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掌骨颈骨折治疗进展

掌骨颈骨折治疗进展

掌骨颈骨折治疗进展【摘要】掌骨颈骨折常由握拳时掌骨头受到冲击的传达暴力所致,多为横形骨折,属于不稳定骨折,宜手术复位,有利于恢复手功能。

由于手部需要完成精细动作,对骨折愈合后的外观、功能有更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掌骨颈骨折的患者,采用外固定、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已被常规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其疗效已获得临床认可。

本文综述了掌骨颈骨折的相关概念、手术复位机制、掌骨颈骨折的检查、外固定、内固定、药物治疗、功能锻炼、术后处理及后遗症等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掌骨;掌骨颈;骨折;治疗【Abstract】Metacarpal neck fractures often suffer from shock when a fist metacarpal bones convey violence caused mostly transverse fracture,are unstable fracture,surgery should be reset,help restore hand function. Because of the need to complete the fine hand movements on fracture healing after the appearance,functions have higher requirement,to select appropriate method of treatment is important. Currently metacarpal neck fractures in patients,the use of external fixation,internal fixation method of treatment has been applied to routine clinical treatment,its efficacy has been clinicallyrecognize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cepts metacarpal neck fractures,surgical reduction mechanism,metacarpal neck fractures checks,external fixation,internal fixation,drug treatment,progress functional exercise,and other aspects of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and sequelae.【Key words】Metacarpal;Metacarpal neck;Fracture;Treatment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xi Dahua Yao Autonomous County People’s Hospital,Dahua 5308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7.052掌骨颈骨折是手部常见的骨折,约占手部骨折的20%,占成人手部骨折的0.28%,占掌骨骨折的33%。

因其是局部的损伤,往往不被重视,所以对手功能的恢复也达不到要求。

目前,治疗掌骨颈骨折复位的方法包括传统的闭合复位外固定到切开复位克氏针、微钢板螺钉等内固定等。

手有十分灵巧的功能,有极其复杂和精细的构造,为避免手术风险,治疗此类骨折的首选仍然是保守治疗。

然而,闭合复位外固定易造成第五掌骨颈骨折的不稳,背侧关节囊紧张或伸指肌腱紧张,断端所受向下的压力与托扶掌指及指间关节向上的力量不平行,使复位难以维持,常导致骨折满意复位后继发再移位;各种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需要不同程度剥离骨折周围软组织及骨膜,破坏骨折周围血运,影响骨折愈合并增加手术并发症。

所以,早期选择正确的复位方法进行积极救治对掌骨颈骨折的患者下一步治疗和预后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1 掌骨颈骨折的相关概念和手术复位机制1.1 相关概念掌骨颈骨折多因传导外力或直接暴力所致,手指屈曲后掌骨头突出成手的最远端,近节指骨遮掩和保护掌骨头而导致掌骨颈骨折,多为闭合性骨折,临床上的常见骨折是第2、4、5掌骨颈骨折。

1.2 手术复位机制骨折后掌骨头受到骨间肌的作用向掌侧倾斜,掌骨头的压迫可引起掌侧压迫性疼痛,需恰当处理,否则可造成畸形愈合,患指伸屈受限。

屈曲位固定法是将患者小指近指间关节及第5掌指关节屈曲90°,拉伸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松弛肌肉的牵拉作用,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掌骨颈骨折多为不稳定的横形骨折,而且往往呈粉碎性掌侧骨皮质,复位后有骨缺损的掌侧被骨间肌的牵拉,移位或成角畸形很容易复发,需要外固定或手术治疗[1]。

第2与第5掌骨是手部的支架,力求解剖复位而且稳定。

手部背向成角畸形时,握物会有一定的不适症状,不能完成精细动作。

2 掌骨颈骨折的检查以确定骨折的存在及治疗方案为检查目的,通过查体、X线片及病史确定骨折的存在,然后制定治疗方案。

2.1 测量成角移位测量角度主要有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两种方法[2]。

直接测量是测量骨折两断端背侧骨皮质切线的夹角。

间接测量是测量头干角的角度与正常头干角的角度的差得出的角度。

为减少误差,两种方法都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或多人测量。

2.2 测量旋转移位手指近指间关节屈曲90°来判断有无旋转畸形,以及是否存在旋转移位。

3 外固定3.1 闭合复位外固定骨折受到屈肌及骨间肌的作用向背侧成角,造成掌骨头向掌侧倾斜,如果伸直位牵引掌指关节时,使掌骨头以侧副韧带在掌骨头上的止点处为轴向掌侧旋转,造成掌屈畸形加重[3]。

复位时应将近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置于屈曲位,对骨折复位有利。

操作方法如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4],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术区,一手紧捏第5掌骨干部,另一手握持并牵引患手小指,近指间关节或者患掌指关节屈曲90°,拉伸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沿纵轴推顶近节指骨,同时拇指按压在骨折部位背侧,向掌侧挤压,达到骨折复位,不必要纵向牵引复位[5]。

复位后透视检查复位情况,直至复位满意。

最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是屈曲位固定,包括“U”形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过伸位、伸直位持续牵引固定等[6-9],均可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骨折复位满意后,保持第5掌指关节牵引状态和骨折良好复位状态,用尖刀刺破第5掌骨骨折近端掌骨干部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将周围软组织及骨膜进行分离,沿着外固定支架的螺钉孔,垂直于骨干纵轴钻孔,直至穿透对侧皮质后旋入螺纹针,同样方法在骨折近端和远端置入2枚螺纹钉,安装外固定支架,透视骨折复位情况后再调整紧固外固定支架,用无菌敷料包扎覆盖针孔[10]。

由于固定时手部臃肿,固定时间长,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可能会使患者难以接受。

还有个别患者造成近侧指间关节的挛缩屈曲,甚至隆突部位皮肤压迫性坏死。

对于不稳定骨折患者在固定过程中,由于患者不能坚持或者石膏松动导致自行放弃固定使骨折再移位等,对治疗效果有不利影响。

3.2 外固定支架可用于治疗指骨骨折、掌、开放粉碎性骨折或多发的掌骨颈骨折,包括不稳定型骨折,特别是软组织损伤严重的骨折。

外固定支架采用不锈钢材料,架体有两种。

一种为弧形固定夹,弧形骨折固定夹主要特点是圆弧形固定,抗旋转能力强;可三维万向调节;加压调节快捷方便。

另一种为管形固定夹,主要特点是单侧固定,结构简单;可三维万向调节。

滑动装置包绕复杂,进行外固定会有风险,为避免损伤滑动装置,选择相对安全的固定平面。

使用外固定架前建议用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

外固定支架优点在于适用于手部各类骨折,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活动,减少骨折处骨膜血运的损伤,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具有可调节杆,调节长度和压力,达到矫正骨折端短缩和分离的目的,还能有效的矫正旋转和成角畸形;对于伴有严重软组织缺损或污染严重的开放性骨折,该支架可以稳定固定骨折,方便伤口换药,提高了伤口愈合率;支架结构简单灵活,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容易掌握,拆除方便,节省费用[11]。

采用闭合复位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掌骨颈骨折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55个月。

1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7周,开放骨折及粉碎骨折其愈合时间较长,一般7~9周。

外形及功能均良好,无骨不连及骨髓炎并发症。

单纯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手部骨折或者掌骨颈骨折,能够防止掌骨短缩,优点是损伤小,操作简单、可调节复位,对伤口的术后处理没有影响;缺点是反复操作,不能解决掌骨侧方移位,影响健康。

4 内固定内固定可以保护不稳定性骨折的稳定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骨折稳定性主要由邻近结构决定,包括邻近掌骨、骨膜、深横掌骨间韧带和近端骨间韧带,骨折稳定性还受到骨折移位的影响。

所以采取内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性骨折受到很多学者的提议。

4.1 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有移位的关节内骨折、掌骨颈骨折、指骨颈骨折,这类骨折手法复位非常困难[12]。

目前国内较普遍应用的手术方法是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和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

4.1.1 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在骨折处切开关节囊,复位骨折,用克氏针固定,复位满意后修补关节囊。

开放性骨折固定方法是常规清创,适当牵拉伤口处皮肤,显露骨折端,经皮肤向骨折两断端分别钻入固定针,将伤口外的皮肤拉拢缝合,局部皮瓣转移覆盖皮肤缺损处,供瓣区取中厚皮片植皮[13]。

切开复位内固定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缺点是切开腱帽等组织,掌指关节屈曲90°位固定4周,影响手部的运动,导致肌腱粘连、关节挛缩,更加容易引起关节僵直。

4.1.2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手部骨折的治疗开始应用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患者能够获得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的机会。

方法适用于未累及关节面的指骨中段骨折。

采用臂丛麻醉,仰卧位,患肢外展90°,手法复位,以骨折端为中心,骨折维持在良好的对位对线位,沿骨干纵轴切开皮肤,分开皮下组织,以微型外固定架的螺钉为引导,用小钻头将外固定螺钉旋入,在骨折远端和近端分别钻两孔,旋入固定螺钉后,安装外固定支架,拧紧固定螺帽,见骨折复位满意后常规包扎。

掌骨头关节内骨折的治疗,28个患者中获得80°以上活动范围有16个,其余患者的活动范围取得了40°。

缺点是位于掌指的关节囊附着点附近的骨折线,在关节囊内有一部分,固定钢板时必然破坏关节囊结构,使肌腱和关节韧带的粘连,关节僵直。

接近远端的骨折处安放内固定材料的空间不足,影响固定的稳定性。

还存在内固定材料价格昂贵,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的缺点。

4.2 闭合复位内固定4.2.1 髓外固定患者将第五掌指关节屈至90°,拉伸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推顶掌骨远折端,触摸骨折端无台阶,按压掌骨近折端使骨折复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