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加强贷款诉讼时效
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联社:
现将《加强贷款诉讼时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请及时向办事处反映。
一、提高加强诉讼时效管理对于保全不良信贷资产重要性认识。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数额巨大,处置途径单一。
通过采取依法起诉、强制执行等法律强制手段保护信贷资产安全,是保全资产的一种重要途径。
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前提就是必须保证贷款在诉讼时效期间内。
贷款丧失了诉讼时效,也就意味着缺少了可利用的国家强制力资源。
二、对于已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贷款,进行一次集中的清理补救。
各联社要成立组织,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要落实具体责任,重点加强2000年以后尤其是省联社成立以后所发放贷款的诉讼时效补救。
采用签订还款协议、贷款重组等方法,使能够恢复的时效得到恢复,不能恢复的更新债权关系,降低资产的时效风险,力争用两个月时间打一场歼灭战。
各联社要在6月初将诉讼时效补救情况反馈市办,反馈内容包括采取的补救措施,已补救的贷款笔数、金额,未补
救贷款笔数、金额,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诉讼时效管理的工作计划。
对于省联社成立以后所发放贷款超诉讼时效情况以及补救情况要详细说明。
三、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各级信贷以及风险管理人员要切实加强有关诉讼时效法律知识的学习,尤其是要加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8〕11号)以及其他诉讼时效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学习和理解,学以致用。
强化诉讼时效法律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完整性,提高灵活运用能力。
四、强化不良贷款档案、不良贷款台帐管理。
信贷人员取得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回执后,要根据回执及时在不良贷款管理台帐中登记诉讼时效中断日以及诉讼时效到期日等内容,根据每笔不良信贷资产的诉讼时效变化情况及时补充完善台帐内容。
要将回执及时交给不良贷款档案管理人员入档保管并办理交接手续。
其他诸如扣款凭证、还款凭证、起诉书、偿还贷款本息承诺书、还款计划、展期协议等也要及时在不良贷款管理台帐进行登记并将书面凭证移交给不良贷款档案管理人员入档保管。
通过加强不良贷款档案、不良贷款台帐管理,提高不良贷款基础管理工作水平,防止各类贷款诉讼时效的丧失。
附件:加强贷款诉讼时效管理的指导意见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加强贷款诉讼时效管理的指导意见
采取依法诉讼等法律强制手段,是清收、保全不良贷款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全辖目前贷款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况比较严重。
根据初步统计,全辖目前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贷款金额高达43,037万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21.18%。
为进一步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诉讼时效风险,切实加强不良贷款的基础和日常管理工作,有效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现就加强贷款诉讼时效管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全市农村信用社贷款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情况
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全市农村信用社已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贷款共计78,512笔,金额43,037万元。
其中朝阳县联社12,626笔,金额4,357万元;北票联社27,618笔,金额5,365万元;凌源联社12,551笔,金额5,056万元;建平联社6,653笔,金额7,798万元;喀左联社8,932笔,金额5,835万元;龙城联社8,924笔,金额11,180万元;双塔联社1,208笔,金额3,446万元。
统计显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贷款农户为72,722笔,金额19,646万元;企事业单位为3,165笔,金额19,892万元;城镇自然人为2,625笔,金额3,499万元。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贷款绝大部分在省联社成立以前就已经发生。
其
中97年以前归属农行管理阶段发生51,612笔,金额13,638万元;97年至2005年7月省联社成立前发生23,724笔,金额25,680万元;省联社成立以后,仍有3,176笔、3,719万元贷款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二、贷款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原因
1.农户贷款以及城镇自然人贷款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城镇自然人在借款后外出打工,长期不归甚至下落不明,给催收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其次是农户贷款、城镇自然人贷款额小、户多、分散,主张债权的难度大,同时加上信贷人员少、管理不到位导致贷款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2.企事业单位贷款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主要原因是借款人被撤销、兼并、改制增加了行使债权的难度,从而导致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具体表现一是政府所办企业欠下的贷款,改制时只脱钩不理债;二是企业因经营不善被吊销营业执照,丧失了营业资格,信用社难以行使债权;三是企业改制时只分财产,不分债务,信用社长期落实不了债务人以致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
3.从主观原因分析,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低,也是导致贷款超过诉讼时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际工作中,信贷人员多以电话或口头方式对贷款进行追索。
但电话与口头催收由于没有证据难以起到中断时效的作用,许多信贷人
员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或对债务人过于信任,虽然一直在积极主张债权,需要诉讼的时候却拿不出足以说明问题的证据。
其次信贷人员交流过程中,衔接不到位、责任不明确、信息不灵通导致债权超过时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中断诉讼时效的成本大于债权本身。
有些债务人本身已近倒闭或根本已无财产,考虑到对其诉讼的成本可能大于回收财产的实际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信用社未及时采取起诉手段中断时效。
三、防范和化解诉讼时效风险方法
(一)中断诉讼时效的方法
1.发送《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并取得回执。
送达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后,应要求债务人签收。
对于法人和组织,签收方式可用盖章、签字加盖章方式(实在不能盖上章,由法定代表人签字)。
签收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的签字人应该是法定代表人或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收发文件的工作人员(办公室人员等)签收也可以。
采用盖章的方式签收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的,加盖的印章最好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公章,也可是财务印章。
对个人签收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的,可采用签字或盖个人私章并加手印的方式,但最好采用签字并加手印方式,不宜只盖个人私章。
实际工作中注意避免让债务人一次性加盖多张或一张空白回执,随用随填日期的做法,这种作法实质上是伪证行为,一旦被证明出盖章的真实
时间,举证人要承担伪证责任。
2.通过中介途径催收。
如果债务人及担保人拒绝签收催收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可采用下列方式:一是公证送达方式。
邀请公证处一同向有关债务人或担保人送达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由公证处对送达行为进行法律公证。
二是邮寄催收。
但用此种方式催收,必须保证债务人及担保人签收了邮寄回执。
所以为了稳妥起见,债务人及担保人拒绝签收催收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时,应当尽量采取现场公证催收方式。
3.收取本金或利息。
根据借款合同的约定从债务人帐户中划收贷款本金或利息,或者贷款到期后由债务人偿还部分本金或利息。
超过诉讼时效后划收存款的行为不能产生中断诉讼时效的效力。
4.起诉。
向法院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但应该注意如果起诉后又撤诉,通常认为不能产生时效中断的效果,因为撤诉说明债权人不愿行使债权,因此起诉后又要撤诉要慎重,但因书面和解而撤诉可以导致时效中断。
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申请诉前财产保全以及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也可以中断诉讼时效。
5.债务人同意履行。
债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能够起到中断时效的作用。
(二)已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不良贷款的补救
1.要求借款人在催收逾期贷款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
在贷款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债务人又在催款通知单上签章的,视为对债务的重新确认,债权应当得到法律保护。
应该注意的是催收逾期贷款通知单上应该明确标明催收贷款的意思表示以及债务人愿意继续履行的意思表示。
向担保人催收更是要写明担保债务的各项要素及担保人继续承担担保责任的承诺。
2.签订还款协议。
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与借款人达成还款协议的,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能够得到法律保护。
3.更新合同。
合同更新是当事人签订一个全新的合同来取代旧合同,比如目前常用的资产保全措施,借新还旧。
4.直接起诉。
因为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所以认为债务人不会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可以直接起诉(此方法要慎用)。
已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贷款,公证送达、扣款、还款等行为均不构成对债权债务关系的重新确认,因此贷款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公证送达、扣款、还款均不能补救诉讼时效。
四、建立防范贷款诉讼时效风险的预警机制
为了防范产生新的超过诉讼时效的贷款,各联社要严格贷后管理,建立防范诉讼时效风险的预警机制。
信贷和风险
管理部门应当在贷款逾期后按照贷后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适当措施,及时主张权利,防止产生新的诉讼时效风险。