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4

饮食营养与卫生教案4

(5)溶胶和凝胶
蛋清是溶胶,蛋黄是凝胶。肌肉纤维为凝胶,肉浆内的蛋白质为溶胶。溶胶的亲水性很强,能分散在水中形成高分子溶液,统称为蛋白质溶胶。
常见的的有豆浆、血、蛋清、牛奶、肉冻汤等。溶胶有较大的吸附能力,煮骨头汤时,在加热过程中原料中的杂质被血球蛋白分子吸附,随着蛋白质受热凝固,形成蓬松的沫而上浮。
3、热氧化聚合
可分为常温下的自动氧化:发生在油脂的贮藏中。
加热条件下的热氧化:发生在烹调过程中,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还容易分解,分解产物继续发生氧化聚合,并产生聚合物,使油脂增稠、起泡、并附着在煎炸食物的表面,这都是油脂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的结果。
油脂加热至200~230度时能引起热氧化聚合,所以油炸食品所用的油会逐渐变稠。亚麻油最易聚合,大豆油和芝麻油次之,橄榄油和花生油不易聚合。
编号:HX/JW—JL—13(09)保存期限:五年
福建省技工学校教案(主页)
学校:福建华夏技术学校课程名称: 饮食营养与卫生 教师:
章节内容
§4-2营养素在烹饪中的变化
审批意见:授课Βιβλιοθήκη 级15高烹饪授课日期
2015-11-19
目的要求
了解食物中营养素与烹饪的关系
难点重点
营养素在烹饪中的变化
仪器教具
多媒体
水解的意义:使食物呈味,如:低聚肽使食品中各种呈味物质变得更加协调。
(3)分解反应
分解后形成一定的风味物质,例如吡嗪类、吡啶类、含硫杂环等,能分解产生更多的香气物质。
加热过度蛋白质分解产生有害物质,甚至产生致癌物质。煎炸鱼不及清蒸鱼。
(4)水化作用
也即蛋白质的亲水作用,常温下,面粉中面筋蛋白吸水量为其的1.5~2.0倍,反复揉揣,面筋蛋白充分润胀,通过各种副键交联形成网络结构,成为柔软而有弹性的凝胶。
(6)膨润作用
举例
讲授
提问
编号:HX/JW—JL—13(09)保存期限:五年
福建省技工学校教案(副页)
学校:福建华夏技术学校课程名称: 教师:
教学内容和过程
方法和指导
干凝胶遇水后,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而使自身体积膨大、柔软、富有弹性,这种现象叫膨润作用。如:木耳、黄花、蘑菇等水发。
(7)沉淀作用
如:石膏点豆腐,由于石膏破坏了蛋白质表面的电荷和水化膜使蛋白质凝聚析出。
2、蔗糖的焦糖化反应
蔗糖在150~200度高温下,发生降解,经过聚合、缩水变成含黑褐色色素的物质,这就叫焦糖化反应。蔗糖在160度时熔化,转化速度加快,生成的转化糖在高温下迅速发生焦糖化反应而使食糖变色。
3、淀粉的溶胀和糊化
淀粉颗粒从吸收水分到体积增大,以致破裂的过程称为淀粉的溶胀。在一定的温度下,溶胀了的淀粉经过搅拌或沸腾,形成均匀的、粘稠的糊状物叫糊化。
(1)变性
蛋白质受热或受其它因素影响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失去原来的生理活性。
例:鸡蛋加热凝固、牛奶发酵成酸奶。变性不可逆。
肉冻中的明胶加热成溶胶,降温成冻胶,明胶的凝胶和冻胶间具有热的可逆性。
变性的应用:
变性蛋白易消化;做造型:如卤猪肝、卤牛肉做花色拼盘。
引起变性的因素:
4.2.2脂肪在烹饪中的变化
1、热水解
热水解的产物:甘油和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降低油脂的发烟温度。
2、热分解
热分解产生丙烯醛。当用肉眼看到油面出现蓝色烟雾时,就已说明油脂已发生了热分解。
煎炸食物时,油温控制在油脂的发烟点以下,就可减轻油脂的热分解,降低油脂的消耗,可以保证产品的营养价值和风味质量。如煎炸牛排需要选择发烟点较高的油脂,不但可以加速蛋白质变性,达到食用要求,而且还能提高牛排鲜嫩的质感。
凝胶:如新鲜的鱼肉、禽肉、畜瘦肉、皮、筋、水产动物、豆腐制品及面筋制品等等,均可看成水分子分散在蛋白质凝胶的网络结构中,它们有一定的弹性、韧性和加工性。
新鲜的蛋白质原料可以失水干燥,体积缩小形成具有弹性的干凝胶,如:干海参、鱼翅、干贝等。
凝胶作用:一定浓度的蛋白质溶胶可以转变成凝胶的作用。蛋白质凝胶可以含有大量的水,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弹性,具有半凝固的性质。如:豆腐、肉冻等,干凝胶食品有:干面筋、干木耳、淀粉。
淀粉糊化的实质: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裂,破坏了淀粉分子间的缔合状态,形成胶体溶液。
含支链淀粉多的、颗粒大的、结构较疏松的淀粉易于糊化。
淀粉较大的地下块茎淀粉比淀粉粒小的谷类淀粉易糊化,糊化温度也低。大米68~78度,小麦60~64度,马铃薯58~60度。
4、淀粉老化
淀粉老化是糊化的逆过程。糊化的淀粉处于较低的温度下,会出现不透明,甚至凝结或沉淀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
南豆腐:石膏的水溶性小,蛋白质沉淀速度慢,可使形成的蛋白质凝胶网络结构比较细密,含水多,质地细嫩。
北豆腐:卤水点豆腐,也能使蛋白质沉淀,但由于卤水的溶解度大,蛋白质沉淀快,网络结构不紧密,含水量少,制得的豆腐粗、略硬,常称作“北豆腐”。
重金属离子如汞、铅、铜、银等,还有单宁物质、生物碱均可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的盐沉淀,影响蛋白质的消化甚至引起重金属中毒。
烹饪中火力越大,时间越长,热氧化聚合反应就越激烈。
危害:产生甘油脂二聚物,被吸收后与酶结合,使酶失去活性引起生理异常,有害人体健康。
预防措施:尽量避免高温长时间加热,带着火苗烹饪的做法不可取。油炸用油不宜反复使用。烹饪中尽量减少油脂与空气接触面积。
4.2.3碳水化物在烹饪中的变化
1、蔗糖水解反应
水解为单糖和果糖,叫转化糖,可改进食品的质地和风味。转化糖粘度低、流动性大,吸湿性强,使用方便,具有保湿作用,制品外观光洁,具有清新爽口之感。
物理因素:热、紫外线照射、超声波、强烈的搅拌。
化学因素:酸、碱、重金属盐、有机溶剂等。
导入
举例
讲授
编号:HX/JW—JL—13(09) 保存期限:五年
福建省技工学校教案(副页)
学校:福建华夏技术学校 课程名称: 教师:
教学内容和过程
方法和指导
生物因素:各种酶。
(2)水解作用
蛋白质水解产物:蛋白质、多肽、低聚肽、氨基酸,相应的非蛋白质产物:糖类、色素、脂肪等。
复习题

作业练习
蛋白质在烹饪中的变化?
教学内容和过程
方法和指导
一、导入
食品中营养成分有时发生的变化并非是影响营养功能的,同时因食品中还有大量非营养成分,它们的各种理化变化也并非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影响食品营养价值的理化反应很多,有些是有利的,有些是不利的。
二、新课讲授
4.2.1蛋白质在烹饪加工中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