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
内因(P119)外因(P119)量变(P127)质变(P127)
【基本原理及方法论意义】
1、内因和外因辨证关系(或者叫事物发展原因原理)(P122)
原理:
(1)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2)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3)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意义: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首先,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其次,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或者叫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P129)
原理:
(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2)事物要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变化,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方法论意义: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1)坚持适度原则。
(2)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3)要重视量的积累。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或者叫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P136)
原理: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意义:
(1)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2)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基本观点】
1、事物内部矛盾的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由此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和地位发生变化,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P119)
2、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P119)
3、社会的发展,主要是由社会内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的。
因此,在我国,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的改革。
(这是重视内因的表现)此外,在我国,我们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这也是重视内因的表现)
5、仅有内因,也不可能发展,这是由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同周围的事物相互作用,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外部条件,事物才能发展。
(P120)
6、外因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P120)
7、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首先,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内因事物发展的根据,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
其次,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外因
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部环境对个人的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P123)
8、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也必须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
必须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扩大技术引进与对先进技术加以消化和吸收的关系。
(P125)
9、不仅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而且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P128)
10、要重视量的积累:首先我们就不能不重视那些看起来不显著的、但却有着重要作用的量变。
(P131)其次我们还要学会“优化结构”。
(P132)
11、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原因3个)(P133—P134)
12、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原因3个)(P135—P136))
1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14、注意P139小字段名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