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第一章刑法概说
法
二、刑法的渊源 刑法典 单行刑法 附属刑法 变通和补充规定
三、刑法的分类 (一)形式分类 1、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附属刑法、 单行刑法 狭义刑法只是指刑法典
2、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普通刑法 特别刑法 如单行刑法、附属刑法、港奥刑法。
3、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
形式刑法 刑法典、单行刑法即。
实质刑法 附属刑法。
4、刑事刑法(固有刑法)与行政刑法 刑事刑法 侵害法益又违反伦理道德的犯罪及其 法律后果的刑法。
行政刑法 指行政法律中的罪刑条款的总称。
• 广义行政刑法是关于行政罚的法规总称;
• 狭义行政刑法是行政法中有关刑罚方法 的法规的总称。
• 其特点:行政目的性、弱伦理道德性、 变易性、分散规定性、交叉性、依赖性。
• 刑法规范既是裁判规定,也是行为规范。
• 二、刑法的体系 • 广义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各种渊源及其 相互关系。狭义的刑法体系是指刑法典的 组成和结构。 • 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编、章、节、条、 条之一、条之二、款、项、段、但书(相 反、例外、限制、补充)。
• 三、刑法的解释 • (一)刑法解释的概念 • 是对刑法条文意义的说明。 • (二)刑法解释的效力 • 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
(四)处罚范围的不完整性 刑法只将侵害法益严重的行为才规定为犯 罪,严重侵害法益,只要不符合构成要件 也不处罚。 (五)部门法律的补充性 刑法只是最后的防线,补充非刑事法 保护的不足。 (六)其他法律的保障性
二、刑法的机能 法益保护机能 行为规制机能是法益保护机能的子项。 人权保障机能 (自由保障机能)
三、刑法的目的 刑法目的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刑法的整体目的 即刑法第2条和刑法第13条规定之法益。 第二层次是刑法分则各章节规定之目的 第三层次是各条文之目的。
• 第四节 刑法的规范、体系与解释
• 一、刑法规范
• 以禁止、处罚犯罪行为为内容的法律规范, 就是刑法规范。
• 刑法规范是用刑法条文表达的。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渊源与分类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主要 是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被称为第二道防线,第二次规范 (第一规范是民法、行政法等)。 刑法相对于宪法而言属于子法,但属于 基本法律。
刑法是公法。 刑法属于固有法,但它继承外国先进 经验。是固有法与承受法的统一。
• • • • • • •
(3)当然解释 (4)反对解释 (5)补正解释 (6)体系解释 (7)历史解释 (8)比较解释 (9)目的解释
学理解释 是由国家宣传机构、社会 组织、教学科研单位或专家学者从 学理上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如刑法教科书、专著、论文、案例 分析中对刑法规范的含义所作的 解释。
(二)刑法的性质分类
1、权威刑法与自由刑法
2、侵害刑法与意志刑法 3、行为刑法与行为人刑法 4、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
• 第二节 刑法的性质、机能与目的
• 一、刑法的性质 • (一)规定内容的特定性 • 只规定犯罪与刑罚
(二)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三)法益保护的广义性 一般部门法保护的法律关系, 刑法都予以保护。
(三)解释的方法
• 1、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 • 文理解释是根据刑法用语的文义及其通常 使用方式阐释刑法意义的解释方法。其根 据是词语的含义、语法、标点和标题。
• 论理解释是参考刑法产生的原因、理由、 沿革及其他相关规定事项,按照立法精神, 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 论理解释主要包括: • (1)广大解释 • (2)缩小解释。
• 立法解释的情况: • 一是刑法典或相关立法性文件中的解释; • 二是刑法及修正案的起草说明; • 三是立法机关对于司法机关发生歧义所 作的解释。
• • • •
司法解释。由两高解释构成。其弊端: 一是可能超越立法权; 二是违反两审终审制; 三是一旦错误造成全国性错误;
• 建议由高院判决书的理由及其形成的规则 来指导下级法院判案。
新的分类
解释技巧: 平义解释、宣言解释、限制解释、扩大解释、 反对解释、补正解释。 解释理由: 文理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 目的解释。
思考题: 1.刑法的分类主要有哪些? 2.刑法的解释主要有哪些种类? 3.我国刑法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书目: 李希慧著《刑法解释论》,中国人民 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赵秉志、张军主编《刑法解释问题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李国如著《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中的刑法解释》 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