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讲义.pptx
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讲义.pptx
主讲:贺曲夫
一、产业区理论
1、理论研究背景
1970s末以来,信息技术、市场经济制度复兴、贸易壁垒的 持续瓦解、跨国公司的兴起,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新古 典经济学预测区域差异将缩小,进而消失。
但实际情况是,在此背景下,区域经济的重要性也不在不断 上升,它可以超越国家边界而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生产、经营 的重要节点,又是全球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如 美国“硅谷”、德国巴登-符腾堡、意大利的“第三意大利”等 区域,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生相伴,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所预测 的区域差异消失,反而是区域的崛起和经济个性化的凸显。
(3)Garofoli在研究马歇尔式产业区时提出用“系统区”作为
高度分工与专业化并紧密相互作用的中小企业集聚区的分析单 元,并认为“系统区”有如下特点:
A、专业化于传统部门;
B、熟练工人的高可获取性;
C、高密度的面对面交流与高度的社会流动性;D、外部或内 部条件的变化会造成系统区的危机及激烈的结构变化。
6、产业区的类型 Markusen(1996)则将产业区分为四种类型:
(1)马歇尔式产业区,意大利式产业区为其变体形式; (2)轮轴式产业区,其地域结构围绕一种或几种工业的一个或
多个主要大型企业,周围环绕着大量的较小或较弱的供应 商、相关企业为之服务。例如西雅图、底特律等。 (3)卫星平台式产业区,主要由跨国公司的分支工厂组成;往 往是在开发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区内企业间缺乏紧密联系。 (4)国家力量依赖型产业区,由一个或多个大型国家机构(如 军事基地、国防工厂、大学、政府办公机构等)支配,其 经济关系取决于国家政治而非私营部门。
小企业的地理集中,同样能够获得大规模生产的效益, 并与当 地社会产生强烈的不可分割性:空间接近、文化同质。 (2)同一产业的大量企业的地理集聚可以产生地方化的外部规模 经济——地方化经济(localization economics) A、集聚能共用公共设施,降低运输与交易成本 B、集聚能产生专业化经济,提供同一产品的多样化产品 C、集聚产生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注:即产业集群化效应)
(2)Becattini 认为马歇尔式产业区是一个“社会地域整体”, 具 有四个方面的性质: A、地方适合具有相对同一的价值与观点,拥有共享的知识与 信任,在整个区域传播,并通过家庭、教堂、学校、政党 或 企业等组织代代相传。 B、专业化于同一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众多企业空间集中并相 互之间强烈作用,企业深深扎根于区域之中。 C、存在着显著的企业外部经济,它们源于大量具有相似特征 的小企业在特定区位的集中,即产业的地方化。 D、产业区存在着鲜明的“产业氛围”:同业人员集中便于交 流 与学习,高度的专业化、空间接近与文化共同性有助于创
(4)意大利学者对产业区的讨论很快引起欧美主流经济学家的 注意。美国学者Sabel与Brusco、Piore于1980s提出“弹性专 业化”(flexible specialization)的概念,通过对工业化国家 1970-80s福特主义标准化大规模生产体制危机与转型的分析,
极力推崇意大利基于专业化的、技术先进的中小企业空间集聚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研究生课程
新经济地理学
主 讲:贺曲夫
《新经济地理学》讲课提纲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新经济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产业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 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机制 城市-区域发展中的服务业经济 跨国公司与总部经济 区域整合、区域发展与中国现状
第二讲 产业区、产业集群 与区域竞争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1、 产业集群的发展背景 • 近50年来,交通与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企业的生产过程 可以被分割成不同的阶段,生产企业依据各个阶段对生产要素的 不同要求以及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寻求不同的生产区位,并 在自己生产、对外转包及例示采购等不同组织形式间进行抉择。
• 一些产业或部门在参与全球范围内组织和配置资源的过程中,选 择了某些特定的地域来集聚和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些新的产业区 或产业集群。
• 在这些新产业区内,产业内部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区内专业化 企业之间的协作程度和企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进而使整个区 域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并取得较强的竞争优势。
3、马歇尔产业区理论的应用与消沉
19C末-20C初,马歇尔产业区作为与大企业相对应的制造业 组织模式,在当时的工业化与区域发展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随着以标准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和大众消费的福特主义的 推行,尤其是二战后,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迅速上升, 学术界兴起大型企业为核心的新研究时代,而对马歇尔产业区 研究兴趣大大减弱。
早在19C末,著名剑桥经济学家马歇尔基于英国工业生产地 理集聚的观察,创造性提出“产业区”的概念和理论。80多年 后,学者们发现,经济全球化背景的经济有活力的区域与马歇 尔的“产业区”理论非常相似。于是,该理论迅速复兴。
2、马歇尔产业区理论 阿弗里德.马歇尔:公认的新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演化经济
学的先驱。19C末-20C初(英国工业化过程中),马歇尔对设菲尔德 的刀具工业和西约克夏毛纺织业的观察, 提出“产业区”的概念: (1)产业区作为大企业相对应的产业组织模式,是同一产业大量
的工业化发展模式,有力促进了马歇尔产业区理论研究的复兴。
(5)加利福利亚学派“新产业空间”和“非贸易相互依存”; 欧洲GREMI小组“创新环境”;波特“产业集群”;库克“区 域创新系统”;Markusen“第二级城市”;Amin和Thrift“制
度厚度”等概念和论述,对“产业区”现象进行了进一步理论 研究和经验解析,并使之走向政策制定。
4、马歇尔产业区理论的复兴与发展
(1)复兴最先源于1970s,Bagnasco、Garofoli、Becattini等
意大利学者对于“第三意大利”工业发展与区域差异的研 究,
认为与马歇尔产业区理论极为相似与吻合。
“第三意大利”:意大利中北部和东北部地区,1970s工 业 化过程的最显著特点是中小企业的地理集中于部门专业化( 纺织、时装、家具、皮革制品、家俬、食品饮料、个人用品等 ),不同于不发达的南部地区和传统工业化的西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