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弃物管理知识
(2)采用无废或低废工艺。例如:苯胺生产工艺
(3)提高产品质量、使用寿命,提高物品重复利用次数。
例如:商品包装物的重复使用。
(4)废物综合利用。是最根本、最彻底、也最理想的减 量化过程。例如:城市垃圾、硫铁矿烧渣的回收利用。
(二)资源化
1、概念:资源化就是指采用适当的技术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
组分和能源,加速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再创经济价值的方法。
一切废物,都是尚未被利用的资源,是人类拥有的有限资源
的一部分,不能随意丢弃。 工业发达国家已把固体废物资源化纳入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 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工业体系:资源再生工程。 目前,日本、西欧各国固体废物资源化率已达60% 左右,我
国仍很低。
2、固体废物资源化的范畴 (1)物质回收,即处理废弃物并从中回收可回收物如纸 张、玻璃、金属等物质;
卡车运输 管道运输
常温破碎 低温破碎 湿式破碎
热分解
废水处理
河流
工业废物 消 费 活 动
分选回收手选
微生物分解
废渣处理
填埋
生产活动
无机物
有机物
纸 纸浆 塑料
天然资源
空瓶 空罐 废纸
废零件
铁 非铁 金属
玻璃
橡胶
水 蒸 气 和 电 力
燃 料 气 、 油 、 炭 黑
堆肥、葡萄 糖、蛋白、 乙醇、丙酮 甲烷、乙烯
骨料。还可以用来生产陶瓷、玻璃、耐火材料等。
(三)生产农肥
如利用可降解废物进行堆肥;工业废物生产肥料或直
接用于农肥(注意有毒物质的检测和去除)。 (四)回收能源:如产生蒸汽、沼气、回收油、发电和
直接作为燃料。
(五)取代某种工业原料:如煤矸石代替焦炭作为能源 生产磷肥;电石渣或合金冶炼中的硅钙渣可代替石灰
第三节 固体废物资源化方法
固体废物处理(treatment of solid waste)是通过物 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方法,使固体废物转化为 适于运输、贮存、资源化利用以及最终处置的一 种过程。 包括:物理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生物处 理方法。
(一)物理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是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体废物结构,但 不破坏固体废物组成的一种处理方法,包括压实、破碎、 筛分、分选、脱水、蒸发、萃取、吸附等工序,主要作为 资源化的预处理技术。
(二)化学处理方法
采用化学方法使固体废物发生化学转化从而回收物质和 能源的一种资源化方法。
化学处理方法包括煅烧、焙烧、烧结、溶剂浸出、热分
解、焚烧、电力辐射等。 由于化学反应条件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故化学处理方 法通常只用在所含成分单一或所含几种化学成分特性相似的 废物资源化方面。
(三)生物处理方法
4、排污收费制度
5、限期治理制度 6、进口废物审批制度 7、危险废物行政代执行制度 8、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
9、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制度
(三)污染控制标准
1、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等
2、监测标准:主要包括固体废物的样品采集、样品处理以及样品分析方法的 标准。如《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
二、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
(一)来源
1、生产废物: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2、生活废物:产品进入市场后在流动过程中或使用消 费后产生的固体废物。
(二)分类
1、按化学组成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 2、按危害性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性固体废物; 3、按形状分为:固体废物(粉状、粒状、块状)和泥状废物(污泥); 4、按来源分为:矿业废物、工业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如下图所示: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 从而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
固体废物经过生物处理,在容积、形态、组成等方面均
发生重大变化,因而便于运输、贮存、利用和处置。 生物处理包括好氧处理(堆肥)、厌氧处理(沼气)和 兼性厌氧处理(细菌冶金)。 生物处理在经济上一般比较便宜,应用也相当普遍,但
2、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 范围内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3、各级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垃圾的清 扫、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管理制度
1、分类管理制度
2、工业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制度
3、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防治设施的“三 同时”制度
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与治理
第一节 固体废物的产生与污染
一、固体废物的概念
固体废物(solid waste ):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 和其它活动中产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 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废渣(residue):生产过程中产生 垃圾(refuse):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
1、产生的必然性 2、时间性和空间性
焚烧处理中产生的空气污染、固体废物土地填埋处理 中产生的渗滤液对地下水体的污染,因而有必要对整 个过程及其每一个环节都实施控制和监督。
(一)管理体系
我国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是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为主,结合 有关的工业主管部门以及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共同对固体 废物实行全过程管理。 1、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 统一监督管理。
处理过程所需时间较长,处理效果有时不够稳定。
二、固体废物资源化途径
(一)提取各种有价组分 有色金属渣和化工渣中提取多种金属。
(二)生产建筑材料
是一条固体废物消耗量最大的利用途径,且一般不会产生 二次污染问题。可生产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生产碎
石,水泥、硅酸盐建筑制品、铸石和微晶玻璃、矿渣棉和轻质
3、固体废物资源化的优势
(1)环境效益高。 减少废物堆置场地和废物贮放量。 (2)生产成本低。 废铝炼铝比用铝矾土炼铝能减少能源90%-97%,减少空气 污染95%,减少水质污染97%。 (3)生产效率高。 如用铁矿石炼1t钢需8个工时,而废铁只需要2-3个工时。 (4)能耗低 用废钢炼钢比用铁矿石炼钢可节约能耗74% 。
物数量、体积,并尽可能地减少固体废物的种
类、降低危险废物的有害成分浓度、减轻或清
除其危险特性等,从“源头”上直接减少或减 轻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限 度地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和能源。 是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优先措施。
2、减量化途径
(1)选用合适的生产原料。原料品味低、质量差,是固 废产生量大的主要原因。例如:高炉炼铁
直接用于工业民用建筑中或作为硅酸盐建筑制品的原
料;赤泥和粉煤灰经加工可作为塑料制品的填充剂等。
三、固体废物的综合处理
综合处理就是将各中小企业产生的各种废物集中到一个地点,根据废 物的特征,把各种废物处理过程结合成一个系统,以便把各过程得到 的物质和能量进行合理的集中利用。
这样可以对废物进行有效处理,减少最终废物排放量,减轻对地区的 污染,防止二次公害的分散化,同时还能做到总处理费用低、资源利 用效率高。
第二节 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
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三化”原则 二、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原则 三、固体废物污染控制途径 四、管理措施
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三化”原则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作起步较晚,开始于80年代初 期。由于技术力量和经济力有限,近期内还不可能在较大的
范围内实现“资源化”。我国于80年代中期提出了以“资源
3、污染控制标准:固废管理标准中最重要的标准,是环境影响评价等一系列 管理制度的基础。它分为两类:一是废物处置控制标准,如《城市垃圾产 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二是设施控制标准,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 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4、综合利用标准:为推行综合利用,并避免在综合利用中产生二次污染,将 制定一系列有关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规范和标准。首批将要制定的综合利 用标准包括有关电镀污泥、含铬废渣、磷石膏等废物综合利用的规范和技 术规定。以后,还将根据技术的成熟程度陆续制定有关各种废物综合利用 的标准。
4、污染空气
细小的颗粒垃圾随风漂浮、垃圾分解释放有毒气体、 合处理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对人体健 康构成威胁。
6、其他危害
可能造成燃烧、爆炸、接触中毒、严重腐蚀等特殊损害。
生物群落特别是一些水生动物的休 克死亡,可以认为是废物(包括垃 圾)处置场释出污染物质的前兆。 例如,由于填埋处置不当,在雨季 使地表径流或渗沥液中的化学毒物 进入江河湖泊而引起大量的鱼群死 亡。这类危害效应可从个体发展到 种群,直到生物链,并导致受影响 地区营养物循环的改变或产量降低。
固体废物 一般固体废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 环境防治法》(1995年公布)及国际惯 例,可分为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固体 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等。
危险废物
具有毒性 易燃性、 腐蚀性、 反应性、 传染性、 放射性、 爆炸性。
工业固体废物 矿业固体废物
农业废物
城市固体废物
废渣 废屑
尾矿 废石
(2)物质转化,即利用废弃物制取新形态的物质,如利
用废玻璃和废橡胶生产铺路材料,利用炉渣生产水泥 和其他建筑材料,利用有机垃圾生产堆肥和有机复混 肥料等; (3)能量转化,即从废物处理过程中回收能量,如通过 可燃垃圾的焚烧处理回收热量,进一步发电,利用可 降解垃圾的厌氧消化产生沼气,作为能源向居民或企 业供热或发电等。
建材 骨料
或道
路用 材等
四、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
固体废物处置(disposal of solid waste ) 是指最终处置或安全处置,是解决固体废物的归宿
问题。
海洋处置:深海投弃、海上焚烧 陆地处置:土地耕作、工程库或贮留池贮存、土地填埋、 深井灌注
第四节 废塑料的资源化 (一)废塑料的种类与来源
化”、“无害化”、“减量化”作为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 术政策,并确定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应以“无害化”为主。 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从“无害化”走向 “资源化”,“资源化”是以“无害化”为前提的,“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