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歌谣的魅力众所周知,写字教学如果就写字教写字,教师教条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机械单调,枯燥无味,往往事倍功半。
几年来,我们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借助歌谣浅显易懂、朗朗上口、易于诵读、便于记忆等特点,通过师生诵读歌谣、表演歌谣、创作歌谣等途径,引领学生趣学写字,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诵歌谣,让学生认识汉字之美由于汉字起始是象形的,是从一个个生动的物象中抽象、提炼出来的,因此汉字拥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既具外在的线条美、章法美,更有内在的生态美和情感美。
正如前印度总理尼赫鲁所称赞,“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中国书法,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瑰宝,被称为“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千百年来,中华书坛,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为了让学生认识汉字之美和书法之妙,引导学生喜欢汉字,我们将傅建华的一首《汉字谣》引入了课堂:汉字谣汉字四四方,优美世无双。
甲骨铭千载,钟鼎铸辉煌,竹简记春秋,绢帛录诗行,电脑传信息,妙字组华章。
篆隶楷草行,欧柳颜赵王。
横平竖又直,龙飞凤也翔。
从小学规范,长大写的棒。
结合学生诵读歌谣,我们进一步给学生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悠久辉煌的历史,使同学们认识到,汉字是世界上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文明传承的第一载体,也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
它形象生动,蕴涵丰厚,源远流长,传播甚广,曾扩展到整个东南亚,至今仍为一些亚洲国家所使用。
我们还对学生讲一些古今书法家的动人故事和书法趣闻,特别是祖籍我们山东临沂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苦练书法的故事。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汉字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二、演歌谣,让学生掌握写字之法笔者曾到过许多学校,走进课堂看学生的写字,坐姿不端者,随处可见,或前俯后仰,或左右歪斜,或脸贴桌面,或眼凑笔尖,或脚踏桌凳,或腿摇脚摆,有的还敲着“二郎腿”……学生的执笔更是“千姿百态”,不一而足,有的满手握笔;有的用拇指将笔杆按压在其他手指上;有的捏笔的力点与笔尖太近,写字运笔自己无法看见;有的出笔向左,一直用侧锋书写;有的笔尖向后“倒写”;有的笔杆与纸面垂直……面对学生这些“不正确”或“不规范”,有的教师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有的教师对如何写字连自己也马马虎虎,甚至不摸门径;有的教师还误把从预防眼睛近视角度提出的“三个一”要求,作为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的标准,认为只要做到“三个一”就可以了。
凡此种种,为害不浅。
为了帮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我们将近500字的写字姿势和硬笔执笔方法要领,编写成歌谣的形式,让学生边诵读歌谣,边按歌谣内容表演。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情绪,又让学生在动口、动手的过程中,领悟并运用了写字姿势要领,强化了写字技能,其教学效果远不是照本宣科、机械讲解、呆板重复的说教所能达到的。
现将我们编写的歌谣----《写字歌》全文抄录如下:写字歌学习写汉字,姿势最为先。
头正与身直,肩平又足安。
眼距纸一尺,胸离桌一拳。
拇指与食指,对齐捏笔杆,其余三手指,并拢垫下边。
力点与笔尖,大约一寸间。
指实掌内虚,出笔向左前。
笔尖与纸面,角度九十半。
姿势很重要,千万莫等闲,习惯作基础,才能大发展。
三、编歌谣,让学生领悟练书之道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字如其人”。
梁启超先生曾说:“个性的表现,各种美术都可以,……但表现最亲切、最真实,莫如写字。
”中国汉字,看似简约的笔墨形式,但它不是简单的笔画组合,通过一个人写的字,可以反映出他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和个性修养。
因此,书写不是“小技”,它关乎大道。
郭沫若先生也早就说过:“培养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要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
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
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
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郭老的话,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我们不可等闲视之。
如何指导学生练字?怎样让学生的练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我们仍然采取以歌谣引路的做法,首先将练字的基本方法、规律和步骤,包括汉字基本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田字格的使用及读贴、摹贴、临贴和创作等方面的知识和要求告诉学生,然后集思广益,师生一起创编歌谣。
通过教师的引领、点拨和学生热情参与,一首《练字诀》很快定稿:练字诀书写技能,不练不行,练字遵循,渐进过程。
读贴观察,整体字形;摹贴包括,仿影描红,笔画笔顺,严格求精;临贴模拟,求似方成;出贴创造,贵显个性。
结体注意,重心平衡,比例适当,疏密匀整。
总体要求,规范端正,卷面整洁,速度适中。
练字功夫,贵在持恒,坚持不懈,日进有功。
之后,学生很快熟读成诵,并饶有风趣地按口诀练习书写。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认为,对于小学生学习写字,兴趣犹为关键,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兴趣”比勤奋更为重要。
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引领学生学写汉字,将枯燥乏味的教条讲解,变成了师生互动、饶有兴趣的创新实践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各位同仁不妨一试。
横平竖直显功力,一字多义添神秘。
奥妙皆在“六书”中,浩繁体现“形音义”。
古诗: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详.即便言志,又供观赏.文章:我爱你,汉字我从小对汉字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我看到这一个个体态优美的汉字,就爱上了它们。
它们个个都像一位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跃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
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
别看每个字都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其实它们都深藏不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思想。
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字义……汉字在中国不断强大的过程中锦上添花。
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世代佳人都写诗赞美道。
它是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国的无价之宝!据说,国外许多人都开始学起我们的汉字来,这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啊!我爱你,汉字!七言绝句零星可比炽日华,字若珠玑句无瑕。
抛珠盾玉揽温煦,诗意娓娓仁韵达。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
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
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对联形式,汉字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详。
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汉字——我赞美你汉字,你不仅字形美观,生动形象,字音有趣,而且有悠久的历史。
先说字形,各具特色。
有的不方不圆,若行若飞;有的两边修长,躯干稍短。
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
有的像小孩嬉戏;有的如鸿鹄群游;有的似鹰隼雄力。
再说字音,千变万化,千奇百怪,有的如鸟鸣,有的如春水。
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高或低,一会儿激动,一会儿平和。
最后,我来说说汉字的历史。
汉字是老祖先仓颉根据动物的足迹造出来的。
后来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这么多环节才演变而来。
汉字,我为你自豪!我爱你,汉字我从小对汉字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我看到这一个个体态优美的汉字,就爱上了它们。
它们个个都像一位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跃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
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
别看每个字都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其实它们都深藏不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思想。
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字义……汉字在中国不断强大的过程中锦上添花。
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世代佳人都写诗赞美道。
它是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国的无价之宝!据说,国外许多人都开始学起我们的汉字来,这是一件多么振奋人心的事啊!我爱你,汉字关于汉字的字谜,歇后语,笑话,传说英文字母的笑话对话:A对V说:兄弟,还练倒立呐,裤带掉啦!Q对O说:头发少就梳小辫儿吧,你看我,酷不!a对@说:跟我装大尾巴狼是不?I对L说:跟我甩大鞋是不?D对B说:小样儿,扎个裤带我照样认识你!Z对N说:孩子他爹,老趴着睡觉,多累呀?D对P说:姐们,咱这体形,还是照半身像吧!I对T说:哥们,扛个杆儿上哪去呀?V对X说:两口子有话好好说行不,顶啥牛哇?I对H说:两口子也太懒了吧,那么小的孩子也抬着走?L对J说:心情不错呀,小尾巴摇得挺欢哪!V对M说:哥们,这又是让谁打了,咋还架上拐啦?V对N说:你以为拄个文明棍儿就算文明人啦?V对Y说:妹子,在哪买的高跟鞋呀?E对F说:大冬天咋不穿个鞋出来关于汉字的字谜:一人,猜一个字答案是:大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猜一字答案是:拿一人在内,猜一字答案是:肉一人挑两小人,猜一字答案是:夹一人腰上挂把弓,猜一字答案是:夷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答案是:告一口咬定,猜一字答案是: 交一大二小,猜一个字答案是:奈一斗米,猜一个字答案是:料一月七日,猜一个字答案是:脂一加一,猜一字答案是: 王一半儿,猜一个字答案是:臼一字十三点,难在如何点,猜一个字答案是:汁一百减一,猜一个字答案是:白一夜又一夜,猜一字答案是:多一个人搬两个土,猜一个字答案是:佳一个礼拜,猜一个字答案是:旨一家十一口,猜一字答案是:吉一家有七口,种田种一亩,自己吃不够,还养一条狗,猜一个字答案是:兽一根木棍,吊个方箱,一把梯子,搭在中央,猜一个字答案是:面一只牛,猜一个字答案是:生一只狗四个口,猜一个字答案是:器一一箭穿心,猜一字答案是:必关于汉字的歇后语:宋江的军师----------无用。
(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
(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
(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
(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
(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
(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
(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
(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
(没那市)。
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阿二吹笙——滥竽充数阿二当郎中——没人敢请阿二满街串——吊儿郎当阿哥吃面——瞎抓阿婆留胡子——反常关于汉字的传说仓颉造字的传说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
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
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
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
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
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
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
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