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语义的含义
语义也就是语言意义,是指语言体系中固有意义。
它是客观事物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使用某种 语言的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语言意义不受上、 下文和语境的影响,排斥由于语境不同和交际内容 的变化比所产生的各种临时意义。
语用义的含义
语用义,也就是言语意义,是语言在使用中受到语
1.对语文教学和语言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对研究语言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语言接触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二、词的词汇意义 1.词汇意义 狭义:词汇意义 词义 词汇意义 广义 语法意义
实词才有词汇意义,大部分虚词基本上只有语法意义 。
2.词汇意义的构成
词汇意义
理性意义
色彩意义
词义中理性意义之外的表 它指通过人的抽象思维 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 对客观现实概括而形成 等的意义。 的意义。它以概念为基 础,所以又叫概念意义。 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 形象色彩
同义词
理性意义方面 词义所概括反映的 侧面和重点有所不 同。
附加色彩方面 词义所反映的感情 色彩或风格色彩的 不同。
A “坚定”“坚决”“坚强”:都是拿定主意,不为 外力所动摇。用到行动上是“坚决”,用到立场上” 是“坚定”,用到性格上是“坚强”,一般不宜混 用。
B 感情色彩不同:“团结”“勾结”共同的意义是
感情色彩 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主观感情评价的结果。
它主要指褒贬评价和爱憎态度。如: “鼓励”“对人劝勉激励,使人进取”,表现了赞 许肯定的意思。褒义词。 “煽动”,挑动别人干坏事,含有贬斥、否定的情感, 贬义。 “鼓动”,“激发情绪,使之行动”,无所谓褒贬, 民族心理状态和传统的习俗风尚。
五、语义特征和语义场 (一)什么是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又叫义素,是指通过一组意 义有联系的词的意义对比,而找出的 最小意义成分。 女人 男人 男孩 女孩 +女性 -女性 -女性 +女性 +成年 +成年 -成年 -成年 +人 +人 +人 +人
(二)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1 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
语义特征分析方法就是通过对比来对不同词义进 行分析。所谓对比,就是拿一群词放在一起从意义上 进行对比,这是语义特征分析的一个首要前提。 什么样的一群词可以放在一起?对比的一群词必 须处在一个共同的语义场。
“番茄”和“西红柿”、“公尺”和“米”、“扩音 器”和“麦克风”。 语言中的等义词是非常少的,大多是借用方言词或外 语词的结果。
等义词的发展方向: 一种可能是淘汰其他的,只剩一个,符合语言的经济
原则。如“移动电话”、“大哥大”和“手机”三个 等义词,最后以“手机”取胜。 第二种可能是分工,主要是色彩意义的分工。如“大 夫”和“医生”,一个用于口语,一个用于书面语。
思 考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词义形成的基础,那么,有些词如 “神仙、玉帝、魔鬼”之类是否也是客观存在的反 应呢? 这些词义是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对客观 事物一种错误认识而形成的臆想,但它们仍然离不 开客观存在的事物,“神仙、玉帝、魔鬼” 不外是 人的化身,只是对人的形象做了某些加工而已。
三、词义的特点:概括性
1.词义概括性的含义
词义把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区
别特征概括抽象出来,反映客观现实的共同特征而 舍弃个别特征。 概括性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 词义反映现实不是照镜子,比如:
笔:书写工具。
人:能制造、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2.词义概括性的表现
A.一般性
词义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的特征,而
形象色彩
指词义能引起人们对客观事物某种形象的联想,它
是由客观事物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等感觉方面的感性反映。如:
附加视觉形象意义:仙人掌、金钱豹、蘑菇云 附加听觉形象意义:乒乓球、呱嗒板儿、拨浪鼓
附加味觉形象意义:甜丝丝、辣乎乎、酸不溜丢 附加嗅觉形象意义:香喷喷、臭烘烘 附加触觉形象意义:冰凉、火热、硬邦邦、麻嗖 嗖、软绵绵
语义场是指具有相同语义特征的词义 所构成的集合。
2语义特征分析的程序 以“椅子、凳子、沙发”为例 A 确定对比词群 B 确定共同语义特征 都属 “坐具”一类 C 确定区别语义特征 靠背 腿 扶手 弹簧或海绵 D 给出义素矩阵
词汇和词义 词义的各种关系 句义
语用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一、词和词汇 1.词 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法单位。 词的构成: 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 单纯词 ;由 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语素构成的词叫 合成词 。 合成词又分为 派生词 和 复合词 。 词的作用: a根据一定语法规则组合成词组 b加上句调实现为句子。
不同的人可以进行不同发挥→未得到社会认可之前, 只是一种临时义
具体语境中,言语义是短暂的,不具有规约性→多
次使用,约定俗成→语言义
钱钟书:又有人叫她(鲍小姐)“真理”,因为据
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
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第 五 章 语 义 和 语 用
1 2 3 4
三、反义关系
反义词:语言中意义相反的词的聚合,是
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 的反映。
反义词的分类
绝对反义词
相对反义词 反义词之间存在表示中间 状态的词。大-小、冷-热
反义词之间没有表示中 间状态的词。如:男女、生-死
四、词义的上下位关系
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是指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
含 和被包含的关系,大致等同于逻辑上的种属关系。 如: “麻雀”是下位词,“鸟”是上位词;“鸟”也可以作 为“动物”的下位词。 “小孩”是下位词,“人”是上位词; “白菜”是下位词,“蔬菜”是上位词。
语体色彩
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场合、目的、内容,词在理性
意义上往往显示出不同的语义格调。
语体色彩可以分为二大类: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
口语色彩的词富有生活气息,通俗易懂、明快自然; 而书面语的词比较文雅、庄重、严密。如:
口语
小气 爸爸 压根儿 聊天儿 吃饭
书面语
吝啬 父亲 根本 闲聊 用餐
多义词的本义和派生义
(1)本义
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是这个词 产生其他意义的基础,叫本义。
(2)派生义
由本义派生发展出来的意义。
本义
词的有历史可查的
派生意义
由本义衍生出来的
意义。
最初的意义。
兵:兵器、武器
缮甲兵, 具卒乘。
短兵相接
兵士
战争、军事
所以进兵者,欲王令楚 割东国以与齐也。
有宠而好兵,公弗禁。
如: 自从1996年英国科学家克隆出绵羊“多利”以来,克 隆已不再是个陌生的词汇。(《克隆人再起波澜》 2002,12,29) 在涉及国际问题的文章和谈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 两个专门词汇恐怕是“恐怖主义”和“反恐”。 (《一年纷纭看世界》2002,12,19)
基本词汇
词汇的分类 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的特点
“包含关系”由指称整体的词和指称整体中一部分的
词 ,例如汉语普通话的“房子”和“屋子”,都不是 同义词。
注意同义词的正确运用
朱军在主持《艺术人生》时请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
上台。毛新宇刚一落座,朱军立即语气沉痛地说: “不久前,毛岸青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过世表示 哀悼。”一时令观众哗然,不少观众指责朱军“太 没文化”。媒体一拥而上,称之为“家父门”事件, 严重者直接要求朱军下课,“家父门”事件导致朱 军遭遇了观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走西口》:田耀祖和田青喝酒时,田青说:我父 亲叫田耀祖。这时田耀祖说:田耀祖,认识。原来 他就是你的家父啊!
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一、多义词 一个词的意义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也就是只 有一个意义,称之为单义词。 一个词的意义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称之为多义词,也就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义 项之间互有联系的一个词。 多义词都是在单义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增加,语言系统会让一个 词兼表示几个相互有联系的意义,而不必另外造新 词,这是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的。
2.词汇 词汇是一种语言里全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 固定短语包括有成语、凝固词组、俗语等。
注意: 一定要把“词”和“词汇”这两个概念区分开 来。词汇是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它就不是单 指个别的词语,而是指词的集合。 从网上对1999年到2002年共四年的《人民日报》中 的“词汇”一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共检索出 包含“词汇”的用例172例,使用规范的例句只有45 个。
把具体的一个一个的事物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个性忽 略掉了。 B.模糊性 指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 限。
在一个博士群里,有人提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
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群里一下就热 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 速度的讨论,足足讨论了近一个小时。这时,有人默 默的问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突然死一般的寂 静……五分钟后,显示xx已被群主移出该群。 接下来,有一个跟帖发言,如果一滴水有足球那么大 呢?
温习
(反复多次)
习惯
(反复多次)
《说文》:“数飞也。”
《礼记· 月令》:“鹰乃学习。”
换喻(转喻)
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人们
由现象甲可以找到现象乙。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 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 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如:工具-使用者,“笔杆子”指“写作者”
材料-制成物,英语的pen原义是“羽毛”,后 指“羽毛做成的笔”,现泛指“笔” 产地-产品,“茅台”是镇名,现在指酒名 地点-机构,“白宫”指“美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