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砥砺前行筑就中医文化育人之路

砥砺前行筑就中医文化育人之路

羲之小学特色办学工作汇报
中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中医历史可以为鉴”、“中医故事可以励志”、“中草药物可以启智”、“中医知识可以养身”、“中医文化可以育人”。

经过广泛研究、论证,我们挖掘中医文化核心价值,树立了“培养孩子面向一生的优质生存能力”的办学理念及生命至上的价值观,构建以“中医中药”为介质的“中医文化育人”课程体系,探索了一条个性鲜明的中医文化育人之路。

借此机会,把我们的工作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一、和谐共进,铸中医文化内涵之魂
1.确立了独具中医文化特色的校魂、校风。

学校以中医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创造性的传承和弘扬了“仁、和、精、诚”的中医文化核心价值。

“仁”为仁者爱人、生命至上;“和”为师生信和、调和致中;“精”为师道精微、精勤治学;“诚”为“心怀至诚、诚笃端方”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将学校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营造风清、气正、心齐的和谐氛围,扬正气,聚人气,培育了“仁者爱人、师生信和、精勤治学、诚笃端方”的优良校风。

2. 运用“望、闻、问、切”指导课堂教学
学校把传统医学中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灵活地运用到日常教学管理之中,帮助每一位教师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定位,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使学校每一个环节在这种和谐的诊断中发现“病症”,
并在反思中自我治愈。

3. 立足“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

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病愈防复”,将中医思想在德育教育中得以奠基和升华。

首先, 明确“治未病”是中医学的健康观,也是教师的正确学生观。

对学生的错误提前估计,对管理中的意外情况要预先设想。

其次, 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注重内外因结合,“扶正祛邪”,强化主流价值观念,增强自身抵御能力,通过赞赏和表扬积极扶植学生的善念。

最后,要求坚持“整体观念”,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聚焦课堂,彰显中医文化内蕴之力
构建“中医文化”特色课程。

在地理环境上,羲之小学地处具有丰富中草药的笔架山,附近村庄具有良好的中医养生文化环境;在师资配备上,我校有中华中医名人录里的程建国老师;在学科设置上,我们结合《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地方课程,拓展开发了知识类、探究类、技能类等系列《中医文化启蒙》校本课程。

知识类有《中医健康养生谣》、《中医启蒙三字经》、《土方治大病》、《中医养生文化启蒙读本》等。

中医启蒙三字经主要包括医理篇、诊治篇、四季篇、起居篇、名医篇。

中医健康养生谣主要内容分为“节饮食、慎起居、调情志、通经络、善服药等。

一经一谣面向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相对简单,
如学唱的三字经、养生歌谣,简单的了解中医药文化传统,通过感性认识,为学习中草药栽培与探究作铺垫。

《中医养生文化启蒙读本》面向三年级学生,主要讲述博大精深的中医,历史悠久的中医,贴近生活的中医,通俗易懂。

探究类课程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在学校开辟了一个药用植物百草园。

园中种植了许多常见的中草药,供学生认识、学习。

技能类主要是教学生练习传统养生操:五禽戏。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健身方法,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达到保健强身的一种健身方法。

学校还创造性地运用中医看病的“望闻问切”这“四大法宝”借鉴用于教学方面,以帮助教师诊断“学情”,因材施教,同时使听课教师听有目标,从中受益。

学校进行深入调研,初步建立了“望闻问切”的诊断课堂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日常教学研究活动,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辨症”施教”的无缝对接。

三、特色载体,架中医文化传播之桥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有大众的认同,中医理论产生于两千多年前,其基本知识难以普及,造成中医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贫瘠的现实,使中华民族这一古老的经典文化,缺乏运用和发展,中医药的群众基础也逐渐削弱。

因此,传播中医文化也是学校的一种责任更是我们特色建设的当务之急,我们选择打造新的活动品牌和新的育人环境着手,让品牌活动和环境形象成为中医药文化特色载体,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桥梁。

1. 打造新的活动品牌
学校以“中医文化进校园”活动为载体,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学校、班级、社团、社区四个层面的科技活动模式,、大力实施“五四三二一”工程:即每学期以学生社团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五个一”活动(阅读一本科普(中医)读物、认识(栽培)一种草药、主持一次科普论坛、参加一次社区中医宣传活动、制作一件草药标本(中医卡片);以班级集体为单位组织班级“四个一”活动(出好一期科普宣传黑板报、开好一次科普宣传主题班会、布置一个中医药科普角、评选一次医德故事大王);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三个一”活动(出好一期科普之窗宣传展板、开好一次“四诊“课堂教研活动、组织好一次中医科普周活动);以少先队为单位组织“二个一”活动(组织好一次“科普社会行”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好一次科技(普)征文竞赛;学校每年在11 月举办一次科技节活动。

2. 打造新的特色环境
我们统筹规划,开辟了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标本展示厅”和中草药主题药圃校外实践基地,让校内外自然资源成为一本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的活教材。

学校把教学楼前两个小花园改造成中草药生态园。

目前种植有百部、丹参、远志等多种常用药用植物,木本、草本错落有致,花景、叶景四季分明,每种药用植物立有匾牌介绍药物名称、药用部位、功能主治,既渲染了中医传统的文化氛围,又宣传了草药种植、采集分时节的常识,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参与中草药种植、识别、培育和参观学习等实践的舞台。

每个班级都一种草药的名称命名,赋予班级新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力。

一年级一班:远志班,远志是我们这里常见的一种中草药,清龚自珍有诗:九边烂数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

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

班名的寓意:远大志向,放飞梦想。

青荷班班徽寓意双手托起一朵正欲开放的荷花,双手相连,要求同学们要相互友善,诚挚待人。

翠竹班寓意像竹子那样谦虚,节节长高,天天进步。

蒲公英班寓意像蒲公英那样都能开出最美的花,让每个孩子都梦想成真。

菊花班寓意团结一心,共赢和谐。

丁香班寓意争创一流,只有更好。

四、共同发展,筑中医文化育人之路
近年来,我们基于现实,提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医文化育人”,重构了师生的价值观,引领了师生内在的生命活力。

在羲之小学,“中医文化育人”不是空洞的理念,它指向的是鲜活而具体的“教育行动”。

在这里,重现了教育鲜活的本质。

学生,成了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个体。

我们深信,虽然我们的学生不一定能成为中
医学家,但他们拥有了中医学家的思维方式;虽然我们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中医大师,但他们拥有了中医思想的育人技巧;虽然我们的学校不可能成为中医药大学,但我们拥有了中医理论指导教育的管理思想。

羲之小学全体师生,正是以这样近乎虔诚的精神,心怀教育的理想,齐心协力地构建着知识和人生的金字塔。

在中医文化浸润的和谐校园里,教师幸福地工作着,学生快乐地成长着。

砥砺前行,筑就中医文化育人之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