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容话筒使用教程

电容话筒使用教程

这是我编的电容话筒使用教程,希望对大家的实际操作有所帮助。

基础知识:腔体与振膜:是电容话筒最重要的部件,它们一起负责将声压转化为电子信号。

我们一般习惯用振膜的大小来称呼话筒,其实还应该考虑腔体的大小。

电容话筒的腔体一般有三种基本体积-小腔体,中型腔体,大腔体。

一般来说,频率响应取决于振膜的大小。

请考虑一下不同容积的的腔体对于语言的拾取有什么不同。

随着振膜直径的增大,低频会增多,高频会衰减。

信噪比取决于振膜的面积。

振膜面积大,将产生很高的灵敏度和输出信号。

正因如此,大振膜电容话筒的信噪比要高于小振膜的。

对小振膜的定义一般是小于1/2英寸。

理论上,它们在20hz到20Khz的频率响应特别精确。

但是小振膜的信噪比不好。

不过小振膜特别适合音频测试。

中型振膜的直径大概在1/2到1/3英寸之间。

通过优良的设计与制造工艺,中型振膜电容话筒在20hz到18Khz之间具有平直的频率响应特性。

信噪比也满足专业的要求。

大振膜话筒的振膜直径在3/4到1英寸直径之间,某些型号的话筒甚至更大。

因为大振膜话筒具有很高的信噪比,不需要额外的增益电路就可以得到很高的灵敏度。

人们往往认为振膜还是大的好。

大振膜电容话筒拾取的低频非常细腻,并且具有近讲效应(尤其是心型指向的时候),过度接近音源会产生“轰隆隆声”。

根据早期的一些测试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大振膜话筒在14K的地方开始滚降衰减。

在大多数应用场合也没什么问题,不过声源中包含很多高频成份的时候,用大振膜话筒往往会缺少一种闪耀的感觉。

不同的厂家对振膜大小的定义不一样,所以您有必要了解一下电容话筒振膜的实际直径。

指向性这个专业术语描述的是话筒对不同方向声源的响应程度。

每一种指向的话筒在录音中都去其特有的位置与用途。

传统的定义是声源正对话筒的轴线-简单的说就是与振膜处于垂直的状态,高频明显增加,这就是明显的指向性特征。

将声源放到反面,高频的灵敏度明显减少。

这种现象大振膜话筒要比中型振膜话筒明显。

心型指向只有一侧的灵敏度高这是最常见的指向特性。

它的名字因为指向性图谱看来和人的心脏差不多。

心型话筒是单向的,这就意味着必须用话筒的正面拾取音源,反面的灵敏度要低很多。

它的这种特性适合被拾取的音源与其他舞台声音保持隔离性。

很多大振膜电容话筒都是这种指向性。

心型指向话筒具有近讲特性-离话筒近的时候中低频得到提升。

距离与低频的关系全方向所有方向的灵敏度都差不多和它的名字一样,全方向的话筒对于来自各个方向的声音具有相同的灵敏度与频响。

相对于心型话筒,全指向话筒的所拾取的声场更为宽阔,特别适合录合唱组,环境音效,以及声学乐器,因为它的空间感特别出色全指向话筒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相对于心型话筒来说它的近讲效应比较少,这就有带来一个好处,对音源远近的稍微移动不敏感。

全指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需要太多的均衡。

这些早期的理论数据,然而全指向话筒拾取360度音源的音源的时候不可能达到完全的相等,实际情况也就是话筒头的後方還是一定會有那麼一點的凹陷狀態,而且頻率響應也不會很一樣的。

随着振膜的增大,这一点就更加突出。

8字型和双向型两边具有相同的灵敏度,对于偏离轴线90度的声音具有很好的隔离作用这种指向的话筒,在振膜的正反两个方向具有相同的灵敏度,对侧面的声音具有很强的隔离。

8字型话筒的近讲效应和心型差不多。

一支8字型话筒拾取二重奏和面对面的访谈效果特别优秀。

-40dB的侧面灵敏度对于乐器之间的隔离非常有用。

8字型话筒是M/S(mid-side)立体声拾音的关键部分。

超心型指向它的指向性比心型还要强,而且背面拖一个“尾巴”超心型话筒的指向性比心型更窄,特别适合近距离拾音。

它特别特别鼓组和钢琴的定点录音,其指向特性非常适合需要隔离(有的时候是隔离乐器之间的干扰,有的时候是隔离噪音)的现场录音。

对于自弹自唱的演奏录音,超指向话筒的相互串扰是最小的。

单指向VS.多指向大多数单指向话筒的生产成本比同类的多指向话筒要低。

心型话筒一般是通过在振膜的背板上开孔来得到单面的指向性,这是一种固化的指向设计。

全指向是通过密封的背板来获得。

超心型话筒就不是在背板上做文章了,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两个背靠背的振膜和相应的电路来获得多指向。

因此,多指向话筒头的制作工艺比单指向的话筒头要复杂。

有些话筒采用了可更换话筒头技术来获得多种指向性,这比单独购买几只话筒要节省很多钱。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一支电容话筒获得多指向性。

将两个心型极头背靠背放置结合多种电路来获得多指向。

全指向通过正相电路结合两个心型极头获得,同样,两个心型极头结合反相电路可以得到8字型指向。

通过调整两个极头的极性和输出电平就得到了超心型指向。

当然,使用一对高品质的振膜会增加成本,不过这种方法提供了最佳的指向性,并且比买几只不同指向的电容话筒要便宜。

两个心型振膜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获得不同的指向性顶部拾音VS.侧面拾音振膜在话筒头里面的定位决定了它是顶部拾音还是侧面拾音。

虽然没有绝对的定律,不过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中型振膜话筒都是顶部拾音,大振膜话筒是侧面拾音。

您可能会从话筒设计的讨论中猜测到这两种话筒的指向性。

顶部拾音话筒一般是单指向(除非从物理上改变极头),侧面拾音话筒可以通过两只背靠背的振膜来选择指向性。

请注意:对于侧面拾音的话筒,一般有商标的那边是正面。

关于这两种拾音方式,可以说是各有所长。

顶部拾音话筒通常适合定点录音,比如鼓组的OverHead话筒,这种应用场合顶部拾音优于侧面拾音。

话筒的特性非常多,这就合理的解释了为什么录音工程师的话筒盒里面装有那么多不同种类的话筒。

基本拾音概念话筒摆位是很讲究的一门学问。

话筒的选择与摆位带有一点主观色彩,比如有的人喜欢近距离拾取吉他音箱的声音。

更进一步的说,拾音有的时候还要根据演奏家,声场,录音设备和创作思想来综合考虑。

拾音技术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都是根据特定的场合来考虑。

尽管如此,为了获得好的声音,我们还是要知道一些所谓的法则。

一般来说,录音棚里面绝大多说都是电容话筒,所以下面的一些提示都是针对电容话筒。

所有录音声场都有其独特性,主要取决于反射声。

在拾音的时候,反射声会或多或少的与直达声混合。

话筒的选择,指向性与摆位就是根据声源与声场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来确定。

还有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就是隔离别的声源。

拾音的方法有很多,一些流传下来的技巧让您考虑应该将话筒放在什么位置。

房间里四面八方的反射声近距离拾音与远距离拾音一般来说,近距离拾音技术(话筒离声源特别近)是为了在捕捉声源的同时回避不想要的空间感觉。

一般使用心型话筒(有些特殊场合使用超心型)来避免声音串扰。

尽量让话筒接近声源,同时要注意避免呼吸声,摩擦,琴锤,鼓腔这些不想得到的声音。

近距离拾音,一般通过后期的电子效果器或延时器来模拟空间的感觉。

远距离拾音会得到很多的房间反射声。

这种拾音方法就是为了要拾取房间的声学反射。

全指向话筒可以得到从四面八方反射过来的声音,得到完整的环境声音特性。

不管使用什么指向的话筒,首先要考虑的都是声源与环境声的平衡问题。

如果话筒足够多,工程师经常将上面两种拾音方式结合到一起,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直达声与环境声的平衡。

更远的话筒位置,将拾取很小的声音。

这种距离与灵敏度的衰减关系不是线性的,话筒的灵敏度变化遵循反平方定律。

话筒拾取到的声能与距离是一种反平方关系。

例如,当距离增加一倍(×2)时,话筒的声能变为原来的1/4。

(您可以把灯光的指数扩散与听力上的一些变化结合到一起想一想)现在我们回头再讨论一下大振膜电容话筒的近讲效应,中低频会随着话筒与声源靠近而增加。

(近讲效应在全指向或者中型振膜任何指向的话筒都不是一个大问题)。

用大振膜话筒,在摆位的时候要多考虑一下近讲效应,环境声与音色的问题。

大腔体VS.中型腔体一般情况下,大腔体话筒在低频方面的灵敏度比中等腔体的要好,很简单,因为它的振膜大。

根据以前的记载,他们有近讲效应。

进一步说,他们拥有足够的物理空间。

反过来说,中型腔体话筒在距离发生一些改变的时候依然拥有非常好的频响。

你最好能同时拥有大腔体和中等腔体两种话筒。

处理不想要的低频经过的卡车和室内驻波会为录音增加额外的低频,这都是录音师不想要的。

75HZ左右的室内声学处理非常难,所以很多话筒上面带有一个低切功能,对75HZ以下的低频做衰减。

这种处理必须非常小心,因为男声的频率包含这个频段。

从另一方面,当声学吉他录音出现“嗡嗡声”的时候,需要使用低切。

首先要仔细的听声音,然后再判断低切是否对声音有益。

录音环境专业录音棚一般都包含几个不同声学特性的房间。

小房子,没有反射的消声室,拥有很多自然反射和延时的大房子。

在家里录音也有一些不同,你可以作一些试验得到有趣的结果。

高天花板的大房子会得到非常开阔的声音,相对于低天花板的小房子。

所有的家具以及不同表面的反射都会有声音。

地毯可以对木地板和瓷砖的声反射起到衰减。

分离式拾音或者别的一些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室内声学对声音的影响。

在一个声学环境不好的房子里,使用一个全指向的话筒会录下设备的风扇声,或者一个话筒里面串进几个演员的声音。

首先考虑对房子作一些声学处理,搭一个临时的隔离棚来衰减一下这些噪音,也可以做一个可移动障板或者毯子。

塑料泡沫的“鸡蛋箩筐”和地毯是家庭工作室最常用的阻尼材料。

乐谱架也有反射--你可以试试用一条毛巾覆盖在上面。

临时搭建四面挂有毛毯的小棚正当合理的吸声得到我们想要的隔离效果,过度的吸声将导致消声室效果,将录音中充满活力的成份带走。

在那些现有的录音棚里面,我们考虑用一些临时的声学处理措施。

可以考虑用吸音布,或者可移动的反射板(一面反射,另一面吸收。

)。

这些东西可以根据录音的需要临时移动,摆位。

还有一种办法是做一面挂有吸音棉的移动墙。

最后,不要忽略可能涉及的音源。

一些人声的录音在一些充满瓷砖的浴室中进行。

(这种反射可以将普通的人声变得很好,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喜欢边洗澡边哼歌的原因。

)录音师在混凝土房间里面不断的调整音箱与话筒面对楼梯墙的位置来获得一种混响空间。

Led Zeppelin 的经典歌曲《When the Levy Breaks》中鼓组就是用这种方法录的,因为当时John Bonham的鼓放在城堡的楼梯间。

还有,Jimmy Page一些经典歌曲的吉他的录音方法也很奇怪,里面的吉他音色是通过音箱对着壁炉,然后把话筒放在烟囱的顶端进行拾音。

就是这样,适合于作品的拾音方法就是对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