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上好一年级新生的第一节体育课

如何上好一年级新生的第一节体育课

如何上好一年级新生的第一节体育课“教学过程的现代视野将教学看作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组成的系统过程,其中每一个因素对学习的成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在当前课程中改革,我们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系统的设计教学,以便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因此在上好一年级新生的第一节导入课特别要重视:一、认识自己一年级新生如果体育老师让其认识自己,他们一定很好奇:自己怎么还不认识自己呢?!这时可运用多媒体出示(或者老师自己在黑板上手绘)一个卡通小人做自我介绍,老师边讲解边对照自己说:头部、颈部、躯干、四肢。

自编儿歌:摸摸我的头部,扭扭我的脖子,拍拍我的躯干,动动我的四肢。

因为一年级刚从幼儿园过来他们对儿歌很感兴趣加上老师念的很朗朗上口,他们不用老师强化就很乐意的就记住了自己身体部位,为以后体育课专业术语的运用打下基础。

在此基础上老师开始简短讲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身体锻炼,促进身体的均衡发展避免畸形,在平时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美、线条美、匀称美、健康美和强壮的体形。

各部位作用以及可以做那些运动,我们如何来保护和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形态美。

比如:不能对着同伴头部的耳朵大喊大叫,颈部可以转动(绕环),上肢可以曲伸等等。

又比如为了形象生动的让学生记住穿运动鞋,可以让学生体验把废小纸团(或者硬物)放在脚里在位子上做动作,他们就能体验脚有异样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在以后的体育课前和终生体育锻炼中他们就会记得换上适合运动的鞋,以免我们的脚受到伤害不能做运动。

让学生明白了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也给孩子留下一个永久的信息,那就是“自我保护意识”。

二、战胜自己思想上认识自己与体育课的联系:由于体育课自身的特点,建立体育课课堂常规是必要的,它是防止外界干扰,保证上课安全,引导学生正常学习和锻炼,形成良好课堂秩序的重要条件和教育性手段。

一年级新生好动好玩,想让他们停下来安静听体育理论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选择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的内容就是以玩为中心,在玩的过程中渗透教学内容,这样学生练习的兴趣高,也完成了教学内容,将生硬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形式代替,让学生在玩玩乐乐中轻轻松松完成教学任务。

当老师说让我们来做游戏好吗?他们一定很雀跃。

它就是:左右游戏(教师提前准备一些小卡片如:团结友爱、配合默契、互相协作、互相保护、乐于助人、遵守纪律、服从指挥,热爱集体、生动活泼、乐观坚毅、勇敢顽强、不怕困难、胜不骄、败不馁紧张、暴露、失望、害羞、懒惰等左手拿一些右手拿一些),看看你喜欢哪张边的卡片,把你喜欢的那边的手上举活动一下,而不喜欢那边的那只手放在桌面不让他动,动作的整齐划一,口令的节奏感都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其实在我们的大脑里也有“左右游戏”,当你认为是喜欢的(好的)就让他在你脑袋里活动,如果他是你讨厌的,你一定不让他动好不好?老师的目标达到了,这时可以让学生做作以后站队要用的前平举,认认左右……比比谁战胜了坏自己,做的和老师一样好。

从第一节体育课开始就树立是非观提高分辨正确与错误的能力,培养逐步他们以健康积极的思想态度参与体育活动,为以后认真上好每节体育课打下基础。

三、管理自己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在给一年级新生上体育课时,最让老师头疼、也最浪费时间的是排队。

往往是这节排下节忘,再排再忘,反复很多次,如果捎动脑筋这个头疼的难题只须5分钟就解决,那就是给学生编队时要给他们起“名字”(也就是每人编一个号码),他们一定很乐意听老师怎样给他们起名字。

一般新生第一节体育课在教室内上,如果教室不是按圆形坐位,那第一排第一位右边就是1号,1号的同桌就是2号,后边一位是3、4号,依次类推,一个组一纵队,也就是同位坐在右边是单数,左边是双数(学前班以学过单数双数)同位前后站,因为虽然彼此不熟悉,但是同桌以及前后排同学还是有印象,这样解散以后再次站队,每个学生只要找到自己的同桌,记住自己本组1号同学就很快记下自己的位置了。

排好一队其他三队和第一队一样,然后他们会发现自己“名字”和另外三人一样,可以让“名字”一样的拉拉手,加深他们对左右同伴的认识。

再增加一系列小游戏,如“喊号下蹲,叫号起立,叫号拍手……”通过如此反复,变以往老师安排位置,老师找位置。

而成为他们自己找位置,自己记位置,自己管理自己,让他们发现站队原来也如此有趣,教师应对学生给予肯定赞赏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中体验新知识新经验的喜悦感和成功感,为以后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做好铺垫。

把学生的主动参与放在了中心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运动锻炼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体育知识潜能,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总之,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做到避免用过多的时间在课堂给学生讲授体育知识,保证绝大多数教学时间用于体育活动实践。

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以新课程理念来反思小学体育教学传统体育注重竞技技术的系统性,根据技术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

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并根据技能掌握需要反复练习才能习得的心理学理论,合理安排练习课时。

也由于传统体育教学过于偏重竞技技术教学,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要,所以其过于严谨而缺少活泼的教学内容,严肃而缺乏童趣的课堂氛围,简单而忽视教学艺术的教学手段,严重的压抑了学生天真烂漫的本性,过份成人化的倾向,把童贞的美给扼杀。

面对新的世纪,面对迎面而来的科技新潮,面对发展对教育的挑战,面对民族腾飞的千年契机。

体育教育到了必须改革,进行脱胎换骨的时候了。

传统体育以单纯健身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必须进行新的创新和挖掘,并丰富体育课堂教育的功能,融运动艺术鉴别和欣赏,音律情感体验和领悟,感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和自豪,享受成功的心灵体验和挫折的意志磨练,注重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注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融合人文性精神等等。

总之,要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功能,进行翻天覆地的变革,才能迎接新时期面临的挑战。

〈一〉继承和发扬。

事物的发展具有继承性,没有传统体育教学的积淀和探索,就不会有新中国体育的辉煌成就,就不会有全民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就不会有新中国以体育强国崛起以世界舞台。

传统体育教学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无数强健的建设者,为体育事业培养了无数为国争光的优秀运动员,我们要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继承发扬,继往开来的态度看待它。

对其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法、内容、教学理念进行批判,对其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组织模式、练习方式、教学手段虚心接受、消化,以扬弃的科学态度面对传统体育遗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

让我们以科学和批判的态度接受过去的历史,以自信和创新的态度开拓未来。

〈二〉确立新理念。

新时期,新理念。

面对改革的呼声,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课程新理念,我大胆的提出快乐体育、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首先,课程新理念必须依赖学生的参与才能达成。

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生的兴趣激发有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内心需要,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宣泄,只关注学生是否学会,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是否得到愉悦满足。

因而教学过程成了教师的个人独角戏,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参与,没有从教学过程中获得身心的满足。

所以体育教学必须是快乐的。

其次,只有学生身心同时得到愉悦,才能有良好的锻炼效果。

活泼开朗,天真烂漫是学生的天性,只有学生的天性得到舒展,才能触发学生锻炼的激情。

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戏剧化设计教学结构、音乐哄托调动气氛,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中喜好热烈、新奇、直观、现象的心理,进行快乐教学。

第三,只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愉悦的积极心理体验,才能形成学生的健康心理,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

健康人的定义,联合国已经把定义进行了修正,只有身体、心理健康,可以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才是健康的。

这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不谋而合。

所以教师所面对的教学目标已经多元化,既锤炼学生强健的体魄,又铸造学生坚强积极的心理。

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拥有独立人格,富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新人。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逐渐趋向全面化,不拘泥于书本知识,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艺术欣赏能力。

不会生活和享受的人是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的。

由此,我们的体育教学必须从教学的理念上进行彻底变革,从单纯的竞技和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向艺术化,人性化发展。

事实上,在体育运动中,具有天然的人体美、韵律美、人性美,只有学会体会和欣赏体育内在美,才会激起学生热爱体育的学习热情。

如韵律操中蕴含的旋律、节奏、肢体的健美;田径项目中蕴含的肢体强健美;体操的艺术美,教学中渗透美育是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教学过程要注重人性化,应该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在方式上应以探究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学习。

教师以引导者或合作者的地位出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对体育教学功能的扩大和转变,对作为教学组织和引导者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养要求。

不仅精通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学和教育学,还要具有发掘美的能力,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美育熏陶。

同时,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文学修养,谈吐儒雅,遣词造句精确,能够准确的表达教学意思。

培养现代意识的学生,教师首先自身的教育理念要符合新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不断充实教育理论素养。

其次,教师要勇于开拓和创新,不断攀登新的教学变革的新高峰。

只有教师不断的勇于进取,对经验既继承又扬弃,才能使体育教育活力四溢。

我们要在《体育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引下,努力开创新时期体育课堂教学的新天论新课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学反思正逐步为教师接受,为新课程改革增添了活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而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首先必须要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教师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思考,才能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才能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对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它能够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使教师逐渐养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