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教学大纲
目录
一、课程定位 (2)
二、课程设计理念 (2)
三、课程目标 (5)
四、学习模块设计 (6)
五、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1)
六、实训、实习设计及依据 (11)
七、课程组织的创新与特点 (11)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适用专业:三维动画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
课程类型:B类(理论课+实践课)
课程学时:96学时
课程学分:6学分
2.课程性质:该课程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主要讲授三维模型的创建,三维场景灯光的设置、三维场景的材质、三维动画制作等内容。
目前,本课程适用于动漫设计与制作、建筑漫游动画、室内设计等专业。
3.培养目标: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与课程系统化、以及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相结合,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二、课程设计理念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是三维动画设计专业的必修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针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特点,与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设计,注重与后期专业课内容衔接,适应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行业企业的标准,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模块中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
2、课程设计的思路
(1)课程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本课程是将《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的主要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嫁接到多个实际的动画项目中,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载体,从典型的工作项目中提炼出学习内容,学生完成了指定的工作任务也就完成了学习目标。
(2)穿插进行校内专业实习
通过引三维动画设计公司进校园,兴建动漫产业园,建立企业运营、教师教学、学生学
习的一体化环境,实现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员工、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使企业、教师、学生成为一个高度融合的浑然整体。
每一个学习单元结束后都紧跟着安排学生在校内动漫产业园进行专业实习,学生能够边学习边工作,在项目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技能。
(3)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课程开发
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定课程体系。
从课程的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的选取于组织安排、项目的确定、实践环节的设计、实习的管理到考核标准的制定,都有企业专业的深度参与与支持。
把有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引入教学团队参与教学,包括实训教学的指导、特色教材的编写、学生答疑、就业指导等。
从各三维动画设计公司邀请技师、高级工程师等一线人员,组成专家小组,召开了访谈会。
结合人才招聘市场调研,以岗位需求为中心,分析职业能力,将三维动画设计专业定位于培养三维动画设计行业管理岗位(群)所需高技能人才,最终确定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四项工作任务:动画创意与导演、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影视后期处理。
分析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能力和学习模块,再根据学习模块确定项目载体和学习任
务。
以下是本课程的工作过程分析示意图: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计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色:
(1)职业性
课程设计以岗位需求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2)实践性
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从实际项目中来,到实际项目中去,按企业标准设计实训内容;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学生;采用“一体双赢,三合四融”校企合作模式。
(3)开放性
教学内容更新与技术发展同步,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优势,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学习情境 项目载体、学习任务 岗位需求 工作过程系统化——工作任务分析
三、课程目标
本学习领域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动漫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训练计算机动画设计、数字音像合成技术能力,训练运用软件进行计算机二维、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通过教师引导、示范等教学工作,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四、学习模块设计学习模块1设计
学习模块2设计
学习模块3设计
学习模块4设计
学习模块5设计
学习模块6设计
五、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课程的教学重点
课程的重点为:三维动画建模的各种方法、三维动画模型材质的设置、三维动画灯光的设置、三维动画的制作。
2、课程的教学难点
课程的难点为:高级建模、多维子材质、高级灯光设置等。
3、课程教学难、重点的解决办法
⑴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设计模式,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⑵通过到企业实训,增加解决难题的方式和途径。
⑶全程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训指导,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⑷知识由感性到理性,循环往复,螺旋式提高学生对动画设计与制作工作过程的认识能力。
⑸将学生按项目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授课,提高授课的质量,加强对学生的辅导。
⑹利用校园网资源,开发多媒体立体化的学习软件,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力。
⑺指导学生主动利用图书馆、教学网站和搜索引擎等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⑻加强过程化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⑼实施双证书制度,增强学习的目标导向。
六、实训、实习设计及依据
本课程的实训教学共分为四个环节:专业认知实习、课堂实训教学、综合实训和顶岗实训。
1.专业认知实习(2天)
地点:校内模拟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
实施及依据:本实习环节安排在每学期的第一周,学生到上述地点进行专业认知实训,使其了解动画企业生产概况,动画项目基本过程,获得相关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与课程理论教学对应的课堂实训教学
地点:校内实训室
实施及依据:本教学环节与理论课程相呼应,学生在实训室学习,以项目化、模块化内容组织教学,将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训穿插进行,实训教学由课程主讲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实训作品。
3.综合实践(2周)
地点:校内实训室
实施及依据: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安排2周的综合实训,以内部模拟项目或外部真实项目为实训内容,在主讲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导,围绕项目的任务和要求组织生产,将二维动画、三维三维动画设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到一起,使学生基本形成动画项目管理的综合能力,以及培养沟通、协作的职业素质。
4.顶岗实训(4周)
地点:校外实训基地
实施及依据: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其4周的顶岗实训,按照学生的能力特点、兴趣等,结合企业的人员需求将学生安排到相应工作岗位,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定向和个性化能力。
七、课程组织的创新与特点
1、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校企深度融合,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以“校内实训、校企联合培训、校外顶岗实习模式”为主线的培养方案,按照“以岗位需求为中心”的思想,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把课堂从学校延伸到企业,一部分课程内容在企业进行实践,最大限度的满足“顶岗实习”的要求。
在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专岗的合作基础上,安排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课程交替实习,促进对动画制作技术的掌握。
2、实践真实的企业项目
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群的实际情况,在“理论够用,学以致用”原则的指导下,首先选择一个精心设计的、真实的、贯穿全课程的项目,项目的知识点能涵盖主要的教学内容,所选取的项目都具有可扩展的空间,学生既在掌握的基础上可以转化为自己的实践设计经验,又能够在对项目的逐步扩展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突出再学习能力培养,大大地增加了教学的适用性、实用性和职业性。
2、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培养学生
充分利用当前良好的产业背景,争取企业对专业办学和课程建设的支持。
利用企业捐赠设备改善实训条件,建立六位一体的开放型共享型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聘请企业的高级技师或师傅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建立优质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专业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要求。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开展科研课题和企业技术难题攻关。
4、突出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一体,实现课程内容模块化,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在实践和实习中突出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