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目前各国各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加以发展。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旅游基础,使鞍山的旅游业保持着良性发展势头,鞍山市“十一五”旅游工作会议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业的主要任务:到2010年,我市将接待国内旅游者1400万人次,收入117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2.5万人次,旅游创汇1亿美元;完成旅游综合收入125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6.2%。
就鞍山目前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本科研组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一、鞍山旅游业的现状分析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鞍山市开始了旅游行业管理规范的工作,出台了若干管理规章和办法,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旅游路线猛增,接待旅游人数连年增长,鞍山的旅游业形成了良好势头。
1982年,千山被列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2年, 产自岫岩哈达碑镇,重260.76吨的“玉石王”被运到鞍山,被雕琢成世界上最大的玉佛,并在风景优美的东山风景区兴建占地4万平方米,气势恢宏的玉佛苑。
经过“八五”期间的建设,鞍山市旅游产业体系已由过去的“三山三泉三佛三城”(即千山、药山、白云山;玉佛、千山弥勒佛、中会寺铜佛;千山温泉、东四方台温泉、汤岗子温泉;岫岩玉器城、南台箱包城、西柳服装城)脉络清晰的旅游框架,成功建设成为目前的以“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汤岗子温泉、中国名胜千山、中华宝玉之乡、中国钢铁之都”为主的五大主打品牌的旅游框架,旅游产品的整体品味有了较大提高,加快发展旅游业正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
鞍山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1年,鞍山市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光荣称号。
旅游资源丰富,人文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其中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千山有唐、宋、元、明、清时代的五大禅林、九宫、八观、十二茅庵和木鱼石等315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与千山相连的“玉佛山”风景区有世界最大的玉佛。
市区南郊的汤岗子温泉疗养区有亚洲独一无二的热矿泥。
堪称“岫玉温泉伴钢都,千山叠翠入城来。
”鞍山现已成为辽宁省“金三角”旅游线的重点旅游城市。
(二)国家级旅游区逐渐增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6月14日正式批准发布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这一国家标准,这是旅游部门管理旅游景区景点的第一项国家标准。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为四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AA,AA,A级旅游区(点)”。
我市也根据该标准对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点建设进行分级规划建设。
鞍山现有10余个旅游A级景区(参考表1),并将AAAA级旅游景区(点)作为近期的精品来进行开发建设,增加对其的资金投入力度。
(三)特色旅游区域日趋完善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身性质和地域分布特点,鞍山现已形成了“鞍山及周遍县镇旅游区、鞍钢旅游区和岫岩旅游区”三大特色旅游区域,随着旅游业不断深化发展,三大鞍山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特色旅游区,也将日趋完善。
1.鞍山及周遍县镇旅游区立足千山,玉佛苑,汤岗子温泉疗养区等一些全国闻名的旅游胜地,其特色是集中展示自然风光、宗教文化、温泉康复的独特魅力。
2.鞍钢旅游区特色以特大型国有企业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依托,展示鞍山的古老而悠久的冶铁文化,亲身体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岫岩旅游区特色是以满族民俗文化和玉石文化为主要内容,使游客亲身体验自然纯正的满族村寨生活,感受浓郁的满家风情以及到“玉都”购玉的无限乐趣。
(四)老牌旅游主线客源稳定老牌的旅游主线有两条,即以“鞍山一地旅游资源为旅游项目的鞍山一日,两日,三日旅游线,另外是同省内其他优秀旅游城市共同开发的周遍联合旅游线两条旅游主线,这两条旅游主线的推出,带动了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成以线路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格局,并且给鞍山的旅游业带来较稳定的客源。
1.鞍山一日,两日,三日旅游线。
如果你想充分了解鞍山,感受都市情怀,体验缤纷魅力的新特神奇之旅,可以选择三日游:D1玉佛苑—罗汉圣地—五龙宫(用斋饭)—千山大佛—无量观—中会寺铜佛—千山温泉游泳(住宿);D2赴岫岩,巨型玉体—玉都购物—品尝乡村风味—药山(住宿);D3赴海城,白云山—西柳服装城和南台箱包城购物—汤岗子龙宫温泉、热矿泥浴,返程。
2.周边旅游线路山水风光线—大连、营口、鞍山、丹东、本溪、盘锦、沈阳度假休闲游—葫芦岛、锦州、沈阳、鞍山、大连、营口都市风光线—大连、鞍山、沈阳(五)极具吸引力的“五大旅游品牌”鞍山市旅游资源丰富,根据资源的特点与优势,分阶段推出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品牌。
结合鞍山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世界第一玉佛、“民俗和玉石文化旅游”——中华宝玉之乡、“温泉度假旅游”——亚洲著名温泉(汤岗子温泉)、“山水风景旅游”——中国名胜千山、“钢铁文化旅游”——中国钢铁之都,等极具特点的旅游品牌。
目前鞍山市的市区、郊区和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几个圈层的休闲游憩带。
包括:玉佛山风景区;千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海城白云山风景区等。
2005年,鞍山市旅游行业紧紧围绕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建设和谐鞍山的主题,按照创新求变、破解难题、提升质量、追求卓越的要求,不断推进由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转变、由优秀旅游城市向优秀旅游名市转变的步伐,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工作任务,旅游业呈现出健康、协调、快速、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5年,全市接待境外旅游者6.8万人次,旅游创汇494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17%;接待国内旅游者77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3%;实现旅游总收入57.25亿元,同比增长15%。
二、鞍山市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分析(一)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以及辽宁省旅游业的大发展,给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根据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我国提出将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给予大力培育和扶持,确立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出台“假日”制度等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举措。
目前,我国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假日”旅游快速发展。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领域的开放将进一步扩大,人员的流动将增多和加速。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研究分析: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
预计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将达1.37亿人次。
在今后的20年内中国入境旅游人数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4%。
出境旅游也将以14%的速度增长发展,2020年可达1亿人次。
2006年,鞍山市预计全市接待境外旅游者7.5万人次,旅游创汇540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9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3亿元人民币;实现旅游总收入6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
(二)有利的政策机遇利用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使“十一五”起好步、开好头,使我市旅游产业步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阶段。
1.区域合作格局初步形成经过积极争取和不懈努力,2005年6月,鞍山成为原东北四城市区域旅游联合体的新成员,与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共同组成了东北“4+1”城市区域旅游联合体,我市是其中唯一一座非副省级城市。
联合体与长三角、珠三角旅游联合体构筑了我国从北到南的三大区域旅游联合板块,使我市旅游产品全面融入东北黄金旅游线路和全国市场之中。
此外,鞍山旅游还进入到沈阳经济区旅游合作板块和中国北方环渤海地区11城市区域旅游合作体,并与广州、宝鸡、无锡、天津、烟台、赤峰及日本尼崎和热海、韩国安山等国内外友好城市与旅游合作伙伴城市开展了一系列的旅游交流活动。
区域合作格局初步形成为鞍山市旅游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鞍山市利用优势互补提高鞍山市旅游的发展步伐。
2.建成的两大客源带成效喜人打造“哈—沈—大高速公路客源带”和“京—沈高速公路客源带”是最近几年我市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的重点。
围绕打造“两带”,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加强合作,联手出击,稳步推进。
2005年3月和6月,赴黑、吉、京、津、鲁、晋、内蒙等省、直辖市的17座城市开展了旅游大篷车宣传促销活动,行程近8000公里,发放宣传材料1.5万余份,接触旅行社900多家、2000余人,签订旅游客源互换协议1100多份。
鞍山旅游大篷车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播种机,鞍山旅游的风景线。
2005年4月至9月,市旅游局又与千山、玉佛山两大景区投资近200万元,在凤凰卫视和京、津、冀、吉、黑、辽等地的15个地方电视台播放鞍山旅游形象广告;在《中国旅游报》等报刊媒体刊登25次鞍山旅游彩色专版;在重点客源城市,通过晚报夹带方式,散发250万份鞍山旅游宣传小折页。
参加了中国国际、国内、北方旅交会、东亚国际旅游博览会、沈阳国际旅游节等会展节庆活动;市旅游局举办了第七届鞍山全国百家旅行商洽谈会,邀请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29座城市的百余家旅行社来鞍考察旅游资源,强化业务合作。
通过大篷车促销开路、媒体广告强化、会展宣传跟进、企业合作拓展的宣传促销战略,提高了旅游组织化程度,打造“两带”工作取得实效。
2005年“五一”和“十一”黄金周统计,这个范围的游客占来鞍旅游者总量的85%以上。
因此,两大客源带的形成,不得不说,它为鞍山市旅游业的发展又注入了新鲜的,强有力的生命力,是鞍山旅游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外部机遇。
三、鞍山市旅游业存在的问题经过“十五时期”的培育,鞍山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旅游产品缺乏精品虽然旅游产品很多,但拳头产品少,从市区到周边地区都缺乏稳定的旅游热线,只有市区的玉佛苑和二一九公园、郊区的千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汤岗子温泉旅游度假区、周边地区的岫岩药山拥有较稳定的客源,而大量的景点远远达不到其旅游阈值,也就是处于经济亏损的境地。
即使在这几个游客较多的景点也存在着旅游内容单调和旅游项目设置不当的问题。
(二)项目开发缺乏特色目前,鞍山市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利用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
有专家认为国内景区建设有城市化、庸俗化的倾向,从而使各地的特点淡化,甚至消失。
鞍山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样的问题。
旅游业是以特色取胜的产业。
其实,根据旅游资源的普查,鞍山市拥有众多文化独特的旅游资源。
主要是生物景观资源、工业旅游资源、气候资源和人文资源,如满族风情、唐王遗址文化、古老的佛教文化胜迹、鞍钢钢铁工业之旅、千山仙人台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等。
虽然,鞍山市拥有“钢都”、“玉都”等美誉。
但对这些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至今仍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
(三)相关产业支持不足鞍山旅游业的起步不算晚,但由于种种政策因素,产业政策不够配套和完善,对旅游资源、旅游生态环境、旅游服务企业等等的管理比较滞后。
此外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与交通、宾馆、饮食、商业、保险等部门关系非常密切,因而需要有大政策的观念,即制定政策时要好好考虑与其它产业的协调,目前这方面政策的制定工作也很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