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8-07T09:33:17.4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张忠举
[导读] 摘要: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使用寿命期限内,尽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并强化环境保护,为使用人员创造健康、舒适、环保的使用空间,达到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杭州盈坤置业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使用寿命期限内,尽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并强化环境保护,为使用人员创造健康、舒适、环保的使用空间,达到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但是由于我国在绿色建筑的评价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体系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其发展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对其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应用
引言
尽管国内建筑行业一直都在良好发展,但建筑工程能耗日益成为大问题,要想可持续发展建筑产业,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势在必行。
绿色建筑技术不但能发挥降低建筑能耗的作用,还能节约建设成本,它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1、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的绿色建筑的特点在于能源消耗低、舒适健康、自然通风、采光良好、建材环保、能源可再生、智能控制等。
而现代建筑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各类新型材料及技术的研发与使用推广。
我国现代绿色建筑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包括真空玻璃、光导采光系统、双层玻璃幕墙、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等,并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
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充分的利用了各类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等。
目前该类资源的利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系统,并初具规模,其在总消耗能源中的占比逐渐提升至10%左右,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该数据还会持续上升。
建筑业的技术人员及设计人员,不仅在努力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及更新设计方式、理念,创造自主知识产权,也在积极学习国际上较为先进技术,或者引进已成型的产品。
近年来我国举办的各类建筑行业的博览会,使得国内外的建筑人员能够充分的进行技术交流、沟通、合作。
2、绿色施工应注意的原则
2.1环境保护原则。
建筑建造施工过程中,必须尽可能的避免其对地球的资源、大气的环境产生负担和严重的影响。
施工中在满足建筑生产的需要的前提下,产生的废物通过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进行降低,把可利用的资源避循环再生,减轻环境的负荷。
2.2健康材料使用原则。
建设的建筑必须让城镇居民感到舒适,不能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建筑材料领域,利用纳米技术开发出来的绿色建材也将越来越多,目前我国针对绿色建材产品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还不完备,社会上琳琅满目的绿色建材并不完全符合“绿色”,尤其是纳米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风险,如空气中游离的纳米粒子因小尺寸效应更易燃烧、纳米粒子可以穿透皮肤进入人体、其表面活性可能会引起氧化或细胞染色功能等,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和纳米粒子制造的环境等方面存在不确定因素。
因此在绿色建筑施工中对新型材料应进行严格的环境和健康方面的检测。
2.3以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正常循环的过程为原则。
在大自然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行物质和能量循环再利用,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所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与绿色施工中。
合理利用地形环境,是建筑和环境相得益彰,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风能或者地热构建环保、舒适、健康、节能、高效率的绿色建筑。
3、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主要途径
3.1应用绿色建筑设计,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建筑设计合理是应用绿色建筑技术、降低建筑工程能耗的重要前提。
如当某一建筑的场地、规模及功能确定之后,建筑的外形及朝向会对建筑能耗产生重大影响。
通常认为建筑体形系数小,单位建筑面积就对应小的外表面,这对降低空调系统的负荷有利。
实际上这种认识并不完全正确,因为空调系统负荷主要来自室内外的三个部分,分别是室内外温差及太阳辐射传热,室内人员、照明及设备产生热量,向室内输送新鲜空气需要的能耗。
其中的前面两部分负荷有时相互抵消,有时又相互叠加。
住宅型建筑工程内部的负荷相对较小且基本保持稳定,外部负荷发挥主要作用,所以建筑工程的外形设计要追求小的体形系数。
而对于公共型建筑工程,其内部的发热量较大,夏季夜间散热至关重要,在特定情况下适当增大建筑的体形系数则对节能更有利。
3.2利用好钢结构技术,满足低碳发展要求
对绿色建筑来说,钢结构建筑就是其代表,钢结构具备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良好、节省地基基础费用、建筑工程品质高且使用面积大、不受施工季节影响、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等优势,且钢结构还能降低建筑垃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污染,能在其全寿命周期里被循环利用。
3.3应用隔声隔热技术,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一是应用隔声技术。
在城市这一高密度聚集地,自然环境恶劣,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
所以建筑维护结构应合理应用有效的隔声、降噪技术措施,确保建筑工程使用者能拥有舒适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
如建筑工程沿街的窗户要选择有良好隔声性能的双层中空玻璃,如果噪声严重就能启动隔声降噪装置,包括隔音窗等,降低室外噪音对室内的影响。
又如要尽可能把室内主空间放在和噪声源距离较远的地方,把楼梯间、设备间等极易出现噪声的空间和室内主体空间分隔开,同时做好对设备的降噪减震处理,避免设备噪声影响室内人员,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二是应用隔热技术。
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如冬暖夏热地区在每一年的初春都会出现典型的“回南天”,此时室外空气温度就会骤然升高,但在热容量的作用下,建筑工程围护结构的表面温度缓慢升高,如果建筑工程表面的温度比空气露点温度低,就会使建筑表面形成大面积凝结水,该现象就被称作差迟凝结效应。
而建筑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会滋生霉菌,对室内环境及卫生条件产生消极影响,防止结露非常重要。
防止结露的隔热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围护结构要合理使用隔热措施,确保热阻较大,减少朝基层传热;建筑工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吸热系数要小,促使温度容易随着室内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建筑工程地面材料选择微孔吸湿材料,发挥“吞吐”材料表面水分
的作用。
当然,改善室内环境对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它主要和利用自然通风、利用自然光、设计空气处理系统等有关,其中应用暖通空调系统技术最为关键。
就拿室内照明来说,利用昼光照明就是绿色照明方式,不但能降低能耗,还能降低供电峰值。
3.4应用绿色建筑材料,全面建设绿色建筑
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是建筑材料,但建筑材料在生产环节会消耗大量能源,并产生粉尘、有害气体,破坏环境、污染大气,且建筑材料在使用环节会挥发出有害气体,如果人类长期接触,其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在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时要选择绿色建筑材料,从采集原材料、制造产品、运输及使用材料、循环再利用材料等方面贯彻绿色与可持续理念。
那么在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绿色建筑时,要结合地方气候特征及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安全耐久、施工便利的绿色建筑材料。
如应用具备良好防火隔热性能的建筑保温材料,选择加气混凝土材料、烧结空心制品、多功能复合一体化建筑墙体材料和屋面、遮阳系统等绿色建筑材料。
具体而言,在建筑工程中要选择应用高强钢、高性能混凝土;应用预拌的混凝土、砂浆;快速革新墙体材料,限制使用粘土制品、实心粘土砖,建设更多的绿色建筑。
另外,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选择应用高效保温材料,减少建筑热损失;室内排水地漏则应用三防地漏,同时设置水封装置,把废气隔绝在室外;污水系统应用室外污废合流、室内污废分流,在室外汇合污废水,经过化粪池的处理之后再接入市政工程的污水管等。
4、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全面节能必须要开展起来,要把建筑行业的节能措施落到实处来缓解日益严重的能耗压力,要以建设节能型建筑为导向,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积极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天柱.绿色建筑技术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5(21):233+235.
[2]刘诚威,霍治澎.绿色建筑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3):53-54.
[3]陈曙.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17(2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