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课本P8一10例1、2,做一做,习题1、2。
、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归纳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方法和书写格式。
难点:会正确计算。
课件、小棒若干条、直尺、卡片。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卡片口答:36、35、45、73、30、58分别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再说36、35、45各个数位上的数是什么?2、课件展示课本参观博物馆情境主题图:(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汽车?(2)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启发学生列出36+30=和35+34=两个算式。
提问:这里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3、让学生观察比较36+30、35+34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揭示课题)二、协作探究,概括方法。
A、探讨例1的计算:36+301、学生口算并说明口算依据,指出36+30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1)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探索36+30的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说一说桌面上有多少根小棒,请学生投影演示摆的过程,并边摆边说。
(3)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引导领会把哪些小棒合拼?3 、图、式结合,理解算理。
对照小棒图指导学生学会写竖式的方法和顺序。
(1)先写数位名称“十”、“个”。
(2)分别对准数位写第一个加数36。
(3)在36的下一行和在36高位之前书写“+”号。
(4)在36的下行在十位上写3与上面的3对齐,在个位上写0与上行的6对齐,写出另一个加数30。
(5)在两个加数的下面划“________”,相当于“=”号。
4、学生尝试笔算,引导学生阅读P9讨论:这道题在笔算时,要注意什么?5、P9做一做:独立笔算,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的思维过程。
B、尝试探究例2的算法:1、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点。
2、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边摆边说把什么对齐),再尝试笔算。
3、指名板演笔算并口述思维过程,再同位口述计算的过程。
4、小结:例1、例2计算题除了以上发现的共同点外,还有什么共同点?5、练习:P 10做一做独立笔算,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的思维过程。
三、课内训练,运用知识。
1、P13习题1:独立训练,指名口述图意和笔算的思维过程。
2、P13习题2:独立训练,指名板演订正。
3、课件出示错题:看谁是小医生,请判断说理。
2 3 6 5 3 5 4 7+4 2 +2 3 +4 0 +26 6 4 87 5 6 74、找朋友训练:同桌比赛找出结果相等的两个算式。
27+32 45+21 20+53 11+62 60+6 49+10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两位数加法的笔算,请谈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
读书P8—10,口述35+50的笔算过程。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课本P11、12例3,做一做,习题3、4。
、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能准确计算。
2、通过尝试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大胆尝试探索的良好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独立尝试计算成功的喜悦。
重点: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会运用法则规范地计算。
难点:会灵活运用计算方法。
课件、小棒若干条、直尺。
教学步骤:一、温固训练。
1、小组交流: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2、笔算下面各题,口述计算过程。
36+40 5+72 43+25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1、课件展示“参观博物馆”画面:指导学生观察,提出:如果每辆车准乘70人,那么二(1)班(36人)于二(3)班(35人)能合乘一辆车吗?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6+35=,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导入课题2、学生尝试领悟36+35的结果,诱发学生运用多种想法口算。
(1)启发学生进行各种想法。
36+30+5=71(30+30)+(6+5)=7130+35+6=71(2)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3、引导学生操作探究。
(1)摆小棒说明算理。
36+35先摆3捆6根,再摆3捆5根,单根对齐,整捆对齐,后把3捆6根和3捆5根小棒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提问: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6根和5根怎样加,合起来是几根?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把它放在哪里呢?现在整捆小棒有多少捆?怎么得来的?(2)课件演示,学生口述: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的下面。
(3)竖式演示:解释介绍“进1”的写法:在横线上面的十位上的右下角写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十。
那么十位怎样加呢?3加3再加1,为了避免忘记加进位1,也可以从1加起,1加3再加3。
4、比较总结:(1)小组讨论:例3和上节课学的两道计算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引导归纳:相同点:不同点:1、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例3出现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2、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3、都可以从个位加起。
5、学生尝试练习:课本第11页中的“做一做”题。
三、课内训练,运用知识。
1、P13习题3:同桌协作训练,指名投影说笔算过程。
2、P13习题4:小组比赛,看谁笔算得准又快。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两位数加法的笔算,请谈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
读书P11,口述58+27的笔算过程。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课本P14、15的习题5—10。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心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培养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投影仪、直尺、卡片。
教学步骤:一、温故导入,明确算理。
1、出示卡片口算,并口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什么?25+5= 18+8= 40+16= 36+10= 38+9=80+10= 4+30= 70+27= 64-3= 18+8=2、计算65+21 、39+54:指名板演并口述计算思维过程。
3、引导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揭示课题。
二、协商训练,运用方法。
1、投影口答:(1)口算23+48时,先算20+(),再算3+(),后算60+()。
(2)计算45+26时,先算(),再算()。
2 、P14习题6:先让学生观察这三题的计算过程,再对照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限时比赛,后投影分析计算过程。
3、P14习题8: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再请个别同学说本题的题意,以小组进行计算比赛。
4、P14习题7:学生独立笔算,小组交流从表里数据发现了什么?5、谈话引入训练P15习题10:(1)学生分析如何做题,小组交流如何分析数理?(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分析思维过程。
7、补充题(计算游戏):看谁加上一个相同的加数算得快。
(和在100以内,如果和超过100,计算正确可以加分,给以鼓励。
)8、课内作业:P15习题9。
三、小结。
对比归纳两位数加法的进位、不进位计算的区别,指名说说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
1、复习两位数加法计算的法则,并试举例说36+28的计算思维过程。
2、自由选择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计算。
第四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课本P16、17例1,做一做,习题1—4。
、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想,认真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难点: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
课件、若干圆纸片,数位顺序表。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演示45+23的笔算过程,学生说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这两点。
2、播放我国成功申办2008奥运会后全国欢庆的录像:教师进行激情谈话:你们知道全国各地的人们为什么这么激动吗?那是因为通过我们全国人们的共同努力,北京在全世界申办2008奥运会的4个有名的城市终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这不仅仅是申办的成功,而且是向全世界证明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全国亿万人民都为此欢呼。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课件展示课本第16页“北京赢了”画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画面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1)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56-22。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引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3、探索计算方法:56-22(1)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
①56-20=36 36-2=34②50-20=30 6-2=4 30+4=34③用计算器算。
④56-30=26 26+8=34(2)四人小组再数位表上摆圆,探索56-22的计算方法:思考“十位上的5个圆片表示什么?个位上的6个圆片表示什么?”(3)同桌讨论如何摆竖式笔算,指名板算判断哪个竖式计算正确,师生共同评价。
5 6 5 6 5 6 5 6―2 2 ―2 0 ―2 2 ―2 23 5 74 3 4 3 8(4)引导阅读例1讨论: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列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4、引导学生对比上述计算法则与加法计算法则的异同。
三、课内训练,运用知识。
1、P19做一做:独立训练,指名板演,集体交流算理。
2、P20习题1、2:独立训练,集体订正。
3、投影:有关看圆片图列竖式计算。
(题略)4、p20习题3、4: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计算结果。
5、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计算,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做错的同学给予个别辅导。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请谈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
1、读书P17例题,口述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思维过程。
2、把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应注意什么告诉家长。
第五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课本P18例2、3,做一做,习题5、7、8。
、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难点: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
课件、小棒若干条。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