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考化学思维导图必考知识点教案

最新中考化学思维导图必考知识点教案

2018中考化学思维导图必考知识点教案初中化学必考内容解读1、锅炉爆炸、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可燃性物质导致的爆炸是化学变化,如氢气爆炸,烟花爆炸等。

2、催化剂能加快和减慢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物理性质,如形状、状态可能改变3、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为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

如氧气O2和臭氧O3两种单质混合得到混合物,也只由氧(O)元素组成。

金刚石C和石墨C的混合物,只由碳(C)元素组成等。

只有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能说一定是单质。

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冰是水的固态,还是水。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但不能说原子一定就比分子小。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但是某些物理变化中是可再分(核裂变)的二、三、六、八、十、十一单元身边的化学物质四、五、九单元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七、十二单元化学能源和社会发展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氧气含量实验失败原因: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不是所有的燃烧都需氧气参与。

如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说降低物质的着火点,只能说把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着火点。

燃烧需三个条件都具备,灭火只要破坏任一条件。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沉淀有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

吸附沉淀是指加明矾生成胶体吸附大颗粒固体杂质,获得比静置沉淀更快的沉淀。

过滤是在沉淀后,把不溶于水的沉淀和水分离的操作。

若单独提到吸附,则是指加活性炭吸附色素和气体。

蒸馏后得到的水净化程度最高,为蒸馏水,是纯净物。

蒸馏操作可以使硬水软化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团的记忆找诀窍:如碳酸根CO3,就是二氧化碳CO2多1个O。

硫酸根SO4,是三氧化硫SO3多1个O。

硝酸根NO3,是二氧化氮NO2多1个O。

铵根NH4,是氨气NH3多1个O.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如点燃A克氧气和B克氢气的混合气体,生成水的质量是小于或等于(A +B)克。

氧气和氢气要么恰好按质量比完全反应,都不剩余,则生成水质量等于(A+B)克。

要么,氢气过量剩余或者氧气过量剩余,有一种没有全部反应,则生成水质量小于(A+B)克。

但氢气和氧气不可能都有剩余,因为如果都有剩余,则会继续反应。

2、任何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即便实验数值不相等,是因为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气体逸出。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气体通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不用燃着木条熄灭来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因为使木条熄灭的还有氮气、稀有气体等,但可以验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单元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一种或几种)(固、液、气) 溶剂(一种)(若是液体,一般为水)均一性:(各处的性质相同,浓度一样) 稳定性:(只要温度、溶剂量不变,就不会析出固体)吸热(如NH 4NO 3) 4、溶解时的热现象 温度不变(如NaCl ) 放热(如NaOH 、浓硫酸)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溶液叫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转化措施: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1、固体溶解度 温度升高,一般溶解度增大外因:温度 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如NaCl )2、组3、性5、分类: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①增加溶质 ②降温 ③恒温蒸①增加溶剂 ②升温影响因素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如熟石灰) 读出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读出某溶解度下的温度)比较(某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交点意义: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用蒸发溶剂的方法2、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 温度(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反之)压强(压强升高,溶解度增大,反之)1、定义:C% = ------------------- × 100%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溶液的配制 仪器: 影响实验结果的原因溶液的稀释(A ×a% = B ×b%)溶质质量分数应用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与不纯物质的计算类似)物质提纯溶解度曲线解度︵︶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偏高偏低2、计算质质量分数“相同温度” 下的某种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一些。

但必须同温下才可比较。

第十单元 酸和碱盐酸:刺激性气味,挥发性硫酸:吸水性(作干燥剂),脱水性,溶解放热(稀释“硫入水”)紫色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与金属(活泼金属)反应:酸 + 活泼金属 === 盐 + H2↑ ③与金属氧化物(如Fe 2O 3、CuO )反应:H + O == + H 2O ④与碱反应:H + OH ===+ H 2O (中和反应)⑤与盐(如碳酸盐)反应:H + CO 3== + H 2O+CO 2↑腐蚀性:用途:除铁锈。

胃液中含盐酸HCl 帮助消化。

化工产品。

NaOH :火碱、烧碱、苛性钠Ca(OH)2: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钠: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易溶于水物理 (性酸(H + + 酸根离子)盐酸①使指示剂变化学 (性物理俗称碱(金属离子 + OH氢氧化钙:无吸水性[但生石灰有吸水性CaO+H 2O===Ca(OH)2]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②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CO 2、SO 2、SO 3)(都生成H 2O )③与酸反应:H + OH === + H 2O (中和反应) ④与盐反应:[如Ca(OH)2+Na 2CO 3 ===CaCO 3↓+ 2NaOH ]腐蚀性:用途:NaOH 制造肥皂,Ca(OH)2 中和酸性土壤,(检验铵盐。

)酸性[酸溶液、一些盐溶液(如AlCl 3溶液)]:pH <7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碱性[碱溶液、一些盐溶液(如Na 2CO 3溶液)]:pH >7中性[蒸馏水、一些盐溶液(如NaCl 溶液)]:PH=7酸性越强:pH 值越小碱性越强:pH 值越大1、铁的化合价+2、+3价。

置换反应生成+2价亚铁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中化合价不变,为+3价①使指示剂变化学(性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p H 值Fe+2HCl==FeCl 2+H 2 ↑ Fe 2O 3+6HCl==2FeCl 3+3H 2O2、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一般是稀盐酸和稀硫酸,浓硫酸和硝酸不行。

3、判断溶液中酸和碱是否完全反应,只要检验出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即可。

可加石蕊溶液、活泼金属、碳酸盐等。

(如果是酸性溶液,则加活泼金属产生氢气,加碳酸盐产生二氧化碳,有气泡)4、只要溶液显碱性或酸性,就能使指示剂变色,不一定要酸和碱。

如:碳酸钠Na 2CO 3.俗称纯碱、苏打,不是碱,是碳酸盐,但是溶液显碱性,也会使指示剂变色。

还有碳酸钾也显碱性。

第十一单元 盐与化肥俗称:食盐物性: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改变小。

用途:调味品,生理盐水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仪器: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粗盐提纯 玻璃棒用途 过滤时:引流 蒸发时:搅拌,防止液滴飞溅产率偏差 偏高:①过滤不干净;②水没有蒸干。

偏低:①过滤时无润洗烧杯和玻璃棒②过滤或蒸发时液滴飞溅③转移固体不完全。

氯化钠(NaCl盐包括:碳酸钠(Na 2CO 3)、碳酸氢钠(NaHCO 3)、碳酸钙(CaCO 3)俗称: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 用途:Na 2CO3洗涤剂,NaHCO 3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CaCO 3建筑材料,实验室制CO2,作补钙剂。

检验方法:(加稀盐酸有气泡,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CO 2)①与金属反应:(如:Fe + CuSO 4 === Cu + FeSO 4) ②与酸反应:(如:AgNO 3 + HCl === AgCl↓+ HNO 3)③与碱反应:(如:Ca(OH)2+Na 2CO 3 === CaCO 3↓+ 2NaOH)④与某些盐反应:(如:Na 2SO 4 + BaCl 2 === 2NaCl + BaSO 4↓)通式:AB + CD === AD + CB 复分解反应 条件:有H 2O 或↑或↓生成(酸、碱、盐的溶解性表P109)应用:(物质共存、除杂质、鉴别)分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各种化肥的作用:氮肥(叶)、磷肥(果实)、钾肥(茎,抗倒伏)碳酸盐化学性质氮肥鉴别 磷肥 (①看外观或溶解→②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是铵盐)钾肥使用化肥的利与弊 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弊: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源、土壤退化1、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 3、石灰水主要成分是Ca(OH)2、生石灰主要成分是CaO 。

2、除去CO 2气体可选用NaOH 溶液,而检验CO 2气体时选用Ca(OH)2溶液。

3、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有刺激性气味。

NH4++OH -==NH3↑+H2O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种类(六种):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食物来源:肉类 、大米 、动植物油、蔬菜或水果提供能量:糖类(主要)、油脂(备用)、蛋白质 血红蛋白:含铁元素 酶:(高效催化剂)维生素A 、C (缺乏A 夜盲症,缺乏C 坏血病)化肥功能营素常量元素(>0.01%):O 、C 、H 、N 、Ca 、P 、K 、S 、Na 、Cl 、Mg微量元素(<0.01%):Fe 、Zn 、I 、F 、Se缺乏元素对人的影响:Ca 、Fe 、Zn 、I 、F 、Se有机物:含C 元素(CO 、CO 2、CaCO 3除外)[最简单的有机物:CH 4]无机物:不含C 元素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即有机合成材料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棉纤维:烧纸的气味人体元素 区分 区分区分 鉴别羊毛纤维:烧羽毛的气味鉴别合成纤维(涤纶或锦纶):有特殊气味产生物质:废弃塑料解决措施(4个): 1、少用塑料制品 2、回收废弃塑料 3、使用可降解塑料 4、重复使用某些塑料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如CO、CO2、H2CO3、含CO32-、HCO3-的化合物,组成和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所以归为无机物一类。

有机物一定是化合物,所以碳单质不是有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