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合物砂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聚合物砂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971 年美国混凝土协会下成立了一个混凝土中的 聚合物委员会, 美国塑料工业协会( SPI) 下也有一个聚 合物混凝土委员会, 从事混凝土聚合物复合材料方面 的组织工作。1975 年在英国召开了首届混凝土中的聚
合物国际会议, 以后每隔 3 年召开一次 , 其 中 1990 年 第 6 届会议在我国同济大学举行。1994 年中、日、韩 3 国倡导组织了东亚混凝土中的聚合物国际会议, 并于 2000 年正式改名为亚洲混凝土中的聚合物国际会议。 我国对聚合物在混凝土中应用的研究主要开始于上世 纪 70 年代, 随后的研究工作与国际同步。 1 聚合物砂浆的分类
( 3) 当相对湿度降低到 100%以下时, 水泥发生 收 缩并产生一定的应力, 这时聚合物改性水泥固化物则 可以形成微裂纹以释放这种应力。
( 4) 裂纹的发展与互穿聚合物网络相遇, 则在整 个聚合物网络范围内形成微纤维, 于是裂纹的发展就 被终止, 在通常条件下这些裂纹还存在并相互交织在 一起。 3.3 聚合物水泥混合物结构形成过程
d. 聚合物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抗拉强度、耐磨 性、抗冲击能力比普通混凝土高; 而弹性模量更低[13];
性 乳 乳
树 液 液
##聚 $##氯
脂乳液
环 不
乳化沥青 橡胶改性
丙 乙
氧 饱

酸乙烯酯乳液( PVP) 烯- 偏氯乙烯共聚乳液
( EP) 树脂乳液 和聚酯( UP) 乳液
化沥青
#
% #
#
乙烯- 乙酸乙烯共聚物( EVA)
##可再分散性聚合物粉料 乙酸乙烯酯- 支花羧酸乙烯基酯共聚物( VA- VeoVa)
# #
苯乙烯- 再烯酸酯共聚物( SAE)
#
% #
##液体聚 合物
$
环氧( EP) 树脂 不饱和聚酯( UP) 树脂
图 1 改性用聚合物的种类
乳液。 3 聚合物改性水泥复合材料改性机理 3.1 聚合物作用的基本原理[3 ̄5]
聚合物在改性复合材料中的作用是很复杂的, 其 原理也难以完全解释清楚。这里仅按其基本功能做如 下分析。
聚合物砂浆复合材料包括聚合物浸渍砂浆(PIM) 、 聚合物改性砂浆(PCM 或称为聚合物水泥砂浆)和聚合 物 砂 浆(PM)三 大 类 。 下 面 以 聚 合 物 改 性 砂 浆 为 例 作 重 点介绍。
聚合物改性砂浆是用普通砂浆与聚合物胶乳复合 而成。聚合物胶乳是聚合物砂浆的粘结材料 ,其用量为 水泥用量的 10%~20%(以固含量计算) 。常用的聚合物 胶乳有丁苯胶乳、丙烯酸酯胶乳、氯丁胶乳和 EVA 乳 液 等 。由 于 各 种 高 分 子 聚 合 物 有 各 自 的 特 性,所 以 对 水 泥砂浆的改性效果也各不相同, 丁苯胶乳价格较为便 宜, 因此应用最为广泛; 丙烯酸酯胶乳主要用于需着 色、耐紫外线的建筑部位; 氯丁胶乳属于人工合成橡胶 乳液,乳液在水泥水化产物的表面形成的膜, 具有橡胶 的特性, 弹性好。使用这种乳胶配制而成的聚合物水泥 砂浆的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都有较大的提高。EVA 乳 液是醋酸乙烯- 乙烯的乳液,这种乳液由于表面张力较 低 ,易 于 对 物 体 表 面 进 行 浸 润,故 粘 结 性 较 好 。这 种 乳 液 配制成的聚合物水泥砂浆能够与各种基体 (普通混凝 土 、砂 浆 、瓷 砖 、砖 、钢 材 和 木 材 )较 好 地 粘 结 ,因 此 ,应 根 据不同的使用要求, 选用不同的聚合物乳胶进行水泥 砂浆改性。 2 改性用聚合物的分类
最早使用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是法国一个名不见 经传的泥瓦匠, 他在水泥中掺加了一些牛和羊的血, 用 于地窖防水粉刷。1923 年 Cresson 使用天然胶乳改性 道 路 材 料 因 而 获 得 了 第 一 个 这 方 面 的 专 利 。1924 年 Lefebore 用配合比的方法来设计天然胶乳改性的水泥 混合料。美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了聚合物混凝土 的商业应用, 最初是用于生产人造大理石, 接着用于生 产建筑墙面板。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聚合物用于修复 混凝土构件。1981 年,美国 ICI 公司用聚丙烯酰胺或聚 乙烯醇一类树脂与水泥一起在极低水灰比条件下,制 成了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因其结构十分致密、孔隙率 低、孔径小而被称为无宏观缺陷的水泥材料, 简称 MDF。 这 种 水 泥 材 料 中 聚 合 物 用 量 仅 为 水 泥 用 量 的 5%,而强度则比普通水泥砂浆提高了 1 个数量级。目前 国内外对 MDF 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如用其制 成了计算机房抗静电活动地板等[2]。
# #
##乙烯- 乙酸乙烯酯共聚乳液( EVA)
##热
#






#聚 "#苯
乙 丙
酸 乳
乙 液
烯酯乳 ( SAE)

% % 混








# #
"#聚
# # # # # # # # # # # # # # #




# # # " # # #
##热
# # # #
##沥
# # #
$#混
固 青 和
黄从运, 付 冰, 陈 超
聚合物砂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着未水化水泥) 颗粒的表面。这一过程类似于水相中的 Ca (OH)2 与矿料表面的硅酸盐反应形成一层硅酸盐凝 胶的过程。
第二阶段: 随着水分的减少, 水泥凝胶结构在发 展, 聚合物逐渐被限制在毛细孔隙中, 随着水化的进一 步进行, 毛细孔隙中的水量在减少, 聚合物颗粒絮凝在 一起。水泥水化凝胶( 包括未水化水泥颗粒) 的表面形 成聚合物密封层, 聚合物密封层也粘结了骨料颗粒的 表 面 及 水 泥 水 化 凝 胶 与 水 泥 颗 粒 混 合 物 的 表 面 。因 此 , 混合物中的较大孔隙被有粘结性的聚合物所填充。由 于水泥浆体中孔隙的尺寸在几个埃到几千个埃之间, 而聚合物颗粒尺寸一般在 500~5000 埃之间, 所以这种 认为聚合物颗粒主要填充在水泥浆体孔隙中的理论是 可以接受的。当聚合物是聚酯类和环氧类等具有反应 活性的乳液时, 在这—阶段在聚合物颗粒与矿物的硅 酸盐表面还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 1) 胶结的基本理论 聚合物对骨料的胶结作用是其基本功能, 也是聚 合物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性能之一。对于胶结现象的解 释, 目前有静电论、机械论、吸附论和扩散论, 其后两种 广为人们接受。 ①吸附理论 它是以分子间范德华力 (取向力 、诱 导 力 和 色 散 力)、氢 键 及 某 些 化 学 力 为 基 础 所 建 立 的 理 论 。 聚 合 物 在上述力作用下, 与被粘物充分接近, 形成一定粘结强 度。对于化学力可从 Lewis 酸碱理论概念中得到理解。 如 含 有 羟 基(—OH)、羧 基 (—COOH)、碳 — 碳 双 键 (C=C)、 胺 基(—N—)、醚 基(—O—)等 官 能 团 的 聚 合 物 , 在 有 阳 离子(Ca2+, Mg2+, A13+)存在下, 可视为具有电子提供能力 的 Lewis 碱, 而阳离子即为 Lewis 酸, 因此形成了酸碱 作用的亲合能力, 增加了粘结性。 ②扩散理论 聚合物分子的链状结构, 具有柔韧性, 通过分子热 运动、电性能及物理搅拌作用, 使其相互交织、扩散, 达 到胶粘的目的。 ( 2) 胶结强度的影响 胶结强度一般采用单面搭接拉伸剪切试样形式, 测 定其拉伸剪切强度和粘结强度来评价。其影响因素一
关键词: 聚合物砂浆; 改性机理; 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 TU5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0- 4637( 2008) 04- 61- 04
0 前言 随着 1824 年波特兰水泥的出现, 在 1830 年前后
出现了混凝土。在 1900 年的万国博览会上, 展示了钢 筋混凝土在许多方面的应用。因为混凝土具有原料丰 富, 价格低廉, 抗压强度高, 耐久性比较好, 生产工艺简 单, 用途广泛, 适应性强等众多优点, 已使其成为世界 范 围 内 应 用 范 围 最 广 、用 量 最 大 的 建 筑 材 料 。但 混 凝 土 也有其自身难于克服的缺陷, 如抗拉、抗折强度 较低, 脆性大, 柔性低, 凝结硬化较缓慢, 干缩量大, 抗化学 腐蚀能力不高等[1]。长期以来, 人们采用改变混凝土配 合比, 添加纤维材料, 掺加外加剂等措施来改良混凝土 的性能。随着聚合物的广泛应用, 建筑材料科学领域的 许多专家对聚合物改性混凝土进行了大量研究。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总第 162 期
! #
!#聚乙烯醇( PVA)
#
#
#水
#






#
单体)
###聚丙烯 酰胺 ( PAM) "丙烯酸 盐 ##纤维素 衍生 物
# # #
$##呋喃苯 胺树 脂
#
# # # #
% !
##橡胶胶 乳
#
天然橡胶胶乳 合成胶乳
#
#
# # # # # # # #
#
# #
!#聚丙烯酸酯乳液子官能团的反应性和 活 性 、粘 结 强 度 、被 粘 物 的 性 质 与 界 面 粗 糙 程 度 和 胶 层 的厚度。 3.2 聚合物—水泥相互作用机理[6]
( 1) 聚合物乳液部分或全部取代水, 并在较底水灰 比条件下使混合物料有一定的流动度。
( 2) 聚合物乳液的乳胶颗粒沉积或凝聚在水化( 或 轻微水化) 的水泥及填料颗粒表面上并形成一层薄膜, 这层膜终将形成互穿网络结构。
第三阶段: 由于水化过程的不断进行, 凝聚在一起 的聚合物颗粒之间的水分逐渐被全部吸收到水化过程 的化学结合水中去, 最终聚合物颗粒完全融化在一起 形成连续的聚合物网结构。聚合物网结构把水泥水化 物联结在一起, 即水泥水化物与聚合物交织缠绕在一 起, 因而改善了水泥石的结构形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