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妇人》翻译对比与赏析对《小妇人》三个译本的简要赏析内容简介:《小妇人》是由美国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所著,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为蓝本的带有自传色彩的家庭伦理小说。
小说受到当时的大思想家爱默生的影响,强调了个人尊严与自立自律的观念;内容平实却细腻,结构单纯而寓意深远,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妇人》是一本以女性角色为主,强调女权意识的半自传体小说。
以平实清新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温馨感人的家庭画面,一个个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唤起人们内心对家的那份归属感。
文中注重表现女性意识,宣扬美好品质。
同时马奇太太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也值得家长们学习。
《小妇人》的译本不下十种,这里我挑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译本中的几个精彩段落进行简要对比和赏析,从而领略翻译的技巧和趣味。
例一:here meg’s partner appeared,to find her looking much flushed and rather agitated.she was proud, and her pride was useful just then,for it helped her hide her mortification, anger, and disgust at what she had just heard.(alcott 2008:1 08)译文一:这边,美格的舞伴过来了,看到她脸色通红,且神色颇为不安。
听了刚才这些话,她感到既屈辱又气又恶心。
她确实很高傲,那时也幸亏这样,她才没有发作。
(王之光2000:77)译文二:这时,梅格的舞伴回来了,他惊奇地发现梅格脸色通红,情绪激动。
刚才的那番闲言碎语使她感到羞辱和愤怒,多亏她是一个天性高傲的姑娘,自尊心极强,她克制着自己,没有当场发怒。
(金小非2006:63)译文三:就在这时候,梅格的舞侣来了,但只见梅格两颊通红,精神上露出很不安静的样子。
她是有意气的,是很爱体面的,因此她便竭力强自抑制着她适才听到一番话后而感到的厌恶,愤怒和屈辱;因为她虽然是天真烂漫,毫无嫌猜,但她对于那番闲谈,当然不容不了解其意义的。
(郑晓沧1932:chapter 9:10)赏析:这三个版本的翻译,如果要选出一个最佳,我会选择第二个版本(by金小非),理由如下:其一,读来上口。
译者把“to find her looking much flushed and rather agitated”译为“他惊奇地发现梅格脸色通红,情绪激动”,遵循原文的对仗,比较好。
其二,语义明晰。
在原文中,作者写meg “proud”是想表达她很好的克制了自己的愤怒,但译文一译成“她确实很高傲,那时也幸亏这样,她才没有发作”有些牵强。
例二:译文一:她这个小姑娘颇像一位家庭主妇,帮助汉娜把家里操持的井井有条,使出门挣钱的人过的舒服服。
她从来不图回报,只想着有人爱她就满足了。
她度过漫长而默默无闻的日子,却从不感到孤独和无聊,因为在她的小世界里,到处是幻想中的朋友,而且她天生就是劳碌命。
(王之光2000:31)译文二:她是一个小小主妇型的小小姑娘儿,帮助黑娜使家庭整洁安适,使工作的人归来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安顿。
她总是这样尽力做去,不望酬报,只要家人能欢喜她便是了。
她在家度的日子是寂静而悠长,但她既不感寂寞,亦不因之而懈怠,因为她的小天地里白有许多想象的朋友,而她本性又似一个惯辛勤的蜜蜂。
(郑晓沧1 932:chapter4:1 0)译文三:她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孩,经常帮汉娜做家务活,把家里整理得千干净净,让外出工作的人回家能有个舒适的环境。
她从不考虑什么回报,只要大家能爱她,她便别无他求。
她默默地度过着悠长的日子,勤奋地耕耘着,从不感到寂寞和孤独。
因为在她想像出来的小小世界里,有许许多多亲爱的朋友,而她生性就像个小蜜蜂一样地勤劳。
(金小非2006:28)赏析:这段文字较简单,翻译起来比较容易,因此我认为三个版本都是成功的。
但从中可以学习到一些翻译技巧:首先是对名词前较为复杂的修饰词的处理。
例如” she(beth) was a housewifely little creature”这一句。
王之光译为“她这个小姑娘颇像一位家庭主妇”,郑晓沧译为“她是一个小小主妇型的小小姑娘儿”,金小非译为“她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孩”。
三人都处理得很好,虽然不同的读者可能会倾向不同的翻译,但是在语义传输上都可达到目的。
其次是对比喻意象的翻译转化。
如“she was by nature a busy bee”一句。
王之光译为“她天生就是劳碌命”,郑晓沧译为“她本性又似一个惯辛勤的蜜蜂”,金小非译为“她生性就像个小蜜蜂一样地勤劳”。
三种中亦均可。
例三:“i dare say, but nothing pleasant ever does happen in this family,”said meg, who was out of sorts.“we go grubbing along day after day, without a bit of change,and very little fun.we might as well be in a treadmill.”(louisa may alcott 2008:1 92)译文一:“大概吧,但这个家从来都没有什么好事,”心情不好的美格说,“我们日复一日地苦干,没有一点起色,有趣的事情还是没有。
跟驴子拉磨差不多嘛。
”(王之光2000:126) 译文二:“也许会吧。
不过我们家难得有什么喜事。
”情绪低落的梅格说,“我们一年累到头,生活却毫无改善,依旧是单调乏味,这种生活简直是一种折磨。
”(金小非2006:98)译文三:“我也这样说;但这个家庭里竟没有乐意的事情发生过,”梅格说,她那天觉得凡事不相宜。
“我们天天做苦工,没一点变化,又很少有一点儿乐趣。
我们还不如往磨坊里去踏磨子。
”(郑晓沧1 932:chapterl 5:1)赏析:三种译文亦是均可。
论读起来的趣味性,我倾向王之光的译文,因为他把” we might as well be in a treadmill”译为”跟驴子拉磨差不多嘛”,很好的转化为中国的语境,又带有足够的自嘲意味。
综合来讲,我觉得金小非译得更好,不偏不倚,语言简练。
郑晓沧把”said meg, who was out of sorts”译为”梅格说,她那天觉得凡事不相宜”,我认为句式显得有些啰嗦,不妨像前两个译者一样直接译为“形容词+名词”的结构。
总结:《小妇人》分为上下两部,共有700多页,问过一些美国人,有人说这本书比较无聊乏味,但也不乏喜爱之人。
我先是看了王之光的译本,之后把原著读完,为书中的亲情、友情深深着迷。
如若不作对比,我认为整体上王之光对这本书的翻译是很成功的。
但经过对比,还是可以看出其和其他译本各有千秋。
所以对于文章甚至是书籍的翻译,我们很难做到“最好”,很难在所有地方都使人赞叹翻译的精妙绝伦,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一方面努力多多了解中国文化、文学,熟谙地道的中文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在翻译过程中注重细节,多加揣摩,从而在避免错误的基础上追求整体的最佳感觉。
剩下的,就是交给大众去评论,不是我们能驾驭的了。
篇二:好书推荐——《小妇人》好书推荐——《小妇人》(little《小妇人》women)是美国作家露意莎·梅·奥尔柯特的作品,也是她最著名与最成功的作品,描述南北战争期间一个家庭的生活与四位女儿的爱情故事。
我在小学时第一次阅读这部名著,以后常读常新,受益匪浅,所以推荐给同志们,尤其是和我一样的年轻女同志们。
同时也推荐1933年版的美国电影。
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美国人。
1832年11月29日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杰曼镇。
她是家里的的二女儿,年幼时就担负起了生活的重担。
路易莎到学校教过书,当过女裁缝、护士,做过洗熨活,15岁时还出去做过佣人。
但她天资聪颖,积极进取,勇于追求,10岁时便已热心于业余戏剧演出,15岁时写出第一部情节剧,21岁开始发表诗歌及小品。
1868年,一位出版商建议她写一部关于“女孩子的书”,她便根据孩提的记忆写成《小妇人》。
书中把自己描写成乔·马池,她的姐妹安娜、亚碧、伊丽莎白便分别成为麦格、艾米、贝丝。
书中的许多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不过现实生活中的奥尔科特一家经济状况远不如她笔下的马池一家。
《小妇人》打动了无数美国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
后来她又写了4篇小说。
她于1888年3月6日去世,享年56岁。
小说主要讲述了南北战争时期,在马萨诸塞州的马池一家发生的故事。
马池先生随军照顾伤员去了,家中留下他善良的太太和四个女儿。
在母亲的影响下,四姐妹时常帮助穷人,她们甚至将圣诞早餐送给了一家穷苦的人。
邻居劳伦斯老先生听说此事后,准备了一桌大餐作为送给她们的圣诞礼物。
乔同老先生的孙子劳里情投意合,麦格则对劳里的家庭教师约翰一见倾心。
艾米有时会和乔闹别扭,但很快就重归于好。
一封电报带来了不幸:马池先生病重住院。
马池太太赶往华盛顿,马池家笼罩在一层阴霾中。
四姐妹互助、互励,度过了难关。
不久,母亲和大病初愈的父亲回到家中,一家人又幸福地聚在一起。
但是贝丝因病去世了。
四年后,麦格和约翰结为夫妇。
劳里向乔倾诉爱慕之情,遭到回绝;劳瑞远赴欧洲,在法国尼斯,偶遇艾米。
乔以她和姊妹们的生活为素材创作了一部小说。
马池家又热闹了起来。
婶婆死后将她的房子留给了乔,乔将其改建成一所学校。
这部小说以家庭生活为描写对象,以家庭成员的感情纠葛为线索,描写了马池一家的天伦之爱。
马池家的四姐妹中,无论是为了爱情甘于贫困的大姐麦格,还是通过自己奋斗成为作家的二姐乔(作者本人的原型),以及坦然面对死亡的贝丝和以扶弱为己任的艾米,虽然她们的理想和命运都不尽相同,但是她们都具有自强自立的共同特点。
之所以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是觉得马池家四姐妹的精神可嘉,很能鼓舞我们。
她们性格迥异,却都善良、勇敢,都让自己的人生有了价值。
尽管时代变了,地域不同,但这些精神,也是我们需要的。
不仅是克服困难、冲出困境所需要的,也是成为一名合格党员所要求的。
篇三:读书报告——《小妇人》《小妇人》《小妇人》粗略一看,仅是一本小说化的家庭日记,其故事情节简单,语言也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给人带来温暖与快乐。
全文以马奇家四姐妹对自立自律的追求及她们对家庭的忠诚眷顾为主线,道出了四个女孩的成长故事。
书中角色各异,个性鲜明。
马奇太太身兼父母亲两职,循循善诱,倾心营造充满威信、活跃同时自律的生活氛围;大女儿梅格写剧本、管理家务,虽在虚荣的趋使下盼望成为富有之人,却最终宁愿放弃马奇婶婶的遗产,嫁给了清贫的布鲁克先生;三女儿贝思聪慧、富有爱心,却拥有十分短暂的人生;四女儿艾美优雅动人,却较为自私,然而却因了骨子里自强的意识最终成为了一位真正的淑女;二女儿乔在写作上拥有非凡的创造力,她善良纯真,却被赐予了躁动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