会计资料(三)保管5年的会计档案1、日计表2、下级行上报的财务会计报告3、联行往来核算资料4、密押表使用、保管记录5、对账回单6、已处置固定资产卡片7、计算机应用系统运行日志8、流水账9、会计人员交账清单(册)10、不定期报表11、银行认为应保管5年的其他会计资料2、银行业从业人员有哪些从业基本准则:①诚实信用、守法合规②专业胜任、勤勉尽职③保护商业秘密与客户隐私、公平竞争3、金融市场的功能有:(1)便利投资和筹资;(2)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流量,促进资本集中并向高效益单位转移;(3)方便资金的灵活转换;(4)实现风险分散,降低交易成本;(5)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灵活性;(6)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4、金融市场的特点:①借贷活动的集中性、②交易场所的广泛性③交易对象的特殊性④交易方式的特殊性⑤市场价格的一致性5、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宗旨:为规范银行从业人员职业行为,提高中国银行业职员的整体素质和道德水平,建立健康的银行业企业文化和信用文化,维护银行业的良好信誉,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6.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效益型。
7.银行风险管理的顺序: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
8、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资产最重要的指标。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贷款拨备率/拨备覆盖率×100%。
定义: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
9、通货膨胀:在信用制经济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10、衡量通货膨胀率的价格指数一般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
11、通胀和通缩的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
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12、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
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基准利率是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各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目前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20%。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利率水平作参考。
所以,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13、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L/C),是指开证银行应申请人(买方)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受益人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的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支付方式。
即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14、信用证的特点:①信用证是一项自足文件,信用证不依附于买卖合同,银行在审单时强调的是信用证与基础贸易相分离的书面形式上的认证。
②信用证方式是纯单据业务,信用证是凭单付款,不以货物为准。
只要单据相符,开证行就应无条件付款;③开证银行负首要付款责任,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它是银行的一种担保文件,开证银行对支付有首要付款的责任。
15、银行监管的方法:资本监管、市场准入、风险评级、监督检查。
16、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
17、商业银行贷款,应当遵守下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①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十。
②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③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④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其他规定18、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制度。
19、商业银行贷款,应当与借款人订立书面合同。
合同应当约定贷款种类、借款用途、金额、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违约责任和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20、借款人到期不归还担保贷款的,商业银行依法享有要求保证人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或者就该担保物优先受偿的权利。
商业银行因行使抵押权、质权而取得的不动产或者股权,应当自取得之日起二年内予以处分。
21、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22、信用风险的主要形式:结算风险、违约风险。
23、商业银行法规定,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高于75%24、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中,占比最大的是违规、内部欺诈。
25、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充分依托和发挥网络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提升基础金融服务,与其他商业银行形成互补关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6、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在基础产品和基础变量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
常见工具:期货合约、期权合约、远期合同、互换合同。
(1)期货合约。
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2)期权合约。
期权合约是指期权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权利金后,就获得这种权利,即拥有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价格出售或购买一定数量的标的物的权利。
证券市场上推出的认股权证,属于看涨期权,认沽权证则属于看跌期权。
(3)远期合同。
远期合同是指合同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约定价值,由买方向卖方购买某一数量的标的项目的合同。
(4)互换合同。
互换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在未来某一期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的合同。
按合同标的项目不同,互换可以分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商品互换、权益互换等。
其中,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比较常见。
27、商业银行负债的流动性需求=0.8*(敏感负债-法定储备)+0.3(脆弱资金-法定储备)+0.15(核心存款-法定储备)28、同一存款客户在商业银行仅能开一个基本账户。
29、在外汇储蓄存款中,结算账户只能用于转账汇款,储蓄账户只能用于外汇存取,不能转账。
30、金融期货,是指以金融工具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
金融期货作为期货交易的一种,具有期货交易的一般特点,但与商品期货相比较,其合约的标的物不是实物商品,而是传统的金融商品。
31、《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包括:(1)吸收公众存款(2)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3)办理国内外结算(4)办理票据承兑和贴现(5)提供银行卡服务(6)发行金融债券(7)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8)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9)提供信用证服务和担保(10)从事同业拆借(11)买卖、代理买卖外汇(12)代理收付款项、代理保险业务(13)提供保管箱服务(14)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32、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根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所称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我国的中间业务通常是指广义上的中间业务,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金融类服务业务、表外业务。
金融类服务业务是指银行以中间人的身份,为客户提供服务,以收取中介费的业务。
主要包括银行卡业务、支付结算类业务、基金托管类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咨询服务类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有密切关系的业务,且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表内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
主要包括担保、承诺类、金融衍生业务三大类。
33、《商业银行法》规定的营业时间:商业银行的营业时间应当方便客户,并予以公告。
商业银行应当在公告的营业时间内营业,不得擅自停止营业或缩短营业时间。
34、我国金融机构的雏形始于唐代,最早出现的是“金银行”。
35、征信:是专业化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您建立信用档案,依法采集并客观记录您的信用信息,并依法对外提供您的信用报告的一种活动。
36、个人信用报告是指征信机构出具的记录个人过去的信用信息的文件,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37、个人在征信活动中的权利:知情权、异议权、纠错权、司法救济权,此外,任何人都有重新开始建立信用记录的机会。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