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评价指标:最高车速、加速能力、上坡能力。
2.驱动力的计算公式:F t=T tq i g i0εT/r,T tq (N·m)3.汽车行驶速度计算公式:u a=0.377 r*n/i g i0 n(r/min) ,u a (km/h)4.行驶阻力的4个组成部分:滚动阻力F f、空气阻力F w、坡道阻力F i、加速阻力F j5.影响滚阻系数的因素:1行驶车速大于100km/h时,滚阻系数随车速↑而↑。
2子午线轮胎在各种车速下都有较低的滚阻系数。
3轮胎气压↑,滚阻系数↓。
6.空气阻力的分类:压力阻力、摩擦阻力。
压力阻力又分为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部阻力、诱导阻力。
7.C D值较小的车身具有的特点:○1汽车头部前段应尽量低矮○2车身各部件交接处过度应圆滑。
○3整个车身应前倾1~2°○4轿车的纵向最大的横截面不宜过分前移○5汽车底部最好采用平滑整体的底板○6对于厢式车身结构的客车,应具有圆滑的拐角○7为了减少汽车发动机冷却和车身内部通风所引起的空气阻力,应将空气散热器及通风系统的进气孔布置在汽车前脸和前风窗下部正压力较大的部位。
8.汽车行驶方程式:T tq i g i0εT/r=G f cosα+C D Au a2 /21.15+ Gsinα+δmd u/d t9.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F f+F w+F i≤F t ≤F Zφφ10.附着利用率:汽车的附着力占四轮驱动汽车附着力的百分比。
11.附着利用率:前轮驱动汽车<后轮驱动汽车<四轮驱动汽车。
12.影响附着系数的因素:○1路面越坚硬、微观粗糙,附着系数越高。
松软土壤路面附着系数较小。
潮湿、泥泞土路附着系数有明显的下降。
○2轮胎花纹可提高轮胎的附着系数。
○3子午线轮胎附着系数比一般轮胎高。
○4车速↑附着系数↓。
13.利用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确定最高车速:图上F t4 曲线与F t+F w曲线相交点所对应的车速便是汽车的最高车速。
确定汽车的爬坡能力:α=arcsin[(F t-(F f+F w))/G]。
14.汽车的动力因数:它是指单位汽车总重力所具有的剩余驱动力,D=(F t-F w )/G= f cosα+sin α+δ/g*d u/d t。
常将动力因数作为表征汽车动力性的指标。
15.汽车的功率平衡方程式:P e =1/εT (P f+P w+P i+P j)=1/εT (G f cosαu/3600+C D Au a3 /76140+ Gsinαu a /3600+δmu a /3600*d u/d t) ,当道路坡度较小时,令cosα≈1,sinα≈i。
16.负荷率:bc/ac。
后备功率:ab段。
阻力功率:bc段。
17.后备功率:当汽车以低于最高车速的某一车速行驶时,发动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与以同样车速在水平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所遇到的阻力功率之差,称为汽车在该车速时的后备功率。
后备功率↑,动力性↑。
18.影响动力性等主要因素:○1发动机功率和转矩↑,动力性↑○2传动功率损失↓,汽车动力性↑○3汽车总质量↑,动力性↓。
○4轮胎尺寸↓,动力性↑○5驾驶技术↑,动力性↑19.我国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指标:汽车在一定工况下行驶100km时消耗的燃油升数,即L/100km。
数值↑,燃油经济性↓20.评价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指标:等速行驶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它指汽车在一定载荷下,以最高档在良好水平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
21. 等速行驶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的计算:Q s =P b/1.02u aγ。
Q s (L/100km),b(g/kW·h),γ(N/L)。
22.等加速工况汽车行驶距离:S a=(u a22-u a12 )/(25.92*d u/d t)23. 等减速工况汽车减速时间:t=(u a2-u a3)/(3.6*d u/d t)。
燃油消耗量:Q s=(u a2-u a3)/(3.6*d u/d t)Q i u(km/h),d u/d t(m/s2),Q s(mL) Qi(mL/s),减速段行驶距离:S d =(u a22-u a32 )/(25.92*d u/d t)24.提高燃油经济性措施:○1采用稀燃技术和分层燃烧技术○2采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3减轻汽车的整备质量(汽车轻量化)○4改善汽车外形,降低空阻系数和迎风面积○5增加变速器挡位(但不可过多)○6采用子午线轮胎○7提高驾驶技术○8挂车的运用○9定期检查汽车技术状况25.汽车的动力装置参数包括发动机功率、传动系传动比。
26.发动机最大功率的计算:P emax ≥1/εT (f Gu amax/3600+C D Au amax3/76140)26.传动系最小传动比=变速器最高档传动比与主减速器传动比i0的乘积。
传动系最大传动比=变速器Ⅰ档传动比与主减速器传动比i0的乘积。
27.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确定:i g1 ≥G r(f cosαmax+sinαmax)/T tamax i0εT28.什么是汽车的制动性:是指人为地强制汽车在短距离内减速直至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和保证汽车较长时间停放在斜坡上的能力。
29.制动性的评价指标: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行驶的方向稳定性30.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的关系:在制动开始时,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附着力,且随踏板力的增加成正比地增长。
当地面制动力达到附着力时,车轮抱死不转而出现脱滑现象,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附着力,且地面制动力不再增长。
31.制动的三个阶段:○1纯滚动阶段:印痕形状与轮胎胎面花纹基本一致,车轮接近纯滚动,uω=r*ω○2边滑边滚阶段:轮胎花纹印痕可以辨别,但花纹逐渐模糊,轮胎除纯滚动外,还与地面发生一定的相对滑动,即车轮处于边滚边滑状态,uω>r*ω○3抱死阶段:地面上形成一条粗黑的印痕,看不出花纹的印痕,车轮被制动器抱住,在地面上做完全脱滑,ω=0。
32.制动力系数(纵向附着系数):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侧向力系数(侧向附着系数):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侧向力系数越大,轮胎保持转向,防止侧滑能力越大。
33.汽车的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车速直至停车的能力。
评价指标: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地面制动力。
34.制动距离计算公式:S=1/3.6*(t2 ’+t2”/2)u a0 +u a0 2 /25.92a bmax t(s)u(km/h),决定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制动器作用时间、最大制动减速度(即地面制动力的制约因素:附着力或最大制动器制动力)和制动的起始车速。
附着力(或制动器制动力)越大,起始车速越低,制动距离越短。
35.制动器的热衰退:制动器温度升高后,摩擦力矩将显著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制动器的热衰退。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指的是抗热衰退性能。
36.水衰退:水进入制动器,短时间内制动效能的降低称为水衰退。
37.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
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
侧滑: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
前轮失去转向能力:弯道制动时,汽车不再按照原来弯道行驶而沿弯道切线方向驶出和直线行驶时转动方向盘汽车仍按直线行驶的现象。
38.制动跑偏原因:○1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转向轮)制动器制动力或地面制动力不相等。
○2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杆系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
36.前后轮同时抱死的条件:○1前后车轮制动器制动力之和等于附着力○2前后车轮制动器制动力分别等于各自的附着力。
37.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常用前轮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来表明制动力分配的比例,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
38.同步附着系数:β曲线与I曲线交点处的附着系数,它是由汽车结构参数决定的、反映汽车制动性能的一个参数。
同步附着系数表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为固定比值的车辆只有在一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才能时前、后车轮同时抱死脱滑。
39.f线组: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假定后轮没有抱死而前轮抱死拖滑时的前、后地面制动力的关系曲线。
r线组:假定前轮没有抱死而后轮抱死拖滑时的前、后地面制动力的关系曲线。
40.最大驻车坡度:iα=taα’=φa/L+φh g41.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情况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侧向力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42.汽车的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指汽车在接收到输入信号δ(t)后,其输出信号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即函数ωr(t);其稳态响应,就是指时间t趋于∞的输出状态,即ωr(∞)。
43.侧偏力/侧偏现象:汽车行驶时,由于各种侧向力的作用,地面相应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 Y,F Y 又称作侧偏力。
车轮在侧向力F y和侧偏力F Y 的作用下,其运动方向偏离了车轮平面方向,这种现象称为轮胎的侧偏现象。
侧偏方向与侧向力F y 方向一致和侧偏力F Y 方向相反。
44.侧偏角:弹性车轮在侧向力作用下,由于车轮的侧向弹性变形,其实际运动方向不再是车轮平面所指的方向,而是偏离了一个角度,这个角度α称为侧偏角。
45.轮胎的侧偏特性:指侧偏力F Y 与侧偏角α之间的数值关系。
侧偏刚度:侧偏特性曲线在α=0°处的斜率称为侧偏刚度k,单位为N/rad或N/(°)。
46.影响侧偏刚度的因素:○1子午线轮胎接地面宽,一般侧偏刚度较高。
○2轮胎气压↑,侧偏刚度↑,气压达到一定值,侧偏刚度不再增大。
○3轮胎的垂直载荷↑,侧偏刚度↑,但垂直载荷过大时,轮胎与地面接触区的压力变得极不均匀,侧偏刚度↓。
47.二自由度汽车简化模型:○1假设汽车只作平行于水平路面的平面运动。
○2忽略悬架的作用以及空气动力的作用。
○3认为汽车左右对称。
○4前后轴上的每对车轮分别用具有其两倍侧偏刚度的单个车轮表示。
48.表征瞬态响应品质的几个主要参数:○1上升时间t r :又称响应时间,它是指响应曲线ω(t)从0开始上升后,第一次到达稳态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2峰值时间t p :指响应曲线ωr(t) r从0开始,到达第一个峰值ωr(t p)所需的时间。
○3超调量σP :指瞬态过程的最大偏差ωr(t p)-ωr(∞)与稳态值ωr(∞)之比。
超调量是一个相对值,它反映了系统响应过程中的最大偏差,σP小一些为好。
○4稳定时间t s :当t≥t s 时,瞬态响应过程结束,系统进入稳态响应过程。
○5固有频率ω0 和阻尼比δ:固有频率主要影响系统反应的快速性,如果保持δ不变,增大ω0 ,则t r、t p、t s均会减小,且不会改变超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