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报表业务流程最新.doc

财务报表业务流程最新.doc

9.1编制财务报表业务流程[最新]1
9.1编制财务报表业务流程
一、业务目标
1 财务目标
1.1 保证合并会计报表的真实、完整、准确与适当披露。

1.2 保证及时满足股份公司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 合规目标
2.1 保证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国家规定及上市地监管部
门要求和股份公司内部会计制度。

二、业务风险
1 财务风险
1.1 未及时完成业务关账,导致报表合并基础不准确。

1.2 未及时结账,导致财务报表数据不准确。

1.3 未按编报要求填列,导致报表项目数据不准确,披
露信息不完整。

1.4 操作失误,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错误,以及信息失真。

1.5 纳入合并报表的单位和报表内容不完整,导致报表
合并基础不准确。

1.6 合并抵销基础事项及金额归集不完整,导致合并抵销分录不正确。

1.7 抵销分录及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不完整,导致财务报表错误。

1.8 财务报表编制不及时, 导致信息披露的延误和未能满足各方信息需要。

2 合规风险
2.1 不符合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导致受相关部门处罚。

三、业务流程步骤与控制点
1 制定财务报表编制方案
1.1 编报单位财务部门制定财务报表编制方案,由编报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

财务报表编制方案应明确财务报告编制方法(包括合
并方法/范围与原则、会计政策调整与原则、财务报
告编制流程、责任与分工(包括牵头部门与相关配
合部门的分工与责任)、编报时间安排等。

1.1.1 东北油气分公司财务处报表岗位人员制定财务报表编制方案,由编报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

1.2 编报单位财务部门负责督促并考核本单位编报财务报表的工作进度。

需要编制合并(汇总)报表的单位,编报单位财务
部门负责督促并考核纳入合并范围内各单位编报会
计报表的工作进度。

2 制定重大事项的会计核算方法
2.1 在会计期末的一个月之前,财务部及分(子)公司财务部门应当关注以下主要事项,并将对当期有影响
的会计事项报上级部门:
●以前年度审计调整以及相关事项对当期的影响
●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新增业务及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其他新发生的事项
●年度内合并(汇总)报表范围的变化及对会计报表
的影响。

2.1.1 在会计期末的一个月之前,分公司财务处应当关注以下主要事项,并将对当期有影响的会计事项报上级
部门:
●以前年度审计调整以及相关事项对当期的影响
●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新增业务及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其他新发生的事项
●年度内合并(汇总)报表范围的变化及对会计报表
的影响。

2.2 财务部对于需要专业判断的重大会计事项,制定合理合法的会计核算办法,经财务部主任审核,报总裁
办公会审批后下达各相关单位执行。

3 根据岗位分工,编制本单位的个别财务报表并经审
核无误后上报。

3.1 编制本单位财务报表编制分工表,由财务部门负责
人审核,确认报表编制范围完整。

3.1.1 财务处编制本单位财务报表编制分工表,由财务处
负责人审核,确认报表编制范围完整。

3.2 编报单位财务部门审核本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含对账、调账、差错更正等业务)是否已经处理完毕,
相关业务关账是否完成;经部门负责人确认后,实
施关账操作。

3.2.1 分公司财务处审核本单位各项经济业务(含对账、调账、差错更正等业务)是否已经处理完毕,相关业
务关账是否完成;经财务处负责人确认后,实施关
账操作。

3.3 报表编制人员按照分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人负责
的财务报表,交由总账岗统一审核。

3.3.1 报表编制人员按照分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人负责的财务报表,交由稽核岗统一审核。

4 需要编制合并(汇总)报表的单位,分级收集合并
范围内基础单位的会计报表并审核,编报合并报表。

4.1 编报单位财务部门依据经同级法律事务部门确认的
产权(股权)结构图,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确
认合并范围是否完整。

4.1.1 财务处依据企管法律处确认的产权(股权)结构图,由财务处负责人审核、确认合并范围是否完整。

4.2 编报单位财务部门收集、审核下级单位会计报表,并汇总出本级次的会计报表,经本汇总单位财务部门
负责人审核。

4.3 编报单位总会计师负责审核报送给上级单位的会计
报表,确保其完整、准确并符合编报要求。

4.4 编报单位财务部门制定内部交易和事项核对表及填
制要求,报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后下发纳入合并范
围内各单位。

4.5 编报单位财务部门核对本单位及纳入合并范围内各
单位之间内部交易的事项和金额,如有差异,应及
时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

4.6 编报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内部交易表及内部往
来表。

4.7 系统自动生成常规性的合并抵销分录,并有相应的
标准文件和证据进行支持,由编报单位财务部门负
责人审核。

4.8 对经授权批准的合并抵销分录与实际录入的合并抵
销分录进行核对并生成合并工作底稿,且核对与录
编制记账凭证的标准是否需要必须经审核无误
编制记账凭证的标准是否需要必须经审核无误
记账凭证编制工作标准简述
1、工作核心目标:
根据单位会计核算制度和原始票据,正确及时编制出记账凭证。

2、开始工作时间:
制证人员取得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

3、工作结束时间:
记账凭证编制完成。

4、相关工作地点:
指完成记账凭证编制工作时的工作场所,包括财务部门办公地等。

各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对此项内容进行准确化修改。

5 、相关工作单位:
指完成记账凭证编制工作涉及的主要单位,即财务部。

6、工作相关人员:
指完成记账凭证编制工作涉及单位的具体工作人员,包括审核制证岗位。

7、事前准备资料:
指的是接受工作任务后,完成记账凭证编制工作需要准备的原始凭证等资料。

8、事中产生资料:
指接受任务后,在完成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原始凭证审核资料或文件。

9、事后结果资料:
指工作任务完成后编制的记账凭证。

10、技术要求资料:
指完成记账凭证编制工作需要遵守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11、内部控制措施:
指完成记账凭证编制工作需要表现的内部控制思想或适应的内部控制环节、内部控制点、内部控制工具。

对任何一项记账凭证编制工作,需要对工作完成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形成该记账凭证编制工作标准的业务处理、控制流程。

12、工作开始标志:
受理业务,取得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标志记账凭证编制工作开始。

13、工作核心环节排序,具体要求是:
①审核制证岗位审核原始票据;
②判断业务性质,选择凭证种类;
③填写日期、编号、摘要等,核定金额;
④编制会计分录,进行试算平衡;
⑤确认原始凭证数量,填写附件张数;
⑥检查是否正确,制证人签名盖章;
14、不同环节结果判断:
总体来讲,根据技术要求资料对处理环节的处理结果进行判断,每一环节都有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可行性、合规性、正确性、合法性等判断选择,这些判断的前提是熟悉技术要求资料,即各种文件要求内容,根据文件要求作出这些判断用语,也是工作进行中下一步三角判断框中的必选用语。

15、不利结果修正:
根据判断结果是或否来作出判断,明确下一步处理的路径方向,根据是或否来确定返回修改环节、终止还是继续下一步工作。

这是体现内部控制思想、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16、工作结束标志:
完成记账凭证编制工作标准规定的工作环节后,使用归档或结束标志结束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