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与中国动画发展分析
在日本庞大的动漫产业链中,动画产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般来说,漫画产业是基础,一是确定核心粉丝,二是看受欢迎程度而后决定是否动画化。
而动画产业就大大扩展了粉丝人群,然后代言,周边等产业才成为可能,于是就大大增加了整个产业链的收益。
日本动漫产业的繁荣,很大程度是由于动画产业的繁荣。
二十世纪初,动画刚开始萌芽。
此时日本动画开始有了动画的影子,但主要用来是宣传军国主义,发展缓慢。
接着,动画也开始传入中国,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标志中国动画水平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问世,这在世界电影史上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为新中国动画的发展揭开序幕。
二战过后,世界动画进入蓬勃发展期。
日本战败后,反战题材受到热烈欢迎,动画制作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有很多艺术佳作产生。
中国建国后,在政策的鼓励下,动画事业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直到文革前都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尽管当时动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高,但是在这十多年里其数量和质量都是相当高的。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 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论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这段时期,除了出品美国技术的动画片外,中国动画人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剪纸艺术、水墨画、折纸艺术、木偶等等,把动画片的先进制作技术与中国引以为荣的的民族艺术相结合,使得中国动画达到了一个巅峰。
万氏兄弟倾力投入,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踊跃参与,中国动画前景可谓一片辉煌。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动画开始与中国动画拉开差距。
由于被誉为“日本动漫之父”的手冢治虫的大活跃,日本动画的水平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动漫画,并开创了日本动画的商业模式和改造了动画的制作模式,大大节省了制作成本,从而大大加快了动画的发展。
而在中国,由于政治影响,动画发展就这样停滞了十一年,令到了中国动画元气大伤。
到了八九十年代,日本动画进入成熟期,而中国还未从文革的阴影里走出来。
那时,日本涌现大批SF动画,画技得到极大突破,而且开始输出动画。
输出动画意味着既可提高日本动画的名气,又可增加收入,这对日本动画发展太有帮助了。
同时期,不得不提的是另一位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和他的吉卜力工作室。
他们以剧场动画为契点创作了一系列“宫崎骏式”的大作,作品风格唯美自然,思想触及人的内心深处,在世界动画史上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改革开放后,中国动画又开始了新的旅程,但是,文革带来的极大的负面影响却是无法改变,这一段时期,中国动画建国初的那种强劲气魄已不复存在。
所幸的是改革开放后这二十年随着政治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稳定,中国动画又开始了发展,数量上去了也有了优秀的作品出现,但是当年的开创精神已不复存在,形式、手法、题材都没有突破,还是继续保留着原来的风格,没有创新,中国动画只好靠数量和外国的动画片来填充市场的空缺。
日本动画和欧美动画趁机“入侵”,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市场。
当然,这段时期还是有不少的精品,如《葫芦兄弟》等,但是这个时期的中国动画普遍脱离不了幼稚化这样一个特点,缩小了中国动画普及范围,并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认为动画都只是给
小孩子看的。
九十年代至今,发展到现在,中国动画已经完全没法跟日本比了。
日本的动漫和周边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动漫的种类、形式、题材以及从业人员发生了明显的细化。
随着动画风格的多样性,日本动画进入细化阶段。
日本动画产业已经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独特商业运作体系,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在中国,随着国外动画的不断引进,中国动画界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窘迫处境和不足,开始了各式各样的探索与尝试。
吸收国外的制作方法与经验之后,1999 年中国结合着自己的传统神话传说制作了一部里程碑似的大型动画《宝莲灯》同年还制作出大型长篇动画《西游记》、《我为歌狂》等。
从这几部作品来看,中国动画已经开始注重动画片的性质向“市场经济”转型,花大量的心思摆脱幼稚色彩制作适合大众口味的动画,但仍远远不够。
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投资大,收入少,产量少,题材内容缺乏新鲜感等,大大制约了动画的发展。
此后,或许是资金问题,中国动画就几乎没有什么创新大作了。
下面就来说说现在中国动画发展的问题吧。
1)幼稚化。
这可能是历史遗留问题吧?现在中国的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动画就是幼稚的,只适合小孩子看。
然后站在动画制作者的立场,不幼稚的动画没市场;站在广电总局的立场,动画是小孩子看的所以审查一定要严。
于是就恶性循环了。
当人们把《喜羊羊与灰太狼》当做中国动画发展的希望时,我只能无奈地“呵呵”。
2)制作问题。
我很不明白,在技术方面我们并不差啊,为什么动画画质一直没提升呢?我更不明白,明明2D都做不好,为什么这么喜欢制作3D动画呢?2D已经做得难看了,做成3D更加难看,你看,好好一个《秦时明月》就这样被你们毁了。
除了画质,还有音乐,配音。
是的,你拍幼稚动画用儿歌是对的,可我没听过这样难听的儿歌;是的,你拍幼稚动画用童声配音是对的(虽然日本基本上没有童声配音),可为什么我听得那么模糊,那么尖锐刺耳,而且声音都是差不多的。
你们就因为是给孩子看的就可以敷衍了事吗?!!3)题材问题和教育意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日本动漫有很多是借用了中国的典故的,可是中国自己却不运用自己的优秀文化,这不是很讽刺吗?你看看,现在中国的动画,除了动物还是动物,其实不是动物的还是有的,只是太少而且也不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事。
政府大力支持动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强大的宣传能力,所以,如果你制作“红色”主题的、公益的或有国民教育意义的动画,政府是很乐意掏钱的。
可是,这样产生了很多粗制滥造的动画,名字我就不说了,反正看了也只会说“呵呵”。
对于教育意义,中国的动画人貌似没什么在意,因为有1做前提,所以做得让孩子觉得好看就够了。
唉,这样中国动画又怎么能发展呢?4)商业模式。
我觉得中国动画不能发展起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赚不了钱或者赚不多。
为什么日本动漫产业能赚那么多钱?因为它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中国的动漫产业是断层的。
经过一大批漫画人的努力,中国漫画发展得非常好,就漫画质量来说我真心觉得并不比日本差多少,可是那些优秀的作品为什么不能动画化呢?它们明明已经有了一大批粉丝了。
为什么又要搞那些垃圾的原创动画呢?这样做观众少了就不是连产业链最赚钱的周边都做不成了吗?我不明白。
现在日本动漫已经逐渐走向衰落,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机。
虽然至今还存在着大量的弊病, 但是我们技术并不落后,又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到世界一流的水平。
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欣赏到更多中国自己的精彩动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