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地理总复习七上第四章天气与气候课时一天气、气温与降水(1)

中考地理总复习七上第四章天气与气候课时一天气、气温与降水(1)

中考地理总复习七上第四章天气与气候课时一天气、气温与降水(1)1.(20__湘西)下面几句话,描述天气的是( A )A. 今天晴转多云B. 马来群岛终年高温多雨C. 撒哈拉沙漠终年少雨D. 英国冬温夏暖【解析】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其突出特点是多变,故A项描述的是天气;选项B、C、D描述的是某地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气候.2. (20__日照)天气与其引发灾害对应正确的是( A )【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符号的含义及其诱发的自然灾害.图中的天气符号显示A是台风,容易产生洪涝灾害;B表示霜冻,带来冻害;C表示小雪,一般不会产生灾害;D表示多云,不会带来气象灾害.3. (20__咸阳模拟)20__年1月15日,气象台预报__市白天到夜里有中雪,西北风3~4级,能正确表示此天气预报内容的是( B )4. (20__临沂模拟)空气质量指数是衡量区域空气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下列行为不利于空气质量提高的是( D )A. 普及城市公共自行车B. 禁止焚烧田地作物秸秆C. 对建筑工地洒水降尘D. 鼓励购买使用私家车【解析】本题考查大气污染的防治.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主要是减少大气中污染物颗粒的含量.私家车增加,燃油消耗增加,排放尾气增多,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20__厦门模拟)读漫画,完成5~6题.5. 该漫画揭示的环境问题是( D )A. 水土流失B. 城市热岛效应C. 土地荒演化D. 全球气候变暖【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读懂漫画含义是解题的关键,这些动物谈论的话题是气候变暖给它们带来的威胁.6. 解决该环境问题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A.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B. 增加制冷设备使用C. 减少酸性气体排放D. 增加化石燃料使用【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造成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因而控制其排放量是主要措施.(20__郴州)当地时间20__年6月1日,美国宣布退出致力于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巴黎协定》,各国纷纷表示遗憾.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愿与有关各方积极配合,维护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7~8题.7. 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②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放出大量二氧化碳③植被破坏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④水污染导致二氧化碳猛增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们焚烧矿物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且植被破坏,导致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这些温室气体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气候变暖.8. 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主要危害是( A )A.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B. 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C. 地震、火山发生的频率上升D. 海洋污染加剧【解析】本题考查全球变暖带来的不利影响.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沿海低地被淹没,威胁人类的生存.9. (20__永州模拟)20__年3月15日,万众瞩目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到了环境保护中的“硬骨头”——雾霾问题,坚决打一场“蓝天保卫战”. 下列举措有利于实现“寻回蓝天”的是( D )A. 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B. 增加私家车保有量C. 垃圾焚烧处理D. 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解析】本题考查减轻雾霾的主要方法.雾霾是雾和大气中污染物微粒的混合物,减少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可从减少燃煤、严格控车、严禁垃圾焚烧、减少树木的砍伐等方面着手治理.提倡步行或骑车有利于节能减排,减少大气污染.(20__绵阳)下图为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10~11题.10. 甲、乙两地中( B )A. 冬季气温甲地低于乙地B. 气温差甲地小于乙地C. 甲地降水集中于夏季D. 乙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解析】本题考查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据图可知,甲地气温年较差约为14℃,乙地气温年较差约为32℃.从降水上看,甲地冬季降水相对较多,总体上降水均匀;乙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甲地冬季气温高于乙地,且甲地气温差小于乙地.11. 甲、乙两地位于( B )A. 热带地区B. 温带地区C. 寒带地区D. 高山地区【解析】本题考查温度带的判读.据图可知,甲、乙两地一年中温度都位于-5~27℃之间,年温差较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故其主要位于温带.12. (20__荆州)下图中,若A为海洋,B为陆地,则图示表示( A )A. 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B. 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C. 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D. 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解析】本题考查等温线的判读.从等温线数值判断南北半球,该区域往北气温升高,说明其位于南半球.A为海洋,B为陆地,同纬度的两地气温A>B,海洋高于陆地,说明处于冬季,南半球冬季为7月份.(20__无锡)下图为四个不同纬度地点一年中的气温变化曲线,读图完成13~14题.13. 四地中气候最寒冷的是( A )A. ①B. ②C. ③D. ④【解析】本题考查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从曲线分布上看,①地大部分时间在0℃以下,气温最低,可知其在寒带;又因一年中7月份气温最高,说明该地在北寒带;④地常年气温在25℃以上,说明其在热带,②③则为温带地区.14. 造成四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B )A. 地形B. 纬度位置C. 海陆位置D. 人类活动【解析】本题考查不同纬度气温的变化情况及形成原因.依据上题,①地位于北寒带,②③位于温带地区,④地位于热带地区.因而四地气温差异是其纬度位置造成的.15. (20__原创)泰安某中学学生参加地理探究活动,测得泰山山脚海拔为153米,当日气温28℃,泰山海拔为1 545米.如果仅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泰山山顶的气温约为( B )A. 36.4 ℃B. 19.6 ℃C. 16.9 ℃D. 无法判断【解析】本题考查气温的影响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将下降0.6℃.从山顶到山脚的相对高度为1 392米,即温度差约为-8.4 ℃,因此山顶的气温约为19.6℃.(20__原创)20__年1月10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__年全国降水为历史最多,全国平均降水量730毫米,较常年偏多16%.读某地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6~17题.16. 该地降水特点是( D )A. 各月降水量较均衡B. 冬季降水多C. 夏季降水少D. 降水季节差异大【解析】本题考查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读图可知,降水夏季多、冬季少,降水季节差异大.17. 从时间上看,该地降水类型为( B )A. 全年多雨B. 夏季多雨C. 夏季少雨D. 全年少雨【解析】本题考查降水类型,根据其降水季节差异,分析其降水类型,为夏季多雨型.18. (20__菏泽模拟)从纬度分布看,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纬度地带是( D )A. 南北回归线地带B. 南北极圈C. 中纬度地带D. 赤道附近地带【解析】考查世界降水的分布情况.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太阳直射时间长,热量足,蒸发旺盛,形成对流,降水多.19. (20__张家界)有关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 同纬度高山高原气温低于平原地区B. 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C.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D. 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多于内陆【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降水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洋流、地形等特殊条件下,沿海降水可能少于内陆.如受秘鲁寒流影响的南美洲东部沿海地区.20. (20__曲靖模拟)图中所示的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 )A. ③B. ②C. ①D. ④【解析】本题通过海陆位置考查降水的分布情况.四个地区都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小于沿海地区,因而③地降水最少.21. (20__钦州模拟)下列有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B )A. 降水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B.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C. 高纬度地区的降水量一定少于低纬度地区D. 沿海地区的降水量一定多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解析】本题考查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2. (20__贵港模拟)下图中②坡降水量多于①坡,其影响因素是( C )A. 纬度因素B. 海陆因素C. 地形因素D. 人类活动【解析】本题考查地形雨的成因.①②分属山地背风坡和迎风坡,此时②处湿润气流受地形影响被迫抬升,水汽易凝结成雨,降水多于①地的背风坡.23. (20__原创)在探究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时,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幅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据此回答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1)明明发现,图中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与纬度有关,其气温分布规律是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由低纬向高纬获得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2)玲玲发现,图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大约是20℃以上,该区域与五带中的热带的范围大体一致.(3)芳芳提出,海洋上的气温分布可能还与海洋中的高温水流或者低温水流有关,如图中B、C、D三地气温都比同纬度大陆气温低,这些海域都有低温水流(高温水流或者低温水流)经过.(4)王刚发现亚洲中部A地区,年均气温在0℃以下,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10℃,这是因为A地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以,气温分布还与地形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